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

2023-04-23朱翠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延安弘扬

朱翠英

摘 要:推进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是实现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却存在着诸如部分学生物欲膨胀、攀比心理较重等问题。延安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艰苦朴素精神,非常适合作为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的抓手。为此,我们需要努力将延安精神融入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之中,既要努力讲好延安红色故事,又要注意用延安精神教育和规范教师,还要注意将延安精神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小学生 延安精神 艰苦朴素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6.041

延安精神是指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圣地延安的丰富实践中展现出来的系列精神价值的总称。延安精神永不过时。在进行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过程中融入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我们探讨。

一、延安精神及其对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的重要性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历时13年,这个时期我们统称为延安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革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根据地建设实践。

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安创建了3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其突出代表。毛泽东为其规定的办学方针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为其制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使抗大成为最革命、最进步的学校,成为民族解放胜利的旗帜。

中共中央在延安领导了历时三年多的整风运动,坚持“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历史中学习,从比较中学习,克服了王明的主观主义思想的影响,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面对日本的侵略和亡国灭种的危险,尽管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了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但国民党始终没有放弃绞杀中国共产党的初衷,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长期的军事围困和经济封锁,使得陕甘宁边区“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边抗日,一边积极生产,努力创业,进行了大生产运动,将南泥湾由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1944年,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同志因为炭窑坍塌而牺牲,毛泽东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尽管这个演讲的篇幅不长,但贯穿通篇的思想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体现在延安时期一个个实践过程、一幅幅实践画面中的诸如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等,就构成了整体的延安精神,其内涵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努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战火纷飛的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今天我们已经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但是,延安精神永不过时。它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小学生的艰苦朴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吃苦意识。欧阳修曾经讲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能吃苦、肯吃苦是一种优秀品德。在当前物质非常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不用过多地吃苦,但吃苦意识不能丢,否则骄奢淫逸盛行,必然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未来。而延安精神中蕴藏着丰富的艰苦创业精神,有利于小学生吃苦意识的提升。

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节约意识。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更是如此。并且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超大社会,任何资源在14亿这个巨大分母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严肃一点来讲,任何浪费都是对我们子孙后代的犯罪。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怎么明白节约的重要性,因而提升他们的节约意识显得非常必要。讲好延安故事,弘扬延安精神,将有利于小学生节约意识的提升。

弘扬延安精神,也将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当前许多小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好逸恶劳,不爱劳动,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推动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延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陕北军民面对恶劣的环境,不等不靠不要,自己动手,种粮养殖、纺纱织布,硬是在经济封锁中“杀出血路”,解决了军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劳动英雄的画像甚至能和毛主席的画像一起挂在会场。弘扬延安精神,让学生了解延安时期革命者如何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进而依靠劳动克服了困难的事实,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二、当前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存在的问题

艰苦朴素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异常重要,但当前许多小学对于学生的这种教育却做得并不完美,存在若干问题。

第一,许多小学生的物欲不断膨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也已经从过去短缺经济时期的“卖方市场”向现在的“买方市场”转变,市面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并且,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各种商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也都会有比较集中的展示,使得人们坐在电脑旁或手持手机就能舒舒服服地“逛街”,看到国内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商品。可以说,只要你能想象得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商品,几乎都能比较轻松地见到或“检索”到。小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也会在商店里看到自己比较心仪的或者对自己具有诱惑力的文具、衣服、玩具等等。甚至,他们利用网络终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逛街”的水平超过其家长。于是,他们会向家长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今天想要一个新书包,明天想买一条新裙子,后天还想买一个新玩具,等等,不一而足。面对孩子的要求,许多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我妥协,总是在一边原谅自己的同时,一边不断满足孩子膨胀的物质欲望。我们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无数教育实践反映出来的一个正确判断。小学生还没有成年,缺少理性判断能力,其世界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培养和树立阶段,因而他们难以看到长远,而是只顾眼前的好玩、好用、好吃。但在家长的妥协乃至纵容下,这种不断膨胀的、无休止的物欲必然会妨碍学校艰苦朴素教育的深入,影响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第二,攀比之风还有空间,甚至有时比较盛行。伴随物欲膨胀的,就是小学生的攀比心理的存在。小学生尽管年龄比较小,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但基本的诸如好坏、强弱等的判断还是有的,他们喜欢被别人夸赞、崇拜的感觉,有一股不甘示弱的劲头。这种心理和劲头如果被恰当利用,比如进行学习竞赛、朗诵竞赛、体育竞赛等等,就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心底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促进他们的学习,并促进班级班风建设。但是,经常会有一些小学生或者因为在学习、文艺、体育等方面缺少优势,或者由于家长、教师的引导不及时,因而不能正确处理这种攀比心理,进而导致不正常的攀比之风。有的小学生看到别的同学能有新的文具,就感觉自己也必须得有,于是回家向家长提出超出平时使用水平的要求,以至于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有的小学生看到别的同学玩电子游戏,结果宁可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也要自己亲自下场体验一把;更为平常的,小学生经常彼此之间谈论诸如“上周我妈带我去旅游了,乘的是飞机,乘飞机旅行的感觉可好了,就像在白云中翱翔”“昨天我爸给我买了一部新手机,这个手机的照相功能可强大了,拍出来的照片非常漂亮”等等,尽管谈论的内容稀松平常,但不免带有洋洋自得的炫耀成分。更有甚者,有的小学生为了过一个生日,早早就筹划邀请哪些同学参加,去哪个饭店举行,宴席标准不能低于上次××同学过生日的标准等,不仅导致课堂不能认真听讲,影响学习,而且动辄千元花费,给家庭带来负担。

