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壮哉
2023-04-23邹月英
邹月英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分别在即,在瑞金云石山梅坑驻地,年近60岁的何叔衡与老战友林伯渠彻夜长谈。时近冬令,何叔衡脱下自己身上的毛衣,送给林伯渠。林伯渠感慨万千,即席挥毫写下《别梅坑》,以表惜别之情。
别梅坑①
林伯渠
1934年10月,从梅坑出发(长征)之前夕,何叔衡②同志备清酒、花生约作竟夕③谈,临行前以其身着之毛衣见赠,诗以记之。
共同事业尚艰辛,清酒盈樽喜对倾。
敢为叶坪弄政法④,欣然沙坝搞财经⑤。
去留心事都嫌重⑥,风雨荒鸡盼早鸣⑦。
赠我绨袍⑧无限意,殷勤握手别梅坑。
注释:
①梅坑:在江西省瑞金市西南。
②何叔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③竟夕:彻夜。
④弄政法:两人曾在苏区瑞金从事政法工作。
⑤搞财经:两人曾在苏区瑞金从事财经工作。
⑥心事都嫌重:心事沉重。
⑦风雨荒鸡盼早鸣:意谓在风雨暗夜中盼望雄鸡高唱。荒鸡,古人称半夜鸣叫的鸡为荒鸡。
⑧绨袍:粗绸袍,此处借指何叔衡所赠毛衣。
賞析
林伯渠(1886—1960),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林伯渠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长征等重要革命活动,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在红色革命的漫长岁月,林伯渠始终管理财政,被称为“红色理财家”。经手的财富数不胜数,他却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其作风之清廉、生活之朴素堪称廉政师表。
1934年7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硝烟四起,原驻地不断遭到轰炸。为安全起见,所有中央领导机关便迁移至云石山。10月10日晚,在时局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机关从云石山梅岗、马道口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长征前一天,中共中央机关举行会餐。除主要领导外,何叔衡、谢觉哉、林伯渠也都参加了。饭后,何叔衡送谢觉哉回到住处,把自己心爱的钢刀和怀表赠给他。晚上,何叔衡邀请林伯渠来高围村祠堂彻夜长谈。举杯相敬、互道珍重之后,何叔衡脱下身上的毛衣送给林伯渠。
《别梅坑》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交代了社会历史大背景和眼下即将分离的小背景,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估量与整体把握,虽然语气沉重,但不失信心。颔联回顾了昔日与何叔衡在苏区并肩战斗的往事,表达了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颈联暗用典故,面对风雨如晦,革命航船面临搁浅沉没的现实,诗人心情沉重:既有对反“围剿”失利的痛心,也有对“左”倾冒险主义的忧虑与愤懑,还有对老战友离别与安危的惆怅与担心。尾联用沉稳的语调写当分别的时刻到来,老友将尚带有自己体温的毛衣相送。两个须发斑白的老战友互道珍重,然后挥手相别,各自踏上征程,表达了战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平易亲切。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来展现革命者的大节与大志。全诗层次丰富,其中有对往日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分析,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情谊,感人至深。
纸上旅行
在瑞金市西南方向19千米处,有一座高不过50米的云石山,被称为“长征第一山”。这里既是中共中央机关在瑞金的最后驻地,也是中共中央机关长征的出发地。
云石山方圆不足1000平方米,是一座平地凸起的小山,但地理风貌奇特。由石灰岩形成的奇山异峰地势险峻,远远看去似云海漂浮,故名云石山。
云石山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道百级石砌小道蜿蜒通向山顶。红军上山后,在途中修建了两道石墙屏障。沿小道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巨大的岩壁上刻着的5个苍劲的红色大字——长征第一山。
山顶,在绿荫云霭的掩映之下,黄墙青瓦若隐若现。这是一座客家建筑风格的古寺,古色古香,景色怡人。从远处看,它犹如仙女回宫时遗留在凡间的花篮,正如寺庙门联所说:“云山日永常如画,古寺林深不老春。”
古寺后面有一棵参天古樟树,枝繁叶茂,形成庞大的树冠。走累了,树旁的大青石桌和青石圆凳可供小憩。遐思之间,眼前浮现出当年毛泽东读书看报、与人交谈的场景。据说,这里是张闻天和毛泽东促膝长谈的地方。他们两人在这山石树林之中沟通思想、交流看法。通过与毛泽东的深入交谈,张闻天逐渐接受了毛泽东的思想。
瑞金地处革命老区,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云石山渐渐成为大众眼中的秀美乡村。村道宽阔平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清澈小溪绕村而过……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中,每年都有媒体前往云石山做专题调研。
在长征中,战士们以革命必胜的信念战胜困难,迎来了伟大胜利。新时期,这伟大长征精神也必将照亮云石山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