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瞰黄河
——十本与黄河有关的书

2023-04-22

走向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河历史文化

临黄河而知中国,黄河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文明上下数千年。我们的祖先临水而居,被黄河哺育,一代又一代人,上演着动人的故事。在优秀的书籍中,我们可以窥见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变迁,可以窥见先民们与黄河的相爱相杀,感受5000多公里黄河的风土人情,品味不灭的黄河精神。在阅读中,与古今同脉,追溯过去,展望未来。

1《千古黄河》

邹逸麟 著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曾说:“编《中国历史自然地理》这部书的时候,谭(其骧)先生对我说,‘你去写黄河’。我就全身心地去写,想把问题搞搞清楚。那时候我跑了不少地区,开封、郑州啊,黄淮平原啊,水利局、民政局、地方政府,特别是黄河水利委员会。谭先生也陪跑。”

一个“跑”字,成就了《千古黄河》一书。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舞九天入云霄。图/丁洪安 Cranes fly in the sky a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andong.

20世纪70年代末,为参加中国科学院主持的《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编写,邹逸麟开始从事黄河史研究。他在大量阅读有关黄河的历史文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细致分析了不同时期黄河流域的自然和社会背景,黄河泥沙、洪水发展变化的规律,黄河下游决口、改道的特点和规律,黄河不断决口改道对下游平原的影响等情况,写成5万字初稿。邹逸麟对历史上黄河变迁的分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造成历史上黄河屡屡变迁的洪水、泥沙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对宋、金、元、明时期黄河的变迁均有专文论述,并尝试总结古今治河经验。以后讲到黄河历史变迁的论文或著作,大都引此为据。在此项研究的基础上,《千古黄河》一书于1990年出版。读者不仅可从书中详细认识黄河水文,更可见历代治河者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所付出的努力。

2《黄河文化通览》

王志民 主编

《黄河文化通览》由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担任主编,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吕文明、副院长张磊以及阎盛国教授担任副主编,是沿黄各省学者通力合作,全面挖掘、深入研究、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重大学术工程。

《黄河文化通览》共60余万字,全面展示了黄河文化的历史变迁和丰富内涵。该书的编纂体现出以下鲜明特点:第一,响应时代号召,编纂定位高。第二,汇集众多专家,团队水平高。全书由来自沿黄6省区13所高校、科研机构的20余位学者共同完成。第三,工作精益求精,学术质量高。在编纂过程中,编委会在济南、郑州等地多次组织召开编纂推进会、专家审稿会,积极推进编纂工作。审稿专家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要求,逐章审阅研讨、集中会审复审,形成审定意见,并经作者反复修改,再由主编和编委会逐章复审后定稿。

《黄河文化通览》注重学术性、专业性与普及性、大众性相结合,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是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

3《黄河》

王克举 著

在谈到自己的油画巨制《黄河》时,山东籍著名画家王克举说:“(我)感恩她的召唤,唤醒了我去画黄河的想法和勇气!做完这个仪式,我才觉得自己向黄河、给自己都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就像是黄河从源头一路奔腾到大海,大海是她的归宿,归于平静和永恒。”

从2016年至2019年,王克举历时4年,行程4万多公里,跨越8个省、自治区,从黄河的发源地星宿海,到扎陵湖、果洛草原、乌梁素海、库布齐沙漠、娘娘滩、乾坤湾、晋中沟壑、壶口瀑布,再到东营入海口,脚踩大地,目视大河,用油彩与画笔,全景式展现了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红色故事。《黄河》油画长卷共101幅,全长161.6米,卷高2米。黄河悠久的历史与5000多公里的长度,被浓缩在100多米的画卷中,母亲河的历史与现在、气质与精神,淋漓尽致。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这部《黄河》,即是从图本和文本两方面,通过油画图书的方式,对这幅长卷的再现。

4《黄河史话》

辛德勇 著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一直滋养着中华文明,但也一向以“善决、善徙”而著称,给两岸民众造成了无数灾难。“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形象地说出了黄龙振荡的历史。

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的《黄河史话》也是一本集历史和地理大成之书。黄土地的烙印、消逝的绿野、淤塞的湖泊,再到湮没的城池、沉没的丘冈、伸展的海岸,辛德勇用“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来介绍黄河的概貌、全况,并告诉我们,在历史的变迁中,黄河到底经历了什么?

