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珍治疗阴痒经验
2023-04-25宋田田张红
宋田田,张红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妇女外阴皮肤及阴道瘙痒,甚至痒痛难忍,坐卧难安,或伴带下量增多,称为“阴痒”,又称“阴门瘙痒”“阴䘌”[1]。阴痒始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治卒阴肿痛颓卵方”篇云:“阴痒汁出,嚼生大豆黄,涂之,亦疗尿灰疮”[2]。阴痒属于妇科的疑难病症,相当于西医学的外阴炎、阴道炎以及一些特异性疾病引起的外阴、阴道瘙痒症。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治疗为主,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较高,患者依从性差[3]。梁文珍教授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及科研50 余载,是安徽省首届全国名中医,擅长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对治疗顽固性阴痒匠心独具,疗效明显。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1 肝肾阴虚
平素肝肾亏虚;或年老体弱,精血匮乏;或久病迁延,阴血亏损,导致肝肾阴虚。《素问·厥论篇》曰:“前阴者,宗筋之所具”。足厥阴、足少阴之经之筋,皆“结于阴器”。肝脉循行过阴器,肾司二阴,肝肾阴虚,精血亏虚,阴部肌肤失于濡养,阴虚生风化燥,风动则痒,阴户为肝肾之分野,故发之为阴痒。“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梁文珍教授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基础。
2 肝经湿热
《疡医大全· 卷二十四》曰:“妇人阴户作痒,乃肝脾风湿流注,亦有肝火郁结而成”。此外,林佩琴《类证治裁》曰:“阴中痒,多由肝经湿热,化生虫,微则痒,甚则痛,或脓水淋沥”[4]。情志伤肝,肝郁化热,肝气横逆犯脾,脾虚湿盛,以致湿热互结于下焦,任、带脉受损,带下过多,湿浊浸淫阴部而发痒痛。
3 湿虫滋生
《女科经纶·杂证门》曰:“妇人有阴痒生虫之证也,厥阴属风木之脏,木朽则蠹生,因脏虚虫动,作食于阴。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乃痛”。素体脾虚湿盛,蕴久化热,流注下焦,任带受损,湿热蕴积生虫,或外阴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湿虫滋生,虫蚀阴部,均可导致阴部瘙痒。
梁文珍教授认为本病多虚、湿、热夹杂,病机关键是肝肾阴虚、湿热互结。治疗在遵循女性生理特点基础上调理肝脾肾功能,采取内服与外治法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进行辨证论治。
治疗特色
阴痒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常累及多个脏腑,缠绵难愈。中医多运用补肾、健脾、调肝,利湿止痒[5]。梁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与独特的见解,并结合女性的生理特性,主张局部治疗与整体调节相结合,内外兼顾,相辅相成。
1 调和肝肾,滋阴止痒
本法用于肝肾失和,精血两亏,血燥生风所致的阴痒。《外科启玄》曰:“凡疮疡,皆有五脏不合,六腑壅滞,则令脉不通而生焉。”梁教授主张“治外必本诸内”,多运用调和肝肾,滋阴止痒之法治疗肝肾阴虚型阴痒。选用知柏地黄丸化裁,知柏地黄丸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阴痒,可抑制炎性因子,缓解患者外阴瘙痒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临床上常用枸杞子、熟地、山药、山茱萸、五味子、黄精等滋补肝肾之阴,其中山茱萸、熟地、山药成三阴共补,共奏补肾治本之功;当归、牡丹皮、丹参凉血行滞以泻郁火;酸枣仁、夜交藤养肝宁心,安神除烦;黄柏清下焦之湿热,现代研究发现黄柏具有抗炎杀菌及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7];白蒺藜疏肝解郁,祛风止痒;辅以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利湿。全方体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治则。并结合温养润肤、解毒止痒外治法进行整体与局部结合施治。外治中药常用肉桂、补骨脂、花椒、艾叶等温经行血理滞;蛇床子、五倍子、百部、黄柏燥湿止痒,研究发现蛇床子具有抗炎、抗病毒的功效,尤其对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具有较好疗效[8];白鲜皮有抗菌消炎、杀虫等多种药理活性[9],其中抗炎活性较强[10]。冰片外敷散郁火、消肿止痛,可促进患处恢复[11]。
2 泻肝清热,利湿止痒
