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思考

2023-04-27张乐莹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先辈理想信念党史

张乐莹

摘 要: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传承精神血脉、继承红色基因,并且能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正向引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在新时期下,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和教育资源被广泛挖掘出来,其對当代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大理地区举例,对地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融合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地方红色文化本身育人价值与优势的梳理,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整合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使二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57

1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及其育人价值

1.1 大理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就是指在中国革命的过程当中,革命先烈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历史遗迹,还包含着丰富多样的人文资源。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类型不同,大理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类与非物质类两大类。其中,非物质类红色资源包括革命精神、红色文献等。物质类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遗址遗迹、红色纪念馆等构成。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主要由红色遗址遗迹、红色纪念馆、红色文献、红色文艺作品组成。红色遗址遗迹主要是指在革命时期革命先辈们生活过、学习过、工作过、战斗过的历史遗迹,以及革命事件发生的地方,大理有南薰桥战役、沙溪战役、“四二”暴动纪念碑,静静诉说着烈士们不朽事迹,是大理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的重要基地。红色纪念馆是指后来修建的纪念碑、纪念馆,大理是中国共产党先驱者和第一任云南省委书记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所经过并播种过革命火种的地方;是“四二暴动”并诞生“七支队”和“八支队”的地方,是革命先驱张伯简、王复生,云南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省委书记王德三,东北抗联重要领导之一周保中先烈的故居,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驻足纪念馆,品味先辈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体现的不屈不挠、不怕牺牲、英勇斗神精神。

在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类,大理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红色文献、革命精神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红色文献主要有王德三的在英勇就义前写给父亲的《狱中遗书》,不仅展现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还体现了为国家舍小家的家国情怀。张伯简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传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填补了当时中国学界对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发展史的空缺。红色精神则是革命先辈们在革命时期展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成为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指引。王德三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施滉勤奋求知的好学精神、周保中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张伯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初心,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真实写照。

1.2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

大理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是党的珍贵精神财富。王德三在理想的指引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王德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即使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定的信念让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首位在“大家”与“小家”的选择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家”。施滉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刻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的落后与腐败,“五卅”惨案的发生使施滉开始同“超桃”的成员对祖国出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得出了“还是共产主义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施滉践行了自己“真理所在,即趋附之”的誓言,即使可能会面临死亡,毅然选择了加入党组织,投身到了为国家谋独立为人民谋解放发事业中。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可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资料。

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奋斗旗帜,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感情,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大理红色文化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展现。周保中将军在东北十四年的抗战生活中,不仅面临的是东北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而且还受到日寇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连基本的吃、住都不能得到保障,但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周保中始终坚持抗日,尽管在战斗中受伤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并在医疗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刮肉取弹,使他能战胜困难、阻碍的是深厚的爱国之情。

大理红色文化资源还是深刻体现了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少年时期的张伯简的理想就是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改变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状况。通过对于中国社会命运的反思与探索实践,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成为一名共产党起,张伯简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中。张伯简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发展史编著《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这部著作的问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前期的宣传,并且也弥补了中国学界当时在用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空白。另外张伯简对工人运动的贡献也很大,不但直接参与纱厂工人运动,还与邓中夏等人、以苏兆征为首,筹划省港大罢工,对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作出了重大贡献。张伯简的一生始终胸怀责任义务的家国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理想之中。

2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是具有先进性、人民性与育人性,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坚定信念和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潮纷纷侵入,部分大学生观念开始动摇,理想信念丧失,忘了远大的理想。在此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利用地方红色文化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地方红色文化是党史学习中的珍贵资源,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以客观事实为大学生论证了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性,让大学生始终保持一颗批判的心,反对错误思潮。

理想信念坚定与否,考验时代新人的第一尺子。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首先要心怀理想坚定信仰,才会不断地去争取,做一个有所作为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二,做马克思主义践行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担责任使命。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寄予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胸怀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革命先辈在他们的青年时代,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投身到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成就,为国家、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作为青年的大学生,需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胸怀责任的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2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就世界形式而言,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百年不遇的巨变,世界格局与世界体系在进行着深刻的调整。时代主体依旧是和平和发展,但我们仍然面对着风险与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但各国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就我国而言,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计划,正向着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迈进。站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人民谋幸福、以实干兴邦。不管是在世界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上,我们仍需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堪称一部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奋斗的历史。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革命先辈们的事迹,是爱国的最强典范,离开了革命先辈的奉献,便没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精神纽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新时代的今天,爱国主义的实践方式虽然和以前有所不同,但是其本质从未发生过改变。

