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玄武先生之《众神》
2023-04-27陈为人
陈为人
玄武先生的《众神》一书,我看得龟步蜗行,边看边节外生枝地停下来,思绪陷落于浩瀚星空的“黑洞”,浮想联翩难以拔腿逸出。这是一本关于中外神话故事的集锦,玄武在书中波澜不惊娓娓道来地讲述着东西方众神的故事……蒙泰奇般奇谲的链接,天马行空般汪洋恣肆的想象,纵横日行八万里,坐地遥看五千年,纷至沓来不时闪现的意象蕴涵丰膄,让人读着读着,在波平如镜的讲述中掀起心潮滔天巨浪。
玄武在书中写道:
古巴比伦的创世充满血腥。战神马杜克杀死了第一个女神提玛特,将她的尸体分解,上举为天,下推为地,又用提玛特之子的血混合泥土创造了人类。(《创造》)
赫淮斯托斯用泥土制作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众神纷纷把自己的能力给这个女人,她于是有了赫尔墨斯的狡诈和巧言、阿芙洛狄忒的媚态。她被叫作潘多拉,意思是拥有一切天赋的女人。众神将潘多拉作为礼物送给人类,这女人给人间带来灾祸。(《创造》)
世界之初的造物者都是巨人。中国的造物者盘古便是如此。盘古以下,堪称巨人者便是战神蚩尤。希腊的巨人和中国的蚩尤的情况相似,是一个失败的种族。似乎一概因为身体过于高大而头脑简单。
(《巨人》)
鲁迅有言:“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淑诡可观。”神是人的想象。想象的产物脱不开想象者对自身的理解。神有着人的做派。
神话想象力的发达乃是一种文化现象。茅盾在回忆翻译《希腊神话》及《北欧神话》的时代背景时说:
二十二三岁时,为要从头研究欧洲文学的发展,故而研究希腊的两大史诗,又因两大史诗即希腊神话之艺术化,故而又研究希腊神话。
在他看来,不了解希腊神话就无法了解西方文化乃至西方文明。
古希腊的天象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天象体系展示了古希腊人丰富诡谲的想象力:当你抬头仰望春季的星空,大小熊星座、牧夫座、猎犬座好像在娓娓道来美女卡力斯托和英俊少年阿卡斯这一对母子的悲剧;夏季的星空,刚刚爬上来的武仙座、天蝎座寻觅已沉落的狮子座,仿佛一个银须飘拂的长者,在侃侃而谈大英雄赫刺克勒斯的故事;“斗柄西指,天下皆秋”的星空,你会看到庄严的仙后座和美丽的仙女座,浸没在银河之中的英仙座,奔腾的飞马座,仿佛以它巨大的神翼,把我们送到英雄珀耳修斯的崇高而充满悲怆色彩的故事中。希腊神话构成的天界五彩纷呈但杂乱无章,而中国的天界,则是一个以“帝星”为中心,以“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为主干的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星空社会。追求自由和渴望秩序,昭示着中西方文化“差之丝毫,失之千里”的本质性差异。
借助古希腊神话奇崛瑰丽的想象翅膀,我们联想到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造人,夸父担山逐日,有巢氏的“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的“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伏羲氏的“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神农氏的“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以及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传说人物……世纪之初,为什么造物者都是巨人?巨人能创造出世界为什么却斗不过工于心计的侏儒?巨人族蚩尤挑战黄帝的权威蕴涵着什么寓意?玄武写道:“斯达克德是剽悍凶猛的战士,在战场上,头被砍下后身躯仍在拼杀。”(《青春及永生》)它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神话中的“刑天舞干戚”;玄武还写道:
有一个希腊先知,其名字千年来被人遗忘……这先知有一样奇特的本领:能够修改自己的往昔。为使往事完美,或剔除不快的记忆,他一次又一次潜回亲历的事件之中。但是源于内心的挣扎,对往事的修改往往自相矛盾:今天改成这样,明天又改成那样……他便是如此循环往复,在往事中穿梭忙碌。他最后死于往事之中,因沉湎于往昔并过多地潜入,他终于在往事中迷途,再不能返回。
(《先知》)
东方西方,心理攸同。从中我们又有怎样的触动和感悟?
