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之双手谱写伟大新华章
2023-04-24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徐博凯
□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 徐博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吾辈青年,正如陈独秀出口中,“如初春,如朝日,如百惠之萌动”要将劳动化于形,不做“躺平”青年,重任在身,生风盛世。
自古以来,劳动就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名词,是古代的劳动工具曲辕犁、筒车体现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中体现的坚韧不屈、人定胜天的劳动精神,也是刀耕火种、精耕细种中体现出的劳动文明。回望历史,大禹躬亲劳苦、栉风沐雨,同洪水搏斗,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形成公而忘私、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的劳动精神。可以说,因为有劳动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才得以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才能够长久以来屹立于东方之巅。
看今朝,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被传领为“铁人精神”的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还是为了中国人民实现“禾下乘凉梦”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亦或是“天下万物何所求,只求为人民服务到白头”的杨怀远,无论在哪个时期,中国总会挺出一个个劳动模范,他们用最动人的劳动故事来讲述和记录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在劳动精神的领导下,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工程、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重大项目工程,无不凝聚着广大劳动者的汗水和智慧,生动诠释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精神内涵。
社会纷纷扰扰,世界喧喧闹闹,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职业挥洒汗水以劳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尽管有职业之别,却无贵贱之分。环卫工人不会因粗糙的双手而受到不公,科学家们的付出更不会因为“掉头发”而受到嘲笑,“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檐虽低小,草儿仍是青青草,只要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劳作,就一定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富饶。
劳动是幸福的载体,是生活的灵魂。通过劳动,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物质上的需求,而且也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幸福感。君可见,《诗经》中“采采芣营,薄言采之”的吟唱;君可见“風兴夜寐,洒扫庭内”之感悟;君可见,毛泽东曾言“体育之研究”受人称赞。诸如种种,劳动跨时代之先河贯穿人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白方礼老爷爷,一生都专注于劳动,74 岁蹬三轮车,19 年为贫困生捐赠35 万元。他幸福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在自身处境艰难的条件下,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动力支持,又怎么可能还会为他人着想。而支撑着白方礼老爷爷持续芳动的动力,是那一双双能够接受教育而流露出幸福感的眼睛,是那一个个对学堂无比渴望的贫困孩子。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经过历史长河的检验与洗礼,人类的生存、生活法则中,劳动已然成为探寻美好的真谛。对美好的追求与时俱进时,劳动是我们漫漫求索之路中亘古不变的答案。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如朱白清所言:“从此我们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趴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我们应当继承劳动之风,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吾辈青年生逢盛世,承担着奋斗共圆中国梦的使命,我们应当践行芳动之风,承接历史的接力棒,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最终达到“浮舟与沧海,立足于昆仑”的目标。“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不惧岁月长。”愿吾辈青年處续劳动之风,冲破桎梏,渺万里成云,千山暮雪,芳动作马,初心作缰,在人生道路上策马奔腾,共谱伟大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