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可成炬 温暖一座城
2023-04-27段维娜
段维娜
如今乌海,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红马甲”,是这座城市一抹最亮的色彩。他们或在公益活动现场,真心付出;或在困难群众家中,穿梭忙碌……他们一袭“红马甲”、一颗火热心,用心帮助每个人,用爱温暖这座城。
群众在哪里,学雷锋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乌海市不断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学雷锋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加强队伍建设 擴宽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度”
“田叔,又在小区巡逻呢?这两天降温您多注意身体!”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天顺小区,身穿志愿服务“红马甲”的老人认真查验小区内的安全隐患。
穿“红马甲”的老人名叫田永成,今年62岁,退休前曾是一名国企职工。用他的话讲,在单位时,他就是个爱张罗的人,谁有困难就帮谁。退休后,他积极发挥余热,服务邻里,主动为小区的大事小情忙碌着,常常为小区环境卫生和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向物业提建议,只要是有利于居民生活的事他都乐此不疲,有时甚至自掏腰包,居民亲切地称呼他“小区管家”老田。
田永成常年为大伙免费服务,难免有人不解,对他说:“您一天为别人这么忙活,图个啥?”田永成总是爽朗一笑,说:“我能为大伙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心里感觉踏实、舒坦。”
像田永成一样,乌海市还有众多学雷锋志愿者在有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微光温暖着一座城。
为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乌海市围绕织密学雷锋志愿服务“一张网”,广泛组建队伍,迅速形成规模。市直部门单位结合行业特点,组建94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各区在原有志愿服务队伍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志愿服务资源和队伍,形成“8+N”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全面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志愿团体协同联动、互通共融、全域覆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同时,强化党对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领导,每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均由至少1名党员带队和参与,确保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目前,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数量已达768支,志愿者11.47万人,在职党员占比22%,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00万小时。
聚焦项目培育 提高学雷锋志愿服务“精度”
每到周六,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童心童画公益小课堂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学雷锋志愿者来到这里,与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爱。“我们的小课堂主要是服务村内及周边的孩子,在周末和寒暑假带领他们学习、运动、开展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排解心中疑难。”新丰村“两委”成员杜丽君说。
不断涌现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乌海市坚持以“我帮你”学雷锋志愿服务为抓手,从满足群众普遍共性需求和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出发,乌海市积极孵化培育“我帮你·唤醒沉睡的‘心’”——全民公益急救普及培训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榜样在身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团志愿服务项目等具有乌海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30余个,努力实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此外,乌海市以项目化带动各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朝着创新性、可持续方向发展,重点打造“我是共产党员·我帮你”“我是医务工作者·我帮你”等35个特色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有6个项目荣获 2021年自治区“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项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一个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的建立,志愿者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群众心中不断生根发芽,让城市更有温度。
依托线上“心愿墙” ,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温度”
乌海市海南区公务素镇利民社区党委秉持为民服务宗旨,为切实解决疫情防控静默管理期间辖区居民群众关切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依托社区线上“心愿墙”平台,打造“数字心愿墙”,为利民社区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一抹“志愿红”。
“早上我在社区张贴的‘心愿墙’小程序留下了需要一盒退烧药的需求,没想到一会儿时间‘红马甲’就给我送上门了!”社区居民刘志强说。刘志强口中亲切的“红马甲”正是社区党委为了应对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而组织成立的“志愿服务队”,线上“心愿墙”后台导出的一张张需求“小纸片”通过志愿者的双手变成了一份份沉甸甸的“温暖”送入辖区居民家中。
据了解,海南区利民社区党委在2022年10月19日启动线上“心愿墙”保民生行动,并针对线上“心愿墙”成立了工作小组,由网格员负责日常信息汇总及需求处置。为实现辖区全民知晓、全民使用,社区党委成员以入微信群转发、电话回访、全域张贴二维码等形式将线上“心愿墙”使用方法逐户告知到位。针对个别居家老人不会使用“心愿墙”小程序的现状,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自发定期走访了解大家生活需求,确保疫情期间群众生活必需品应供尽供,群众日常需求应保尽保。
针对居民群众需求,利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心愿墙”,创新打造了一面只需在家动动手指,就能足不出户解决日常生活需求保障的“数字心愿墙”。居民通过在线上“心愿墙”录入个人信息及需求内容,社区每日定时汇总当日需求信息,分门别类后进行志愿“派单”处理,为群众送“服务”上门,送“温暖”进家,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心愿墙’成立的初衷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利用‘数字心愿墙’信息传递及时便捷的特殊属性,实现群众足不出户便可需求快速处置,民生保障稳供有序。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将继续依托线上‘心愿墙’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力争以最短的时间为群众点亮心愿。”利民社区党委书记王敏燕说。
(责任编辑:吴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