本法用于肝经湿热下注,任带损伤所致的阴痒。梁教授针对此证多主张泻肝清热,利湿止痒。选用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泻肝汤是《医宗金鉴》中善泻肝胆经湿热的经典方剂,善治肝经湿热下注而致的阴痒[12-13],收效良好。临床上常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清泻肝胆实火,清理肝经湿热,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胆草、栀子、黄芩均具有抗炎的作用[14-16];瞿麦、泽泻、木通、车前子渗湿泄热,使湿气从小便去;多用柴胡配伍生地、当归以引药归经,以适肝体阴用阳,助疏肝胆之气;辅以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止痒,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参具有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的作用[17];酸枣仁、夜交藤养肝宁心,安神除烦。全方泻中寓补,降中寓升,以适肝性。并与清肝利湿止痒外治法相结合,外治中药多用茵陈、龙胆草、苦楝根皮泻肝胆实火;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祛湿止痒。
3 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本法多用于湿虫滋生所致的阴痒。《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妇女阴痒,多由湿热所化”。《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针对此证梁教授多主张清热利湿以泄其浊,杀虫燥湿以止痒。选用萆薢渗湿汤化裁,临床上常用萆薢、泽泻、黄柏、滑石清热利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萆薢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原微生物效果[18];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湿;牡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清膀胱湿热,辅助萆薢、泽泻使下焦湿热从小便去;酸枣仁、夜交藤安神除烦;辅以蛇床子、百部、地肤子杀虫止痒,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地肤子具有抗炎、抑制瘙痒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瘙痒、湿疹等多种皮肤慢性疾病[19]。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导湿下行,利湿清热之功。并结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外治法,达到内外兼顾。外治中药常用紫草、丹参、白头翁清热凉血,钱雪等[20]研究发现紫草具有抗炎抑菌及免疫调节的作用;黄柏、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蛇床子、百部、苦参、大黄杀虫止痒,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大黄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与蛇床子、苦参同用可增强杀虫止痒效果[21]。
4 注重生理,调理善后
梁教授认为阴痒的治疗要与女性生理特性相结合,因妇女一生经、孕、胎、产,数伤于血,易处于“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状态,且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脏腑气血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治疗时要注重调和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和则身安。阴痒的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脉环绕阴器,肾开窍与二阴,肝肾同居下焦,肝肾同源;《黄帝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湿蕴,则化热生虫,侵袭外阴,出现阴门瘙痒,故治疗时多从肝脾肾论治。梁教授主张司外揣内,外用药物止痒的同时兼顾整体的和调进行辨证论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黄帝内经》曰:“有诸行于内,必行诸外”,因此内服方多为调理肝脾肾功能之剂,内和则外安。同时临床症状消失后,多继续用药以巩固疗效,调理善后,预防复发。
病案举隅
姜某,女,47 岁,职员,已婚,2022 年6 月4 日初诊。主诉:外阴瘙痒、进行性加重8 年。现病史:既往月经基本规则,周期5 ~7/27 ~30d,患者13 岁初潮,近半年月经周期逐渐延后,经期及月经量色如常,末次月经(LMP)2022 年5 月6 日—5 月10 日。生育史:1-0-3-1(剖宫产1 胎后人工流产3 次,现工具避孕)。患者平时外阴瘙痒,尤以月经前后及经间期明显加重,带下量、色无异常。多次就诊于西医院予以膏药涂抹未见好转。刻下症: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痛,夜间加重;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欲饮;食欲不佳,大便干结,3 ~4d 一行,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今日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妇检(见着化纤高腰紧身内裤)外阴婚式,外阴部皮肤黏膜干燥、粗糙,散在点状破溃;阴道畅;宫颈中度糜烂,颗粒型;宫体后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欠佳;附件区双侧增厚,质软,无压痛。