第三,个别教师存有偶尔的言行过失。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尤其是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处于崇高的无与伦比的地位。有些小学生的家长为此经常感慨:“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家长的话开始不灵了,孩子在家经常反驳自己‘你说的不对,因为你说的跟我们老师说的不一样。”但是,有的教师对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的认识不足,在言行上存有过失,比如他们“花枝招展”地走上讲台,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尽管一脸严肃,但在学生的注视下难掩“贵气”;他们一走下讲台、离开教室,就进入了“生活状态”,自由放任;他们将办公室看作教师的专属空间,对来回出入办公室的学生不注意回避,大谈诸如哪个饭店的饭菜更好吃、什么水果的口感更好、谁的衣服更好看、哪个牌子的手机更好用,等等。他们不会想到,说者、做者无心,但听者、观者却有意,他们的态度和观点被学生听去、学去,甚至成为其言行的规范。笔者年近中年,但当年读小学时有些教师的有些话语至今却言犹在耳,不敢相忘,这充分说明了教师言行的渗透力之强。而那些言行失当的教师不会想到,自己在课堂上言辞凿凿地对小学生所进行的艰苦朴素教育,其教育效果却被自己的失当言行所干扰、所抵消。

三、借助延安精神的弘扬来提升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质量的措施建议

延安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价值,对于提升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当前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借助对延安精神的弘扬来提升这种教育的质量的举措。

第一,努力讲好延安故事。引导小学生弘扬延安精神,向他们展示红色延安的风貌,就需要努力讲好延安故事。中共中央在延安历时十三年,大事经常有,而小事则是每天都发生:他们开发南泥湾的故事、他们进行纺纱比赛的故事、他们无论处在何种岗位都坚持每天生产劳动2小时的规定、他们将种粮模范吴满有的照片同毛主席的照片同时悬挂会场的做法、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引导改造“二流子”的故事、他们每天小米蔬菜的极简生活,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在这期间,每一点滴生活都是一个生动的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红色故事。当前小学生出生并成长于和平、富足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教师和家长不讲,他们对于当年延安的艰苦生活以及以苦为乐、奋发有为的延安精神将闻所未闻。并且,处于童年时代的小学生,对于讲故事普遍存有巨大的兴趣。讲好延安故事,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极大兴趣,而且可以借助这个环节将故事中所蕴含的艰苦朴素精神渗透给他们,这非常有利于提升他们艰苦朴素的意识。并且,在网络信息比较发达的今天,讲述延安故事的条件也比较便利。除了教师的口传面授之外,当年留存下来的图片、影像,以及后续拍摄的电影、电视剧,乃至纪录片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工具展示出来,更加提升了小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教育效果。

第二,将延安精神的弘扬寓于劳动课之中。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小学应该开设劳动课程。这类课程不仅应该设置,而且应该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这种劳动课,并不是要求小学生应该从事劳动量有多大或者技术含量有多高的勞动,而是要在帮助小学生获取必要的、基本的劳动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和尊重劳动的态度。从培养小学生艰苦朴素意识的目标出发,可以在他们进行劳动之前进行劳动动员,讲明设置劳动课程的原因和进行必要劳动的意义,观看体现延安精神的延安生产劳动的视频或画面,借以提升劳动氛围,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参加劳动的意愿。整个劳动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随,除了确保劳动安全之外,还要注意回答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疑问,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同学,维护学生持续劳动的积极性。在每次劳动结束之后,至关重要的不是一哄而散,而是要及时召开班会,对整个劳动过程进行总结。在这种班会上,可以重播劳动之前的视频或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比对,寻找差距,并以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撰写自己的劳动心得。这样,既传播、弘扬了延安精神,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艰苦朴素的重要意义,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第三,用延安精神教育教师,借以规范教师的言行。延安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大地上艰苦创业而展现出来的一种优秀精神。延安精神永不过时,每一位中国民众都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这种精神。作为公民,教师应该学习延安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参与者,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这种精神。要通过延安精神的学习和教育,让每一位教师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它承担着呵护培育祖国花朵、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端正政治态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了加强教育对延安精神的学习,学校应该广泛征集相关资料,坚持集中学习、分组讨论、个人感悟相结合,坚持既学习历史,又结合自身工作的学习方法,不仅要求每位教师要学会弄懂,更要求每位教师努力践行,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衣着简朴、语言规范、行动积极,充满阳光和力量,为学生做出表率。

此外,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与每一位学生家长沟通,请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努力在生活中做到艰苦朴素,不攀不比,健康向上,展现生活的本真,并注意严格要求孩子,对孩子过度消费的要求不迁就、不支持。

总之,小学生的艰苦朴素教育不是小事情,它关涉孩子未来的价值观是否端正,关涉孩子的成长成才,学校和教师对此需要高度重视。推进小学生艰苦朴素教育的素材有很多,而延安精神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积极将延安精神融入小学生的艰苦朴素教育之中,不仅有利于延安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而且有利于推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增进艰苦朴素教育的文化深度和厚度。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延安弘扬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走进延安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