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橇装装置现场安装的前提条件和要求
2023-04-22王海山
王海山
(北京壮大瑞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
橇装装置(以下简称橇装) 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加油(气) 设备,在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物流园、城市公交系统供油(气) 保障中应用十分广泛。橇装不仅具备了油品(气) 接收、过滤、储存、加注(或发出) 功能[1-4],实现了供油(气) 保障的安全性、环保性、规范性和便捷性,而且有效降低了供油(气) 保障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
橇装按照其储存的介质,可以分为航空燃料(航空煤油/航空汽油) 橇装、汽(柴) 油橇装、加气(CNG/LNG/LPG) 橇装[4];按照其自身功能配置,大致可以分为油库型、加油站型和简易型三大类[5]。
1 橇装安装作业的特点
1.1 涉及单位多
供油(气) 工程中橇装的现场安装,涉及到的单位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橇装安装单位。橇装起运前,施工单位要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完成现场土建工程施工,并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橇装到场后,建设单位要会同监理单位、安装单位对橇装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重要零部件、随机技术文件及专用工具按相关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应符合橇装采购合同条款规定;橇装安装前,监理单位要对安装单位的资质证照、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橇装的吊装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逐项核查,符合现场安全施工要求;橇装安装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管;橇装安装完成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要对橇装进行检查验收。
1.2 危险性大
橇装安装过程中涉及到起重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和临时用电作业等特种作业,危险性较大。起重作业时,若起重机驾驶员未能持证上岗,选用吊车吨位不合适、吊车支腿不稳固、起重臂杆仰角超限,就会导致吊车倾覆,造成起重伤害事故。高处作业时,若作业人员未系挂安全绳、未佩戴安全帽,一旦踏空就会从高处跌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动火作业时,若是未提前按规定办理动火票、在作业现场未配备消防灭火器材、未设置专职安全员,就会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临时用电作业时,作业人员未能持证上岗、不具备电气接线专业知识,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1.3 工作量少且周期短
橇装是高度集成化的移动加油(气) 设备,其内部设备、管路、电气接线等工作均已在生产工厂完成,现场只需要将橇内预留的管路接口、电气接线接口和防雷防静电接地端子与土建工程施工时预埋的对应接口或连接点连接,现场安装的工作量较少;就单套橇装而言,三人的安装队伍可在2~4 d内将橇装安装完毕,安装周期远远少于加油(气)站、油库等固定加油设施的建设周期,节省了供油(气) 工程的施工时间。
2 橇装安装的前提条件
1) 橇装已完成生产制造,出厂验收应合格。橇装已按照采购合同要求完成生产制造,并通过了压力试验、单机试运转、水联运试运转;工厂质检人员已按照相关要求对橇装的焊缝、防腐除锈、喷漆等完成质量检验。
2) 施工单位完成现场土建工程,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橇装基础、围堰和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几何尺寸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现场预埋线缆、防雷防静电接地网的位置、规格、数量、预留长度等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 安装现场天气状况应适宜。提前查看项目当地在安装期间的天气情况,如有雷雨、大雪、大风等不适合户外作业的天气,应推迟安装计划。
4) 安装计划通过建设单位审批。橇装安装前,安装单位要将安装计划发给建设单位,需经建设单位审批通过;建设单位根据安装计划,协调施工单位协助橇装安装工作。
3 橇装安装的控制要点
3.1 作业方案
1) 辨识危害因素,编制作业方案,履行审批程序。安装单位要对橇装安装过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编制安装作业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救预案;安装过程中的起重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和动火作业,均属于特种作业,均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安装单位要严格履行特种作业许可证审批程序,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 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2) 进行起重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火作业时,要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作业方案执行。现场焊接作业时,严格执行焊接作业“十不焊”;临时用电作业时,严格执行安全用电“十不准”;起重作业时,要遵循吊装作业“十不吊”原则。
3) 作业过程中,安装单位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及时制止并纠正作业人员的“三违”行为;设立警戒区域,悬挂警示牌,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器材要摆放到位,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3.2 安全管理
1) 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建设单位要对进入安装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做好教育培训记录;作业人员经考核合格,才能进入现场进行安装作业。
2) 组织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安装单位要将审批通过的安装作业方案、特种作业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救预案向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详细说明安装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及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急救援措施。
3) 配发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安装单位要为作业人员配备吊装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焊接作业所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告知其如何正确使用;作业前,监督作业人员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3 作业人员
1) 检查作业人员资质证书。监理单位要检查电工、焊工、吊车驾驶员的特种作业资格证书,重点检查其作业范围及有效期;检查吊车的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和登记标志,均应在有效期内。
2) 作业人员没有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职业禁忌症,进入现场时精神状态良好。
3.4 质量检查
橇装安装过程中,质量检验人员要对安装作业逐项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安装质量。橇装安装完毕后,质量检验人员要对橇装进行气密性试验和单机通电试运转检验,检验结果应合格。
3.5 自然环境
橇装安装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现场天气、湿度、温度的变化。大风、雷雨天气不能进行起重作业,环境湿度大时不能进行刷漆作业,环境温度高时要预防作业人员中暑。
4 橇装安装后的保护与交付
4.1 现场成品保护
橇装安装结束后,做好橇装的现场成品保护。可以设置警戒线,以防无关人员进入橇装作业区;将配电控制箱、油泵电机、管道进出口包裹密封,以防灰尘、昆虫进入;对于现场未安装的零配件,也要做好防雨、防尘等防护措施。
4.2 设备交付
橇装安装完成后,橇装制造单位要依据橇装招投标文件、订购合同,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安装单位,对橇装进行逐项检查,尤其是防爆电气设备的检查核对,并通电测试全部的电气设备。橇装制造单位要将橇装的技术资料一并交接给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完成橇装的交接工作。对于橇装交付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5 影响橇装安装周期的因素
5.1 土建工程因素
在众多的橇装安装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现场土建工程施工未完成。如橇装基础混凝土养护期不够、强度不足,围堰内外道路未硬化,预埋穿线管的规格、数量、位置与设计图纸不符,预留线缆长度不够,即现场不具备安装条件。若建设单位极力要求橇装发货至现场进行安装,往往并不能加快安装的速度,反而会增加安装的次数和安装费用,进而导致安装周期延长。
5.2 天气因素
橇装安装过程中,若当地出现雷雨、冰雹、强风、大雪等不适合户外作业的天气,作业人员只能被迫中断安装作业,这样就会导致安装周期延长。
5.3 位置因素
当橇装的安装位置在机场飞行区内时,作业人员进出飞行区需要委托建设单位办理通行证,而办理通行证又占用了部分时间,进而缩短了作业人员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导致每天安装进度落后于正常情况下的安装进度,最终导致安装周期延长。
5.4 地域因素
如果橇装安装地点地处偏远地区,如西藏阿里昆莎机场、河北承德御道口机场,作业人员前往安装现场交通不便,缺少的零配件在当地采购困难,只能让工厂重新发货或进行二次安装,无形中延长了安装时间,增加了安装次数,进而导致安装周期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