中国航天员从这里飞天
2023-04-28王建蒙
这里是全世界关注航天的人们的奥秘之地,是中国航天发射的发祥地,是闻名于世的导弹综合试验靶场。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 天工程实施30 周年,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一个接一个“点火!准确入轨!交会对接!圆满成功!”的信息令世人振奋激荡。当我打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近30年前送给我的那本相册时,一页页颇为珍贵的历史镜头映入眼帘。相册里记录着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卫星发射任务,在这里参加组织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勘察定点,以及每次来到这个航天发射场的美好回忆。
相册里我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凤洲在大漠戈壁的飞沙走石中,与长征二号E 捆绑火箭总设计师王德臣站在发射塔架的火箭旁,我满怀深情站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碑前,我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们站在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射点上……
我的内心随着照片,将航天征途的记忆一帧帧拉在眼前。
那一年,当我第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已是中午时分,我顾不得吃午饭,便按捺不住驱车疾驰到发射场竖立在发射台的火箭旁。我仰头望着朵朵白云从我眼前袅袅飘过,晴朗的天空像水洗般的洁净湛蓝,这正是全世界关注航天的人们的一块奥秘之地,这里是中国航天发射的发祥地,是早已闻名于世的导弹综合试验靶场。这里发射了中国研制的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艘神舟号载人飞船,在中国航天史上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人生的第一次总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站在发射场坪没有树木遮挡的空旷处,让我感受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烧”,当我站在阴凉处马上又有了“凉意绵绵乐逍遥”,这就是典型的大漠戈壁气候,“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晚上睡觉飕飕寒意还必须盖棉被。这种阴凉的感觉解开了我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色之谜,我坐在发射中心的专用火车上,放眼望去,连绵的沙海无边无际,列车在沙漠的行驶速度本来就快不起来,我却看到行驶不了多少公里,就能看到路基下整整齐齐坐着一排大约七八个人,他们不是围坐,也不是散坐,而是一字排开横坐那里用帽子扇着风,经询问才知道,他们是铁路清沙兵,茫茫戈壁既无树木也无阴凉,只有电线杆那么一道阴凉可供战士们有凉可乘。你别以为他们用帽子扇是这里没有风,只是这会儿没风,当戈壁滩的风刮起了,那简直就是铺天盖地扬沙飞舞,正因为必须要消除沙土掩埋铁轨对火车的危害,才出现了这支铁路清沙兵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保证的铁路畅通保卫战。
1992年9月21日,国家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发射场确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各个系统按照实施计划,紧锣密鼓加紧落实。我怀着对中国航天的无限深情又一次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次来发射场是专程參加组织进行发射场建设的先期勘察定点。由火箭、飞船、发射、测控、工程设计人员汇集的70 多人的技术人员,乘坐专机从北京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依照事先拟定好的勘察方案,白天现场察看,晚上分组进行各种情况下的对比研究,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勘察定点工作在发射中心的支持和积极配合、保障下,井然有序、进展顺利。
1993年3月4日是一个具有中国航天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天,一望无垠的戈壁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远处蒸腾的海市蜃楼似乎在为这个特殊的时光在助兴,聚集在预定发射工位的每个人都格外欢快,个个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这时,发射中心工作人员拿来一根一米多长捆绑着红绸子的木桩,来到时任发射中心主任李凤洲将军面前,李主任举起扬声喇叭庄重地对百余名勘察人员说:“今天是个非常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仪式,为上级提供未来我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工位的坐标,这个坐标一旦获得批准,中国的航天员将从这个点离开地球,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现在我提议,由北京领导机关前来现场的王建蒙同志举锤砸桩。”李凤洲主任的话音落下,工作人员递给我一把同样捆绑着红绸子的大锤时,我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但看到李凤洲主任两手紧紧握着竖立在地上的木桩,高兴地向我使眼神,众目睽睽下不容我有任何犹豫,于是,我毅然接过大锤,向李凤洲主任和大家举手庄重地行了军礼后,举起大锤朝系着红绸子的木桩上落下具有历史使命的一锤。
木桩砸下后,我与李凤洲主任在这里合影留念,在场的每个人都异常兴奋,大家也都纷纷在这里留影,记录这难忘的一刻。我与发射中心当时的“三巨头”李凤洲主任(后升任总部科技委副主任,晋升为中将军衔)、刘明山副主任(后升任为主任)、刘庆贵总工程师(后升任为副主任)在刚刚砸下的木桩旁兴奋地谈论着美好的愿景,这一镜头被摄影者抢拍下来成为永恒的留念。30 年后当我用微信把照片发到他们手机后,刘庆贵将军依然按捺不住即刻与我分享他兴奋的心情。
回到北京后,我们勘查定点组向上级作了专题汇报,会后起草形成文件上报国家获批后,发射场建设的浩瀚工程随即展开。发射场从开挖基础动工到紧张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前后用了不到四年时间便全面竣工,建成了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航天员区,以及试验协作区等组成的综合发射设施。载人航天发射场在很多方面都采取技术突破和创新,中国航天在这里首次实现了火箭、飞船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的“三垂”模式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整个发射设施具备两发火箭同时作业,即一发火箭测试和一发火箭装配的能力。
