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芝11 号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绿色栽培技术

2023-04-23胡敏杰李伟峰妍李高树广杨光宇

种业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蒴果现蕾真叶

胡敏杰,李伟峰,孙 妍李 琼,高树广,张 军,杨光宇

(1.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601;2.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和植物保护检疫站,河南 驻马店 4630001)

芝麻属胡麻科芝麻属,是1 年生草本作物[1-4]。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籽粒含油量50%~60%(不饱和脂肪酸85%),对保障国家油料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芝麻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木酚素(0.2%~0.6%),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芝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主要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周芝11 号是优质高产多抗芝麻新品种,介绍其特征特性、选育过程、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绿色栽培技术,以期为芝麻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1 周芝11 号特征特性

周芝11 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开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以郑芝13 号为母本、漯芝16 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病圃选择、连续南繁加代鉴定选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种,2021 年4 月通过河南省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豫品鉴芝麻2021007)。周芝11 号具有高产、稳产、抗病、广适、抗旱、耐渍性等特点。周芝11 号为单秆,三花四棱,茎秆绿色,茸毛中等,花色为白色,籽粒纯白,蒴果四棱,结蒴较密,成熟时蒴果轻裂。平均株高178.3 cm,腿位69.8 cm,黄稍尖较短(4.0 cm),果轴104.5 cm;单株成蒴数88.7 个,蒴粒数61.0 粒,千粒质量3.018 g;油分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4.8%、21.0%。周芝11 号高抗枯萎病,抗旱、耐渍、抗倒伏;平均生育期85.8 d,属于早熟品种。

2 周芝11 号选育过程

2009 年在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配制组合(郑芝13 号×漯芝16 号),编号为09-24;2009 年在海南加代,田间混收(编号09-24-0,F1);2010 年在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进行病圃选择,田间混收(编号09-24-0-0,F2);2010 年在海南加代进行农艺性状单株选择(编号09-24-0-0-23,F3);2011 年在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基地加代进行综合性状单株选择(编号09-24-0-0-23-12-25,F4—F5);2012 年获得优良株系(编号09-24-0-0-23-12-25-0,F6);2013 年进行新品系高代鉴定(编号13J16),单产达1 744.65 kg/hm2,平均比对照豫芝4 号增产15.17%。2014 年参加周口市芝麻品系(种)比较试验,3 点汇总,周芝11 号平均单产1 699.80 kg/hm2,比对照豫芝4 号增产14.87%,居参试品种第2 位。2018 年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周芝11 号平均单产1 325.40 kg/hm2,比豫芝4 号(对照)增产12.05%,居参试品种第1 位;5 个试点中有4 个试点比豫芝4 号(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80.0%,丰产潜力好,适应性和稳定性好。2019 年黄淮区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周芝11 号平均单产1 506.45 kg/hm2,比豫芝4 号(对照)增产10.85%,居参试品种第2 位;6 个试点都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100%,丰产潜力很好,适应性和稳定性很好。2018—2019 年平均单产1 415.85 kg/hm2,比豫芝4 号(对照)增产11.41%。2 a 试验11个点有10个点比对照增产,增产点次占90.9%。2 a试验平均株高178.3 cm,始蒴高度69.8 cm,空稍尖4.0 cm,主茎果轴长度104.5 cm,单株蒴数88.7 个,每蒴粒数61.0 粒,千粒质量3.018 g。平均含油量55.35%,蛋白质含量20.9%。高抗枯萎病和感茎点枯病,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病情指数分别为7.58、30.13。2 a 试验平均生育期85.8 d。2020 年黄淮片区芝麻新品种展示试验,所有试点均增产,平均单产1 272.45 kg/hm2,较豫芝4 号(对照)增产6.65%。

3 周芝11 号生长发育规律

3.1 茎的生长动态

芝麻整个生育期间,茎生长速度前期较慢、中期快、后期又慢。从出苗至现蕾(24 d),茎平均日增长0.60 cm;现蕾至初花(10 d),茎平均日增长2.82 cm;初花至盛花(25 d),茎生长量占株高的52.1%,平均日增长4.29 cm;盛花中期至封顶期(20 d),生长又逐渐减慢,平均日增长1.69 cm。

3.2 叶的生长动态

芝麻的叶序以互生和对生为主。从出苗至第1对真叶出现需5 d,第2—4 对真叶分别需5、4、3 d,第5—7 对真叶的分生时间均为2 d,第8—11 对真叶的分生时间均为1 d,第12 对以上真叶平均每天可分生1 对。芝麻生育后期,由于气温逐渐降低,其自身营养状况失调,会出现封顶现象。

3.3 开花规律

一般情况下,芝麻出苗后24 d 即可现蕾,芝麻现蕾后7~8 d 即可开花。现蕾至开花的天数因蕾着生在植株的部位不同而长短不一,最下部蕾开花需6~7 d,上部需4~5 d。现蕾和开花顺序相同。下部第1—2 节正位蕾开花时间间隔2 d,盛花中后期4 d 开放5 节花。同一节位正位花与侧位花开放顺序和现蕾的顺序相同,下部果节正位花与侧位花开放时间间隔3~5 d,上部间隔2~3 d。

