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些
2023-04-28不有趣灵魂
不有趣灵魂
《野性的呼唤》的作者杰克·伦敦是条硬汉,他活得有野性,不规矩。为了生存,他8岁就做了牧场的放牛娃,10岁以后就不断换工作。年仅13岁,他就独自乘船在暴风雨中冒险。
17岁时,他成了水手,出海捕鲸。
后来赚了钱,他买地,办牧场,种树,还给自己修建了豪华居所。
他写作,写的就是生命的强悍,写的就是个人的奋斗。在《野性的呼唤》里,他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作为一只狗,在被卖之前,巴克一直过着很多狗梦寐以求的生活,吃着精美的食物,住着漂亮的房子。和其他狗比起来,巴克简直就是生活在天堂。它可以跳进游泳池玩耍,可以和法官家的孩子们嬉戏,可以守着热乎乎的炉火,依偎在法官身边。
总之,它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它没有被驯化成一只唯命是从的看家狗,而是保留了自身的某种野性。
直到有一天,巴克被拐卖给一个凶狠的陌生人,被一条绳子结结实实地捆住,装上了火车。巴克感到愤怒,它期待法官家的人把它救出去,可是法官没来,反而来了一些凶狠的人,用棍子捅它,它试图反抗,迎来的总是一顿暴打。愤怒使它高度紧张,被虐待又让它情绪激动。
后来,巴克被交给一个驯狗师,每当它试图挣扎,没有例外,迎来的总是一顿暴打,他们就是要它做一条听话的狗,认认真真干活,踏踏实实干事。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教训,让巴克看到一个真理,凡是拿着大棒的,就必须服从。
驯化完成后,巴克被人带到蛮荒之地,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生活不再惬意,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无所事事,生命随时处于危险状态。在这里,巴克唯一知道的,就是“大棒和獠牙”的挨打法则,大棒就是你不听话,就得挨打,獠牙就是你不强大,其他狗就要欺负你,一旦倒下,你就死定了。
幸好,巴克身强体壮,长得又高大,它还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狗,身上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巴克难以接受的是,它被当成了拉东西的畜生。不得不拖着沉重的雪橇,在寒冷的雪地上行走,这种行为虽然伤害了它的自尊心,但它很识趣的没有反抗,因为反抗的结果,就是被打。
巴克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它学东西很快,干活越来越棒,主人也越来越喜欢它。它忘了过去的生活习惯,忘了爱挑剔的毛病,吃东西也不像以前一样慢吞吞的,而是快速吃完,再抢其他狗的食物。毫无疑问,巴克的道德本性在慢慢消亡。
作为一只狗,原始的兽性开始在巴克身上复活,再苦再难,巴克都熬过去了,它变得凶狠、有力量、更狡猾了。最终,它成了狗王。在其他狗看来,巴克成了一条成功的狗,因为更能得到主人的赞美,更能得到其他狗的羡慕,因为它更有权威。
作为一只被驯化的狗,巴克没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它的主人一变再变。
但不管主人怎么变,巴克的苦难生活都没有结束,它总是要拉着沉重的雪橇,它讨厌这种活儿,但不管多么艰难,它都坚持着。
一路艰辛,饱经风霜,巴克体重严重下降,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纤维、每一个细胞都累了,但它还要拖着沉重的雪橇,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久而久之,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最终被低价卖给了别人。
巴克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点,累到了极点,可主人还是拿着鞭子,狠狠地抽在它身上,让它赶紧干活,拉着超负荷的雪橇前进。有一天,巴克实在走不动了,主人还拿鞭子拼命打它,想让它起来工作,要不是一个好心的桑顿出现,巴克说不定已经命丧于此了。同伴一个个死去,此时的巴克,离死已经不远了。
被桑顿救下后,巴克的身体一天天恢复着,那个春天,它趴在河岸,望着河水,听着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桑顿很爱狗,对巴克很好。
这让巴克感到一种真正的、充满激情的爱,他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巴克,总是友好地和它打招呼,他还会突然抱住巴克的头,将自己的脑袋贴在巴克的头上。
巴克爱这个主人,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桑顿走到哪里,巴克都会跟着他,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然而,巴克血液里的野性已经被唤醒,它想走进森林,但桑顿的爱总是将它拉回来。
有时候,它也会听从野性的呼唤,跑进森林,去捕杀猎物,和狼群一起追逐,这种野外生存和在陌生的地方自由自在地生活,对巴克来说,就是没有尽头的欢乐。
它知道,它终于回应那呼唤,和自己林中的兄弟一起跑向那呼唤的发祥地,越走越远。
它越来越频繁地往森林跑去,有一天它回来,发现桑顿被敌人杀了,巴克愤怒极了,它杀戮那些杀死桑顿的敌人。
桑顿死了,巴克最后一点留恋也没了,再也没有了人类和人类要求的顾虑和责任。
它彻底听从了野性的呼唤,走入了森林,它不再是一只被人类驯化过的狗,而成了一只遗忘了所有规训和惩罰的狗。
它回归了它的本性。
狗的故事讲完了,但读完之后,只感觉,这只狗活得真像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被生活毒打。一天天,一年年,感慨“身不由己”,可是身不由己往往是很搞笑的一句话。所谓身不由己,只不过是自己不愿意付出那种代价罢了。
很多人的那颗心,可能被塞进了很多东西,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你来世间一趟,并不是为了过某种被规定的生活,而是要去过你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没有人有权利替他决定什么。不妨像尼采说的,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些,因为它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