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
2023-04-25李佳
李佳
故乡的炊烟是我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也是故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清晨,天蒙蒙亮,不知是谁家的屋顶上第一个升起了袅袅炊烟,紧接着,家家的屋顶上都飘起了白雾似的炊烟。炊烟渐渐地升到空中,在空中轻飘曼舞,然后渐渐淡化,和山间的雾气消融在一起。
清晨的第一声鸡叫,打破山村的沉寂,东方也泛起了鱼肚白。经过一夜,宁静的乡村开始动起来,人们陆续起床了,开始了一天崭新的生活。
在我家,母亲自然是起得最早的。她一起来,就开始为我们准备早饭。乡下人家,必定是要吃饭的,只有吃饱饭,才有力气下地干活。我常常睡懒觉,等到母亲在楼下不知喊了几遍,才懒洋洋地起来,此时,桌上早已摆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吃完饭,我就背起书包上学,大人们也就出门干活去了。
傍晚时分,天边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空,红得像火。这时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也陆续回家了。他们扛着锄头,牵着牛兒,有说有笑,充满了甜蜜与温馨。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没到家,远远地就看到家乡屋顶上再次飘起了袅袅炊烟,晚饭的芳香,也从炊烟中飘出来。
暮色渐渐降临,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鸟儿也归巢了,父亲扛着锄头回家了,怀里还捧着几个大萝卜。我坐在屋前的走廊下,写着字,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夜色渐浓,屋顶上的炊烟渐渐散去,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再次聚在一起,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其乐融融。
长大后,我随父母离开了家乡,在异乡求学,每天吃着学校食堂的饭菜,看不到故乡屋顶上那一缕缕炊烟,忽然对炊烟心生怀念之情。
有一次,我在异乡忽然见到了久别的炊烟,不禁脱口而出:“炊烟!故乡的炊烟!”旁边的同学投来惊讶的目光:“炊烟,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像没见过炊烟似的!”是的,我是好久没有见到那亲切的炊烟了,见到那炊烟,又使我回想起家乡屋顶上清晨随着浓雾渐渐升起的炊烟。
虽然在他乡偶尔也能见到炊烟,但是故乡的炊烟永远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每年寒暑假,我都央求父母一定要回到故乡。每当我兴冲冲地回到故乡时,走进村口,那熟悉的炊烟便映入我的眼帘,像是遇到了一位久别的故友一样,让我感到分外亲切。的确,故乡的炊烟是那样温馨,就像故乡淳朴的人们一样,没有丝毫的杂念,尽是勤劳与朴实。
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不管他走多远,心中永远有一份割不断的牵挂,那便是对故乡的牵挂。而故乡的炊烟,便是我关于故乡最难忘的一份记忆。
炊烟,它是家的象征,是亲人的象征;它是温馨的,是亲切的,更是甜蜜的。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家,故乡的炊烟是我永远也割不断的一份思念。
(指导教师:卢兴治)
点评
朱自清表达对父亲的爱,以父亲的“背影”为情感的寄托,宗璞则通过紫藤萝花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唐代大诗人李白常借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本文的作者则是用故乡的炊烟作为情感寄托,表达对故乡的爱与思念。每个人对故乡都怀着一份特有的情感,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对故乡的怀念。本文作者抓住了炊烟这一情感寄托物,对其进行了精细的描绘,清晨的炊烟是故乡人们一天生活的开始,黄昏的炊烟则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
作者善于从细处着笔,写出故乡炊烟的那份温馨,也通过炊烟写出了母亲的淳朴与爱。离开故乡后,“我”依然念念不忘故乡的炊烟,当在异乡见到炊烟时,还误以为是家乡的炊烟呢!这正是作者思念所至。
文章娓娓道来,语言朴实无华,就像故乡的炊烟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细节的描绘给人真切的体验,读来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结尾的抒情更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卢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