“五四”运动的爆发、革命风暴的席卷是无数青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施滉在清华大学接受到了先进思想的启发后,认为想要救中华就要改良社会,提出了“政治救国”的主张。对于施滉而言,他努力学习的动力就是改变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为多数人谋幸福,他的爱国是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真理所在,即趋附之”。面对选择,施滉没有选择安定舒适的生活,而是选择参加革命斗争。15年的革命生涯,施滉很少能与家人团聚,多数的时间都忘我地工作在革命前线。关心祖国的命运,执着追求真理,这是施滉一生的理想追求,年仅34岁的他为人类进步事业而献身,他的一生把国家命运放在第一位,用一生的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便担负起中华民族振兴大业,领导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站起、从富裕走向强大。研究党史的目的是使当代大学生从中吸取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该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由此不忘初心、铭记使命。爱国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但爱国并非仅止于口头,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将热爱祖国变成实际行动,将个人事业与祖国事业密切联系,使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未来职业规划时,将祖国命运与之相连,通过自身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3 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性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好自身优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互动和实践机会。通过以地方红色文化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能拉近学生和红色文化的距离,提高红色文化认同,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对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由于党的历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意识形态引领、坚定政治立场的培养以及理想想念的培育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有利于促进了大学生深刻理解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行动向我们证明,我们的党从成立之初就在为民族谋复兴、人民谋解放的事业中不断奋勇前进。作为中国早期共产党员的施滉、王复生、王德三、张伯简,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志气”的养分,可以成为激励当代大学生勇担历史使命。通过叙述革命先輩的经历,用榜样的力量去打动学生,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红色文化中获得“情感共鸣”,增强红色文化认同度,培养文化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3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的可行性路径

3.1 融入校园文化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同样创造人因此,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整合,可依靠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周围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增强红色文化认同。从校园精神文化的角度来看,学校和学院可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学习需求,生活方式等因素,利用大学生欢迎的途径,宣传红色文化,突破了大学生对党史学习的枯燥乏味的教育、枯燥的刻板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中提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我们应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主动创新学习载体,以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红色文化。

例如,可凭借现代网络技术,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及其他平台发布红色故事,红色记忆、红色家书等等主题,这不仅仅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回忆前人之道,使大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巨大魅力,使红色血脉世代传承,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其次,学校是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首要场所,需创建文化育人良好氛围,使用校内的宣传栏、广播和其他传播渠道,使当地红色文化全面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学习气氛。班级层面上可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班会和黑板报等活动、手抄报比赛等等,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积极做好地方红色文化经典的阅读工作,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等等,通过使学生自主地发现红色文化资源、在发掘过程中,引发了红色文化研究兴趣,进而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得出红色文化资源中蕴藏着的巨大威力。

3.2 融入理论教学

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在促进地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融合应发挥课题主渠道作用。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当中,抓住各科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从课程构建的全方位渗透。将革命先辈的人生观树立作为课堂讲解的鲜活实例,既能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又能增加说服力。在理想信念的讲解中,可以将王德三的狱中遗书作为案例,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树立理想信念的意义,以及如何在追求远大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崇高信念。在讲述爱国主义时,可以将周保中将军在白山黑水十四年的抗日故事融入其中,让学生从革命先辈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从而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把爱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课程融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和育人优势,使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鲜活思政素材的作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共情的这一特征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革命先辈革命故事,引导当代大学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从红色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让红色文化植根于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3.3 融入实践教学

打造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主阵地,增强党史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扩宽眼界和胸怀,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积极组织参观周保中将军故居、张伯简纪念馆等,以鲜活的红色记忆为载体,通过带领学生重温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和革命先辈的故事。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党团活动等方式,组织大学生到源头实景中去领悟红色文化,通过实地参观、故事宣讲、体验实践等活动,让大学生深刻感受革命的艰苦、先辈的理想信念。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既要使大学生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获取理论知识,关键在于把所形成的感情落到实处,反映到日常生活当中,將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今天我们所处的年代,正是一个物质条件异常丰富的年代,相对于革命年代,当代青年艰苦奋斗精神不足,通过展览“重走红色的脚印”,感受重走红军的漫漫长征路、吃红军饭的实践活动等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甚至日常生活,还可以切实发挥艰苦奋斗精神的影响力。通过红色故事宣讲,深刻领会革命先辈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自觉和为革命事业不惧牺牲的勇气。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与革命先辈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国发展仍然面临挑战和困难,所以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大学生本身要修炼过硬本领、坚定的意志信念,才能成为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

4 结语

利用好红色文化自身优势,让大学生在学校通过主渠道,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地方红色文化所蕴涵的红色精神进行了深入感受。通过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效果。新时代青年要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挂钩,通过研究红色文化资源有意识地承认自己的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尽绵薄之力,承担新时期历史使命。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变成生动的党史学习素材,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整合过程中与当代大学生特点相结合,因势利导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以形成特色亮点。

参考文献

[1]陈来.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精神[J].哲学研究,2019,(10):1119+127.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6.

[3]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EB/OL].(20221023)[20221113].https://politics.gmw.cn/202210/23/content_36106873.htm.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2版.

猜你喜欢

先辈理想信念党史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继承先辈精神 不负时代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