神话传说正是先民们对民族历史的一种记忆及诠释。阿卡亚人对爱琴海地区血与火的征服活动,构成了希腊英雄传说的历史原型。那些传说中的阿卡亚英雄和国王们,如阿伽门农、阿喀琉斯、俄底修斯(奥德赛)等,成为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的主人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中的神话人物和故事,不过是对迈锡尼时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场面的一种神话渲染,以及对心目中英雄崇拜情结的一种潜意识表达。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先民们早期的想象已被现代科学所证伪,然而,古老神话却并不破产,它所显示出的特定生存境遇中的特定文化观念,仍左右着人类首鼠两端患得患失的心。人类的想象力与诡辩术,总会对神话作出“与时俱进”的“自圆其说”。
鲁迅认为对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惑也。”虚幻的神话之所以超越其时代局限而常读常新,是因为这些想象中蕴涵着人类最深沉的欲望和最強烈的渴求。神话时代的古老幽灵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今谓之神话。
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推断得知,我们的先民们认定,杂乱无章而又秩序井然的浩瀚星空,一定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神力”在主宰。对一些难解之谜的考问,形成了扑朔迷离而又精彩纷呈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神话是先民们观念意识的产物,它形成的文化模式,反作用于后人的思维逻辑。神话中对于生存选择的态度,对群体组织形式的态度等,成为神话象征系统中的政治观,一次次随着复活节而“借尸还魂”。
对于自然界中那些未知力量和不解现象,我们的先民比起现代人来要虔诚迷信得多。这种虔诚迷信是直观的感觉,主要是出于无知的恐惧。
玄武先生写道:“老荷马说,就连众神之王宙斯也惧怕夜神。他实际是在说自己对黑暗的惧怕。”长久处于黑暗的恐惧,使内心在失去平静时也失去了平衡。因了对黑暗的恐惧,也就默认了生存的现实。几千年来延续的恐惧感,直至现代仍有着巨大的威力。
玄武还写道:
最初的人类是不死的。人类生活在黑暗之中,以泥土为食,他们之所以不死,是因为愚蠢到不知如何去死。到后来,人类终于决定以死亡来换取光明。
(《青春及永生》)
玄武还写道:
埃及人虔诚地供奉着木乃伊制作之神阿努比斯。木乃伊被抽取脑髓,因为埃及人认为,大脑是无用的,有用的是心脏。
(《青春及永生》)
先民们对神秘莫测而又威力无比的自然力量的恐惧,形成了最初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与交感巫术联系在一起,試图控制或减弱突发自然灾难的危害,尽管只起到一种心理安慰。这就形成了玄武《众神》中描述的“咒符、誓言和魔法”诸现象。但是,当符咒、魔法、巫术很难尽如人意奏效,久而久之,人们认识到自然规律的独立性,于是开始把大自然想象成有着独立意志的人格神,想象成一些具有人的感性特征的超人形象,这些神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以原始思维方式来控制神的试图,变为以悦神为目的的祭祀。图腾崇拜转化为自然宗教。这种向神灵奉献牺牲的祭祀,是人与神之间一种赤裸裸的物质交换关系。
人类群体从初始就存在权威,就存在权力的发布与服从。神化是权威性的现实符号,是权威意识形成的文化心理过程。
中国古史记载与神话传说中两个羿的形象,是个耐人寻味的意象。《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帝俊为中国神话中之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之宙斯。羿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于是奉天承运,“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擒封豨于桑林”,“射九日,落为沃焦”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立下不啻之功。完成了“人性羿”向“神性羿”的转换。英雄崇拜情结是很容易转化为神话人物。
玄武在《巨人》一章中写道:
巨人普罗库鲁斯特斯居住在阿地卡,常常强行羁留过往行人,将其绑在床上。身长过床铺者,下肢便被截断;身高短于床铺者,被强力拉长。
…… ……
维京海盗们佩戴着雕有北欧主神奥丁形象的护身符,他们非但毫不畏死,反倒对死亡争先恐后、前赴后继。海盗们如此狂热和勇敢,与他们内心受到所信奉的大神的激励不无干系。
所有把人神化的现象里,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文明进程中愚昧的潜意识。维柯在《新科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一是神的时代,特征是相信自己是在神的统治下生活,预兆和神谕是人们领受神旨的唯一途径和行动指南;二是英雄时代,特征是有一些人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比平民有着鹤立鸡群的优势,所以习惯了对民众颐指气使,受民众的顶礼膜拜;三是人的时代,即经过文艺复兴的人性启蒙,把潜意识中的神性还原为人性。神的位置让度于人。维柯认为,三个时代正是人类文明的进程。
“老谱不断袭用”的思维模式,使“沉渣时有泛起”,我们总是徘徊于“神的时代”和“英雄的时代”,筚路蓝缕举步维艰。数千年来难以逾越地跨入“人的时代”。千呼万唤的理想“新时代”,犹如等待戈多,总是望眼欲穿姗姗来迟,只听楼梯响不见人影子。
神的时代与英雄时代的犬牙交错,使得无神论者总会在否定旧神的同时要创造出一个新神。一盘散沙式的人们,不能生存于没有神主宰的社会,没有神也要创造出一个,并沉溺于自己想象的神圣光环之下自鸣得意。从多神论的泛宗教崇拜到一元独尊的大英雄情结,体现出一个民族潜意识中文明演进模式的思维逻辑。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天神地祇人鬼,古者虽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祇。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读着世界各地同床异梦却又殊途同归的神话传说和神话人物,不由得会思索一个问题:在这个“人神共处”的生存境遇,神的游戏成为人的游戏人生。神是不死的,神可以无数次地品验失败覆亡而一切重头再来。但人不行,生命的不可逆性人人皆知。所以哲人所言“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是悲剧的时代”,才有了哲学深度,启发我们走出神话的童稚,让神和神话助力于人的发展与美好。
(作者系文化学者,现任山西省老文学艺术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