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因何转变对中共接收东北的态度
2023-04-24王恩收
王恩收
1945 年 8 月 8 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出动了 150 余万红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分三路沿中苏、中蒙、中朝边境进入中国东北,并对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伪军发起了猛攻。两个星期后,70 余万日本关东军和 20 余万伪满军被消灭。
此时,国民党的军队都远在中缅边境、云南、四川等西南大后方,一时难以进入东北。共产党的军队也在关内,距东北虽然较近,但一时也难进入东北接收政权。所以,东北暂时出现了政权真空期。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看上了东北,因为东北物产丰富,既产粮食,又产煤炭、铁矿,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因此,日本一投降,国共两党都想率先进入东北。
按当时的情况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是“正统的中国政府”,苏联红军在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后,应该把东北政权移交给国民政府。1945 年 8 月 14 日,国民党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苏联答应将苏联的一切援助都给予国民政府,重申尊重中国东北三省主权及领土完整。作为回报,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中苏合营东满、南满铁路 30 年,大连为自由港 30 年,旅顺为中苏共管海军基地 30 年。在国民政府向东北派驻行政机构后,苏军将在三个月内撤军。
条约签订后,斯大林为了苏联的自身利益,和蒋介石站在一边。但苏联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友好的。1945 年 8 月 26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发表后,中共中央对该条约做了认真的研究,认为苏联因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限制,必然要将东三省交给国民政府。不过,我党我军在东三省的各种活动,只要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的义务,苏联是不会干涉的,而且还会采取放任的态度。所以,中共中央对准备进入东北的部队指示:部队可用东北军及义勇军等名义进行活动,不要用八路军、新四军的名义,不要声张,不要在报上发表消息,进入东三省后不必坐火车进占大城市,可走小路,控制广大乡村和苏联红军未驻扎之中小城市,建立地方政权和地方部队,大胆放手发展。
在这样精神的指导下,一支由吕其恩率领的 100 多人的先遣队,在辽东半岛庄河地区登陆后,向延安发来了消息:苏军只占领了大城市和部分小城市,广大乡村和中小城镇均未占领。苏军已明确表示,对中共部队在乡村开展活动不加干涉。
中共中央得知苏联的态度后,大喜过望。立即作出两项重大决定:一是从各解放区抽调了十万部队、两万多名党政干部赶赴东北;二是成立东北局,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彭真为书记。东北局可全权代表中央,指导东北的一切党政工作。这引起了蒋介石的不满,蒋介石一面派人与苏军交涉,一面派部队进入东北,进行武力接收。
1945年10 月 22 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前往东北继续与苏军商谈接收事宜。10 月 28 日,杜聿明乘飞机抵达长春。当天就去拜访了苏军统帅马林诺夫斯基。经过双方具体协商,马林诺夫斯基同意国民党军队从营口登陆,并向杜聿明提供了营口苏军位置图。
11 月 3 日,杜聿明乘美国的“脱罗尔”号军舰由秦皇岛开到营口。但由于“脱罗尔”号舰身过大,无法入港,他只好又改乘一条小艇开向码头。码头上有一名苏军中尉正等待在那里。杜聿明等人上岸后,那个苏军中尉说:“我是奉命到码头上来迎接你的。”“请你快带我去苏军司令部。”杜聿明着急地说。“这里的苏军司令部已撤走了,防务已交给了中国军队。我是这里的苏军留守司令,是做善后工作的。”“这儿哪来的中国军队?我们还没有登陆。”杜聿明紧张地问。“18集团军已经接管这里了,不过别人都习惯叫他们八路军。”苏军中尉不紧不慢地说。
杜聿明非常气愤,质问那名苏军中尉:“贵军为何不按条约办事?未等我军登陆就撤出?”“我们是按条约规定的撤兵期限撤走的。”苏军中尉并不示弱,他说:“是你们未按条约规定日期到达。这不是我们的责任。况且我们经过核查,第 18 集团军也确是你们的军队。”
杜聿明无言以对,又气又恼,立即掉头登上小艇返回。在返回的路上,杜聿明想起马林诺夫斯基在长春的表演,不禁怒火中烧:“俄国人真敢开国际玩笑!”
原来,苏军之所以那么痛快地答应了杜聿明的要求,是因为他们早已暗中将营口、葫芦岛移交给了东北人民自治军。除了辽东半岛南部港口,苏军还把锦州以南至山海关的辽西通道地区转交给了共产党的军队。
11 月 5 日,杜聿明满怀惆怅地飞回重庆,向蒋介石報告接收营口的遭遇。蒋介石听后,先是大骂俄国人,然后决定让杜聿明率大军进入东北,以武力接收东北。
在营口的遭遇让国民党加快了接收东北的步伐。杜聿明利用美国的军舰和空中优势大批向东北运兵。到 1946 年 2 月底,涌入东北的国民党军已达 8 个整编军,并且这些部队几乎都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
斯大林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苏军参谋部的负责人说:“毛泽东在东北根本不是蒋介石的对手!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也是共产党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现在,蒋介石和美国人对我们很是不满。”斯大林说完,停了停问:“毛泽东在东北有多少部队?都分布在哪里?”总参谋部的一名官员立即回答说:“毛泽东在东北的部队总人数有 10 万人,但比较分散,分布在南满、北满、西满等地。”斯大林说:“我看毛泽东这么少的部队根本就无法占据大城市,东北早晚还是要落在蒋介石的手中。现在蒋介石不断地给我们发外交照会,美国和英国也在全力支持他,我们如果一味地支持毛泽东,恐怕最后不仅在中国将毫无所得,同时还可能被世界各国冠以没有国际信誉的恶名。”随后,斯大林向参谋部下令:“转告苏军在中国东北的司令部,停止对中国共产党的扶助,全力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
11 月 19 日,苏联友军突然改变了态度并向中共军队通告:“莫斯科有令,所有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立即撤出东北各大城市,让国民党接收。”随后,苏军通知东北局,限令中共的机关及所属部队,在指定的日期内全部撤出沈阳,将地方让给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毛泽东得知东北的情况后,气得大骂:“苏联人不顾国际友情!”
中共部队被迫撤出大城市后,国民党军开始向东北沈阳、长春等大城市运兵。蒋介石为了在东北站稳脚跟,免遭中共军队打击,请求斯大林延缓撤军。斯大林接到国民党的请求后,马上答应暂时延缓一个月,到 1946 年 1 月再撤离。
对于斯大林和蒋介石的决定,美国人很有意见。美国担心中国内战不断,苏军趁机赖在东北不走,这样将严重影响美国的在华利益。
到了 1946 年 2 月初,国民党运往东北的部队都已到位,但苏军还没有撤走。美英政府急了,连续通电蒋介石:苏联正在利用延长驻军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将东北的工业原材料和各种工业设备以及日满政府的银行储备运回国内。再不阻止,东北将变成一片废墟,谁都将没有利益可得,现在必须想办法把苏联人赶走。
在这以后,全国各地要求苏军撤走的呼声愈来愈高。面对中国人民的抗议,斯大林觉得苏军再没必要待在中国了,遂于 1946 年 3 月初下令撤回国内。与此同时,国共两党的军队大规模的交战也在东北展开,经过三年的较量,中共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军,解放了全中国。
(摘自《党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