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汽车的“灵魂”
2023-04-25郑宇
郑宇
2017年上映的电影《速度与激情8》中曾现过一幕名场面:包括4S店里的新车在内的数千辆汽车被黑客激活自动驾驶系统,这些失控的汽车不仅在街道上横冲直撞,甚至从停车楼上冲出砸向地面,一些车主在上车前眼睁睁看着车辆呼啸而去。
这一幕场面所展现出来的正是近几年汽车行业始终争议的话题:是否应该在道路上使用自动驾驶尤其是无人驾驶技术?如何保障汽车数据安全?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自动驾驶依然是与会嘉宾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提出,智能汽车正在颠覆功能汽车,它比智能手机颠覆功能手机的影响范围更大。软件定义汽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汽车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使它由一个买到手就开始落后的“死物”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新物种”。
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现在深刻感受到软件在智能电动车领域表现出的力量,像阿维塔这种产品它的覆盖范围是全域,无论是自动转向、动力还是车控,细到每一个毛孔,它基本是可以迭代的,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关键问题。
但“软件定义汽车”仍是一个需要前提条件的说法,且充满争议。一方面,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一大难关。将大量的汽车功能转移到软件系统中既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软件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的风险,正如《速度与激情8》中所呈现的那样。另一方面,软件的深度参与令汽车可以大量采集和存储驾驶员和乘客数据,这引发了人们对数据隐私的担忧。
而这也引发了另一种争议,在智能汽车不断进化的阶段,汽车的灵魂是软件还是驾驶系统?
关于汽车的灵魂问题,最早出圈引发广泛讨论的是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的表态。他说,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供应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们是躯体”,而灵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表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技术迭代会遵从“摩尔定律”,即用的人越多,智能软件迭代越快,价格越便宜。
他总结出十年来各行业的“摩尔定律”:TCL 55寸电视2013年卖7000元,2023年只卖1349元;诺基亚N9手机2013年卖2499元,2023年只卖216元;格力空调2013年卖1.3万元,2023年卖6079元……软件作用占比越高,产品迭代和价格下降速度越快。他由此预测,十年后智能电动车将進入5万元时代。
但汽车这样一个重量以吨计的大件商品,是否真能如家电、手机一样价格快速下降,业内颇有争议。换句话说,智能汽车时代,智能系统和驾驶系统哪个才是汽车的“灵魂”?
如果认定智能系统是汽车的“灵魂”,发展的终点就是完全自动驾驶,即无人驾驶;如果认定驾驶系统才是汽车的“灵魂”,智能系统的作用就只是辅助,核心功能在于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所以真问题或许是,该不该把车辆控制权完全交给智能系统?
不同于几年前的踌躇满志,许多企业负责人都对高阶自动驾驶技术前景给出了悲观判断。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近日表示,发展自动驾驶的目标应该是“解放时间,减少事故”。蔚来对于在一定场景和气候下通过研发的第二代平台实现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还是很有信心,但这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无人驾驶。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也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发言,表示对于自动驾驶的前景比较悲观,觉得十年以后连L3都不会真正实现。他说,目前行业开始回归冷静,回归商业价值,回归商业本质和用户价值。“什么是用户价值?当前用户对驾驶的需求真的是无人驾驶吗?我们现在的调查数据显示,87%的用户真正要的是驾驶过程中那种轻松感,消除紧张和疲劳。”
几乎没有人怀疑,无人驾驶技术终究会实现,但其中所波及的伦理、法规以及责任的问题,令无人驾驶目前还很难真正实现商业化普及。在巨额投入和渺茫前景之间,资本的热情逐渐冷却。看来,汽车的“灵魂”,依旧会继续掌握在驾驶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