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壁文化“小切口”讲述清廉“大道理”
——以《大理日报》做好廉洁宣传为例
2023-04-22黑毅鹤
吴 江 黑毅鹤
当前廉洁宣传是一大难题,还存在宣教内容“层面化”,即反面教育多,正面教育少。宣教载体“形式化”,即停留在传达文件、开展常规性活动、以字幕的方式宣传,宣教内容单调,枯燥无味,人们不易接受,没有把宣传教育工作与寓教于文、寓教于理的理念相结合,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更没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导致廉洁文化宣教效果不明显。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做好廉洁宣传工作呢?云南大理日报巧用具有本土特色的照壁文化为载体,开设了“大理照壁上的家风家训”专栏,做好廉洁宣传。用良好的家风家训把廉洁文化寓于居所的照壁文化之中,让人每天都能看到、警醒到,大力弘扬了反腐倡廉主旋律,切实发挥了廉洁文化的熏陶作用、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积极营造了崇廉尚洁文化生态。
一、以阐释家风的照壁文化,丰富廉洁宣传新载体
来到大理,总会看到白族民居的照壁上题着四个大气磅礴的大字,比如:“清白世家”“琴鹤家声”“百忍家声”“青莲遗风”“苍洱毓秀”“紫气东来”等,而所提之词并非是主家图好看而随意为之的。白族人家的照壁上都有一个秘密……所提四字,都代表一个姓氏,一个故事,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家风。
大理日报在做好廉洁宣传中,活用、巧用照壁文化“小切口”,丰富廉洁宣传新载体,开设了“大理照壁上的家风家训”专栏,丰富了思廉践廉新载体,深入阐释家风廉洁新内涵。比如:《张——百忍家风》,写的是大理张姓人家通过在自家照壁上题写“百忍家风”,弘扬“忍为高,和为贵”的传统和精神。《董——三策生辉》,写的是白族董姓人家在照壁上书写“南诏宰辅”,以此彰显董氏门宗人才辈出,勉励后辈奋发有为。《尹——耕读传家》写的是白族尹姓人家将“耕读传家”“理学传家”“伊浴渊源”题于照壁上。尹家的“理学传家”以理学“仁”与“和”的道德规范为基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关系;告诫后世子孙要有忧患意识,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为人处世要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推崇忠孝节义等……该系列专栏,与大理实际相结合,与大理本土文化相结合,与廉洁家风相结合,一经推出,便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广受读者好评。2022年4月4日,人民日报点赞大理白族民居,照壁传家风。
二、用贴近生活的照壁文化,让廉洁宣传润物无声
大理日报巧用照壁文化“小切口”,让廉洁宣传贴近生活,润物无声。
比如:用照壁文化的《孙——映雪世泽》,讲述东晋御史大夫孙康勤学苦读的故事。孙康从小喜欢读书,但家境贫穷,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从白天到夜晚都干活。白天孙康没有时间读书,晚上家里没有灯也不能读书。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月光皎洁,他忽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孙康非常高兴,急忙坐在雪地里看书,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借着雪的反射光线读书。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都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他读了很多书,最后官拜御史大夫,终于成了一代大儒。因其一生勤苦,皇帝赐匾“映雪堂”。后世遂用“孙康映雪”“映雪读书”等比喻勤学苦读。“映雪世泽”作为孙家的家训得以世代传承。用类似贴近生活的方式推出了《张——百忍家风》《尹——耕读传家》《杨——清白传家》等,阐明照壁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类建筑以青瓦白墙为底色,既有清清白白、清清爽爽的直观印象,也有清廉为官做事做人的蕴意在其中,代表着大理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以及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贴近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易于被接受、被感知,容易产生好的宣传成效。而照壁更是一种文化,虽然只有四字,但它是刻入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甚至灵魂深处的一种文化,既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形象,也是家风家训可视化的直接呈现,每一幅照壁代表着一个家族、姓氏的传承和故事,指引的更是一种方向,一股无形的力量。一个小家、一个家族、一个姓氏通过良好的家风家训,每个人有了好的发展,大理这个大家才会发展得更好。