3.4 结蒴规律

芝麻第4 节蒴长2.79 cm,至第2 节蒴果长度增加至3.38 cm,以后趋于稳定,25 节后蒴果长度明显递减,最上部第31 节的蒴果长仅2.78 cm。第4 节蒴果籽粒最少(52.5 粒);其次为最上部第31 节蒴果(57.8粒),第4 节后随着节位升高而增多,第8—24 节平均蒴粒数为71.2 粒。第4 节蒴果籽粒千粒质量为2.78 g,第5—23 节籽粒平均千粒质量为2.93 g,第23节以上千粒质量随节位升高而递减。白芝麻千粒质量为2.47 g 时,籽粒呈黄白色;千粒质量为1.92 g 时,籽粒呈黄色;26 节以上的蒴果千粒质量低于1.90 g时,为无效蒴果。生产上如果对第28 节位以上的花蕾及时打顶,养分将集中供应28 节以下的蒴果,可有效促进籽粒饱满,提高产量和品质。

以上对周芝11 号生长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外部及内部因素,为大田生产充分发挥周芝11 号的增产潜力提供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周芝11 号出苗24~25 d 是生长旺盛期,是开花结蒴的重要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生产管理上应采取前期控、中后期促的原则,保证生长期所需水、肥的供应,增加蒴果数。据以往经验,千粒质量低于1.90~1.92 g 时为无效蒴果,所以应在芝麻出苗后60 d 左右及时打顶,除去第30 节位以上的花蕾,减少黄稍尖无效花养分损耗,降低秕籽率,实现芝麻增产增收。

4 周芝11 号配套绿色栽培技术

4.1 选地与适时播种

经试验示范,周芝11 号适宜在河南、安徽等芝麻主产区种植。选择地势高、具有排灌条件的非重茬地块种植。麦茬地小麦收获高度应低于20 cm,便于灭茬深耕及秸秆还田,同时要清除田间和地头麦秸。夏播以5 月中下旬—6 月上旬播种为宜。用种量为3.0~4.5 kg/hm2,播种以等行距(35 cm)或宽窄行条播(15 cm/65 cm)等方式较为适宜。播前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可减少种子上的病菌,减少初菌源的次侵染,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4.2 合理密植

芝麻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产量。1~3 对真叶时间苗2 次,4~5 对真叶时及时定苗,防止出现高脚苗。高水肥地块,密度为15.0 万~18.0 万株/hm2;肥力较差和中等地块,密度为18.0 万~22.5 万株/hm2。

4.3 合理施肥

芝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抢墒播种。播种时施用腐熟的牛粪、鸡粪15 000~22 500 kg/hm2作有机底肥,现蕾至初花期根据长势追施尿素105~150 kg/hm2,盛花后期为防止早衰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1~2 次。

4.4 病虫草害防控

4.4.1 病害防治 芝麻花期,高温、多雨、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做好病害防控工作[5-6]。防治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应在芝麻定苗前选用10 000 倍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喷洒1~2 次(如喷施后7 h 内遇中雨以上降雨应重喷);在花期,施用1 次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药600 mL/hm2(如遇中雨以上降雨,雨后上述药剂加喷1 次)。如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并拔除、销毁重病植株;若遇连阴雨天气,雨后应及时补喷。上述药剂还可防治枯萎病、茎点枯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另外,为减少枯萎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的发生,播种前可选用NEB 菌肥进行拌种,种子用药12 mL/kg。拌匀后晾干,用于播种。间苗期前后,用180 mL/hm2的NEB 菌肥(美国根茂公司生产)灌根;现蕾期及花期,可喷施12 mL/hm2的NEB 菌肥(稀释3 000 倍)进行枯萎病和茎点枯病等病害防控2次,喷雾间隔期10 d。使用2 000 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治青枯病。

4.4.2 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防治蟋蟀、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于晴天傍晚前用高效氟氯氰菊酯乳剂防治蟋蟀和小地老虎危害,同时可防甜菜夜蛾。及时清除地头杂草;麦茬芝麻地头不要堆积麦秸。

4.4.3 杂草防除 在芝麻生产中,病虫草害是造成芝麻减产的主要因素,严重年份可减产20%~30%,甚至绝收。因此,要注重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苗前封闭除草,播种前可采用50% 乙草胺1 500~2 250 mL/hm2乳油,或2 250 mL/hm2的72%异丙甲草胺(都尔)乳油,或50~65 g/hm2的960 g/L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对水50 L/hm2,均匀喷施土表,防除杂草;苗后除草在芝麻出苗后可使用1 500 mL/hm2的5%精喹禾灵乳油或10.8% 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高效盖草能)750 mL/hm2,对水600 kg/hm2喷施,进行杂草防除。

4.5 适时打顶,适期收获

在芝麻封顶时及时打顶,摘去顶芽生长点2~3 cm。在蒴果由青变黄、下部有2~3 蒴果开裂时为适宜收割期,收获后小捆晾晒,防止霉变。

猜你喜欢

蒴果现蕾真叶
哪个是我
蓝亚麻蒴果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标定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黄豆幼苗生长过程中第一真叶与第二真叶生理指标的比较
与碑石对饮(外一首)
与碑石对饮(外一首)
西藏加查县濒危药材桃儿七真叶分化研究
不同光源对青梗菜现蕾和开花的影响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