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
2023-04-28
关于人类寿命增长的意义,有一个外祖母理论可以作为说明。这个理论讲的是,人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生存,对男女责任进行了分工。女性以收纳为主,她们负责采集,将采集到的物品进行归纳分放。男性以扩张为主,他们在狩猎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女性的行为特征和规范。在这种分工中,寿命增长的意义得到了体现:母亲需要照顾孩子,还要负责采集,此外还要应对自然天气变化和蛇虫猛兽的侵袭,而同时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经验教训和智慧,寿命更长者在这种环境中自身存活或帮助孩子存活的概率显然要大于年轻者。外祖母理论指的便是群体中更有经验智慧的长者对群体存活的贡献。与母亲相比,母亲的母亲应对环境更有经验,如此循环,便形成了长寿在进化上的优势。
自然界其它生物也是一样。以象群为例,在旱灾中,能快速找到水源的,多半会是之前曾经历过旱灾的、年长的象群首领。那么这个首领所在族群,存活下来的概率便会比由年轻母象担当首领的象群的概率大得多。
这是寿命在人类群体进化方面影响。
而具体到我们每个人自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介入到寿命的延长中来,抗衰老药物、自身干细胞等技术开始干预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使得人类寿命在基因遗传、环境等影响因素之外,又增了一些额外延长的方式。但我们其实也知道,无论哪一种技术的使用,都不如去调整自己的状态有用。这里所说的状态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控制,锻炼的加强,以及适合自身的健康生活习惯,使自己所处的环境与自身状态达到和谐的状态,是健康快乐的基础。
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对寿命问题多了些幻想,建立在财富基础上的寿命延长现象也确实越来越普遍,可任何生命都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生物范畴内的寿命延长到底有多少意义?这也是近年来人类开始思考的话题之一。
“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 傅山晚年感悟,說放开怀抱,顺其自然才是正道,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这与晚他几十年出生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的“死于25岁,葬于75岁”的感悟大同小异。可能也只有像他们这样的人,对生命才会有这样的感悟吧。
积极地去创造,而不刻意地去获得。这也是我沿着傅山和富兰克林语言思想,得到的一点点小感悟。在这里讲出来,和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