三、用讲好故事的照壁文化,让廉洁自律成为自觉
大理日报巧用照壁文化“小切口”,讲好家风骄傲、家风传承好故事,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比如:用照壁文化的《赵——琴鹤家声》,讲述了宋仁宗景祐年间进士赵抃的廉洁故事,讲述他一生清廉简朴,为官刚正不阿,被誉为“铁面御史”,提倡“三廉”:廉于自身,从自己做起;廉于职务,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要干净干事;廉于社会,提倡节俭,反对奢靡。被神宗皇帝夸奖“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从此“一琴一鹤”成为为官清廉的代名词,人人称赞,代代传颂。后世裔孙为颂扬赵氏先祖赵抃为官俭约、轻车简从的高风亮节,于是以“琴鹤”标额其堂,因此,大理的赵姓以“琴鹤家风”为家训并题书于照壁上。用类似讲故事的方式推出了《施——文带家声、石渠世泽、瑞蔼石渠》《何——水部家声》等,阐明照壁不是单纯的一堵墙,而是一面镜子、一块丰碑,既是隐性的精神,也是显性的实物,更是对外的一面旗帜。家风家训的故事,是一种文化和素养的传承,更是精神的激励和行为的约束,照壁文字简单,蕴含丰富,故事励志,精神充足,它是精神的碑铭,也是纪律的规范,通过道德层面、家庭层面、人文层面的管理和约束,一代人给一代人做榜样、树标杆、立表率,形成了久远的清廉,家族发展行稳致远,从讲好一个姓氏、家族的故事着手,不断丰盈社会的清廉细胞,不断充实文化的引领示范,切实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不断提升每个公民的家国情怀,汇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四、用讲大道理的照壁文化,让廉洁情怀融入家国
大理日报巧用照壁文化“小切口”,讲好大道理,将廉洁宣传讲清、讲透、讲好。
如:用照壁文化的《董——三策生辉》,讲述汉代思想家、经学家董仲舒的故事。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广招贤士,董仲舒中得举首,脱颖而出,于是获得与汉武帝对策(天子之问为策问,臣子之答为策文,一问一答称对策)的机会,针对汉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三次策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对答如流,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史称“天人三策”。汉武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听从其所议。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成为汉家一统天下的指导思想,由以前的崇尚“黄老无为”政治,改为崇尚儒学的礼乐文章,开启了汉代文治灿烂的先河。董姓照壁上的“三策生辉”由此而来。今人以“三策”为董姓之殊荣,因此白族董姓人家在照壁上书写“三策生辉”。再如:大理董家照壁上还会题书“南诏宰辅”,说的是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曾经为南诏国清平官的故事。清平官,南诏国官名,相当于同时期唐朝的宰相。董成是一位十分忠诚于南诏蒙世隆的清平官,官居要职,声势显赫。董氏门宗人才辈出,有清平官董成、大军将董铎龙、国师董伽罗等,因此大理董姓以“南诏宰辅”光耀门第,以示后人。用类似的方式又推出了《周——爱莲世第》《王——三槐流芳》等,阐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广大干部群众最重要的学习典范。家风是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润物无声的风尚、生活作风,是身体力行的价值准则,也是言传身教的集体认同,更是耳濡目染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代表着家族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剖析部分典型违纪违法案件,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家风不正,没有管好身边人、家人、枕边人,抑或是被身边人、枕边人、家人拉马下水、装聋作哑,甚至于沆瀣一气、烂木一箐,毁坏了党风政风民风,同时也彻底毁了一家一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第一粒扣子扣得怎么样,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都极为深远,一个家一个干部出了问题,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必然贻害无穷。因此,家风廉则为人清,家教正则做事正,一屋扫则天下净。
总之,廉洁宣传不能落入一味说教、以案说教,枯燥无味、死板刻板的宣传俗套中,一定要紧密结合本土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以文感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才能入心入脑,取得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