中医诊断:阴痒(肾虚肝郁证);西医诊断:慢性外阴炎。治则:内外合治。内治:滋肾柔肝,行滞通络。处方:养精通络汤化裁(枸杞10g,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当归10g,五味子10g,酸枣仁10g,丹参10g,白蒺藜10g,赤芍10g,夜交藤10g)15 剂,1 剂/d,水煎服。外治:温养止痛,解毒止痒。处方:止痒汤化裁(蛇床子30g,当归30g,肉桂30g,补骨脂30g,丹参30g,花椒30g,五倍子30g,百部30g,苦楝根皮30g,冰片2g)10 剂,1 剂/d 两煎,各取汁水500mL 温热坐浴,每次20min,早晚各1 次;维生素AD 滴剂,每晚睡前涂抹外阴,经期停用外用药物。嘱着全棉内裤,饮食清淡,调畅情志。
2022 年6 月21 日二诊。药后平和,夜寐能安,LMP2022 年6 月7 日—6 月12 日。月经干净后外阴痒痛加剧,续以中药内服外用后稍有减轻,现月经第14d,痒痛似有加重。舌脉同前,原方继用,内服方20剂,外用方15 剂。
2022 年7 月12 日三诊。遵医嘱用药后诸症明显减轻,心绪宁静,夜间痒痛明显缓解。LMP2022 年7月5 日—7 月10 日,现月经干净2d 后,外阴瘙痒未见加重。妇检:外阴婚式,皮肤黏膜色泽正常,轻度干燥,原散在破溃处基本愈合。舌脉同前。内服方在首诊方基础上去酸枣仁、夜交藤,加炙黄芪15g、牡丹皮12g,20 剂;外用首诊方15 剂。
2022 年8 月10 日四诊。遵医嘱用药后诸症未加重,夜寐尚可。LMP2022 年8 月3 日—8 月8 日,现月经干净2d,外阴瘙痒未见明显加重。予上方内服方10 剂继续巩固治疗;外用首诊方10 剂。
2022 年8 月25 日五诊。自觉会阴部除月经前后数日及夜间有瘙痒外,余时基本无明显不适,夜寐尚可。妇检:外阴黏膜色泽正常,皮肤润泽,未见明显破溃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予上方内服药10 剂继续巩固治疗;外用首诊方15 剂。嘱畅情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022 年9 月18 日六诊。 诸症较前减轻。LMP2022 年9 月2 日—9 月7 日,现月经干净11d,自觉会阴部在月经前后数日及夜间时瘙痒减轻,余时基本无明显不适。予上方内服药10 剂继续服用;外用首诊方10 剂。
2022 年10 月13 日七诊。诸症减轻大半。自觉阴部除月经前后数日时觉瘙痒外,余时基本无明显不适感。现夜寐佳,心情舒畅。妇检:外因皮肤黏膜色泽正常,轻度充血,未见明显破溃。舌淡红,苔薄白,脉数。停用内服剂,嘱其继续首诊外治中药,需要时可间断使用。畅情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如上治疗半年后痊愈。
按:该患者外阴瘙痒、渐行加重8 年,辨病为阴痒。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舌脉,四诊合参,辨证为肾虚肝郁。患者初诊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痛,夜间加重;五心烦热,腰膝软软,口干欲饮;食欲不佳,大便干结,故内服方选养精通络汤化裁,方中枸杞、熟地、山药滋肾柔肝,润燥通便;山萸肉味酸、微温,强阴益精,安五脏,五味子微温,味酸咸,滋肾阴、退虚热,两药配伍,滋肾益阴,清热利窍;白蒺藜疏肝解郁,祛风止痒;当归、赤芍、丹参凉血行滞,化瘀止痛;酸枣仁、夜交藤养肝宁心,安神除烦。外用方选用止痒汤化裁,方中肉桂、补骨脂、花椒、艾叶温经活血,行血理滞;当归、丹参养血行血,润燥止痒;蛇床子、五倍子、百部、黄柏、苦楝根皮燥湿解毒止痒。外治法辅以维生素AD 滴剂用于外阴处加强润肤。二诊外阴痒痛未见明显好转,故原方继用及巩固疗效。三诊诸症状明显减轻,故随证去酸枣仁、夜交藤,加黄芪补益中气,流营止痒;牡丹皮通行郁滞,畅隧止痒。七诊后患者诸症减轻大半,予以巩固治疗半年后痊愈。患者年约5 旬,处于脏腑功能失调,病理产物蓄积阶段,常致虚实夹杂之证,梁教授指出临证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标本兼治,同时要结合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进行选方用药,调和脏腑。
小 结
阴痒属于妇科常见的顽固性疾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梁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是肝肾阴虚、湿热互结,治疗上主张从肝、脾、肾论治,遣方用药注重遵循女性生理特点,主张内、外治法与女性生理特点相结合,兼顾局部与整体的调节防护。本病先起于内而恙及于外,固本之治必先求于内。脏腑和调,则内无源头以生湿,外无湿热以发痒,加之内服中药安脏腑,外用中药以止痒,内调外护,则湿浊无内济外助之力,最终脏腑安,痒止病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