1999年11月20日清晨6时30分,新研制的长征二号F 火箭和中国第一艘太空飞船“神舟一号”,在高大的垂直测试厂房完成了各项技术检测,首次竖立在转运车上,飞船和火箭组合体由测试厂房垂直运至新建成的发射塔架旁。随着火箭点火,8台巨大的航天发动机喷射烈焰发出的巨大轰鸣声,火箭托举着飞船徐徐离开地面,火箭速度愈飞愈快,震撼的轰鸣声愈来愈弱,火箭飞出了人们的视线,10分钟后船箭成功分离,中国第一艘不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考核了新型运载火箭性能,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检验了发射设施、测控通信能力、着陆回收等地面系统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的协调性和可靠性,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奠定了基础,以开创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面貌亮相国际航天舞台。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顺利完成各项预定操作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并安全返回主着陆场。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轰鸣的烈焰中发射升空。在人们目不转睛的583秒翘首盼望中,火箭飞行显示屏上出现了“船箭分离”的报告,此时的飞船准确到达距离地球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 公里的预定轨道。27日16时41分,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从飞船舱门露出了头,随后站在飞船外面向地球招手致意,他在茫茫太空向地球传来清晰的声音“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翟志刚接过刘伯明递上的特制中国国旗,在太空向祖国、向人民挥舞。五星红旗在深邃的天穹、耀眼的地球、醒目的飞船、英雄的航天员衬映下,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新举措。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圆满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航天员在太空出舱活动的国家。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名字,写在了世界飞天记录的史册上。他们飞天背后挑战极限的刻苦训练、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情同手足、配合默契的兄弟情谊是神舟七号飞天成功的秘诀和保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辉煌成就得到国际上的一片赞扬,每当听到、看到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环绕地球飞行我都兴奋不已。想当年,我在莫斯科航天员训练中心进入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和平号空间站地面模拟舱时,我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登上正在更换防热瓦、准备再次升空航行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机舱,我在日本筑波航天研发中心参观他们将要装配到美国国际空间站的机柜组合体试验设施的那一刻……虽身处国外,但那瞬间,我内心总会期待着中国载人航天的美好未来。
30年弹指一挥间,时光荏苒,中国航天成就辉煌。2022年,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在太空翱翔,实现了中华民族又一个值得自豪的飞天梦想。这一年,神箭冲天,神舟遨游,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太空会师。天舟四号、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相继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交会对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里程碑;问天、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完美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 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太空会合,入驻天宫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载入航天史册的太空合影,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了浓墨重彩。
浩瀚星空,永不止步,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从神舟五号的21小时28分到神舟十四183天的4300多小时,每一个目标在奋斗和努力中都稳步成为现实。2022年12月4日晚。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翱翔半年、完成了所有任务精准回到祖国怀抱那一刻,航天员陈冬说,“我们像流星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航天员刘洋说,“回到祖国的怀抱很踏实很安心,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航天员蔡旭哲说,“首次六个月的飞行,星河灿烂,一览无余,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园”。 航天勇士的这些极具情感的话语,在我脑海中久久盘旋、在我耳边久久激荡。
在人们的常规认知概念中,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一般都是国家行为,美国是这样,苏联/ 俄罗斯是这样,中国也不例外。蓝箭航天空间公司于2015年率先注册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运载火箭设计、研制、生产、发射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2022年12月,蓝箭航天公司采用创新模式研制成功的“朱雀二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发射工位点火升空,火箭虽未能如愿进入预定轨道,但火箭在新建成的发射工位點火起飞的壮观非常震撼,民营航天设计、研制、发射火箭本身就是一个创举,而且作为全球采用超低温液氧/ 甲烷推进剂中型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更是开创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先河,通过发射飞行试验,全面验证了各项技术参数和科学性能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适应性。
中国民营火箭和民营卫星制造公司在国家“规范、有序”等相关政策引导下,逐步入列中国航天,为中国航天新发展注入活力。中国航天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梦想、善创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将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更高智慧、更佳方案、更多实干,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创造航天新辉煌。
2022年12月的一天,我又一次来到了戈壁大漠,在夜晚温度已降至零下20摄氏度的严冬,当我与时任发射中心主任邹利鹏进行跨越时空对话时,浑身散发着阵阵暖流。这位大学毕业自告奋勇扎根在发射场30 余年,历任发射中心火箭特种燃料供应站总工程师、站长,后来升任为发射中心装备部副部长、部长,继而又挑起了发射中心参谋长、主任的重担,从他的话语中感到他对发射场、对祖国航天充满自信的那片深情。确实是这样,邹利鹏主任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五号,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参加组织指挥了中国航天员飞天的所有发射任务,当你听到邹利鹏主任“我宣布,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时,这位发射场区专家型指挥长双眸放射出的那道闪亮,彰显出对祖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和对航天热爱的情怀。此刻,也让我又一次感到了从发射场定点到中国载人航天取得巨大成就的震撼。
(作者:原总装备部外星发射办公室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