5《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 著

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究竟从哪里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入海口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她和中华民族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孕育出辉煌的文明,她的独特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治理呢?黄河能变清吗?悬河能落地吗?黄河能长期安流吗?黄河是如何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葛剑雄的《黄河与中华文明》是一本关于地理如何影响我们的历史的书。书中梳理了黄河地理全貌,并逐段梳理出黄河流域面貌、重要支流、地理水利等重要数据,展现黄河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

书中有大量精彩的航拍图和高科技软件专业制作的黄河流域图,有图有真相地让读者对黄河和黄河文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6《黄河简史》

杨明 著

“亲自堵口的皇帝”“不是在堵口,就是在去堵口的路上”……杨明的《黄河简史》用诙谐的语言开始,以神话加斑驳的历史故事开篇,将黄河奔涌恣肆的历史与中国的传说、文化、历史糅杂在一起。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与新婚即远别10年的涂山女有什么故事?黄河决口时,汉武帝曾经亲自参与堵口吗?

五次大改道串联起历代黄河治理及与之休戚相关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黄河历史中,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轮番上场。如杨明所说:“上古时期,人力物力维艰,禹因势利导,黄河终得大治,顺天应人的理念也成为古代中国最早的生存智慧。两汉帝国恢宏,理政宽严相济,治河收放自如,默默无闻的小吏王景终成安澜千年的传奇。宋儒耽溺于论辩,在黄河治理策略上犹豫迁延,终致河道左右摇摆不定,被后世讥为治河无策而唯堵口有功……一个个人物的故事汇聚起来,就生成了宏大的黄河历史。”

7《黄河东流去》

李凖 著

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黄河东流去》是河南作家李凖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赤杨岗7户农家在浩劫中经历的悲欢离合。

在书中,既有当乡村变成汪洋、当灾难把村民推入绝境的血泪史,“蔚蓝色的天空上飘飞着几缕白云,它显得那么广阔、纯净、安谧而又明媚。对黄河泛区饥饿的人们来说,他们是不看这样美丽的天空的。他们感觉到它太干净了,干净得像他们的瓷碗一样,里边一无所有。天空中不会掉下馒头来,白雪也不会变成面粉。过去天空曾经赐予过他们的阳光和雨露,现在对他们已经没有用了,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又有重建家园的抗争史和奋斗史,“咱千万不能走绝路,投河上吊的都是傻子,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得刚强地活下去!”

后者,也正是几千年来黄河儿女生命力量的体现。

8《黄河之旅》

比尔·波特 著

1989年,美国人比尔·波特在终南山进行了一次隐士寻访之旅,之后的1991年,他又完成了一次中华文明探源之旅。

1991年3月中旬到5月底,波特从上海出发,经青岛、临淄、东营、济南,到泰山、曲阜,进河南,过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又经山西芮城,进陕西,过韩城、黄陵、延安、榆林,又进内蒙古,到呼和浩特,再经宁夏银川、甘肃兰州,到青海,经西宁,过青海湖,最后到达了黄河源头玛多。

两个月的时间,路途遥远,地名琳琅,显然,这不可能是一次深入的探寻。但波特的这本书,仍然有着对沿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的挖掘。很多知名度不高的地方,如临淄孔子闻韶处、灵宝函谷关、芮城永乐宫、贺兰山岩画等,他都一一涉及。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热爱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外国人行走黄河的视角,新鲜而直接。

东营市黄河口镇黄河滩区万亩藕田种植基地,藕农采摘忙。图/胡友文 Lotus root growers are busy picking at the Lotus Root Planting Base in the Yellow River Beach area, Huanghekou Town, Dongying City.

9《黄河上的古都》

程遂营 著

自古人们逐水而居,母亲河黄河哺育了沿岸的城市。肥沃的冲积平原保证了粮食的高产,给人们带来丰饶的生活。如果说黄河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那么沿岸的都城,则是璀璨文明史中的一颗颗明珠。

学者程遂营的《黄河上的古都》,从黄河下游开始,由东向西溯流而上,依次走进黄河岸边的淄博、曲阜、安阳、邯郸、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太原、大同、呼和浩特、银川、兰州、西宁十五座古都城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黄河古都更是黄河文明的重要载体。都城临水而设,城内河渠纵横,仿佛动脉和毛细血管,塑造着城市的体格和风度。产生于都城的仁爱、礼仪、孝悌、诚信、智慧、大同等重要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10《黄河故事》

邵丽 著

如果说《黄河东流去》写的是黄河的苦难史,那么河南作家邵丽的《黄河故事》,则是黄河的甜,它讲述了黄河岸边的河南人用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饮食文化尤其是豫菜也有了振兴的契机,于是,最先逃离黄河故园的“我”,重回郑州之后产生了振兴豫菜的雄心壮志。

和豫菜一样,黄河流域的许多文化都会在现代化转换中得到再审视,进而得到振兴。这也正是邵丽写《黄河故事》的原因,她的笔下,是一个发展的黄河。

大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彰显着黄河文化的包容与魅力,也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的真情流露。图/刘福海 On both banks of the great river, unique folk customs not only demonstrate the inclusiveness and charm of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but also reveal the true conditions of the ordinary people living here for generations.

Survey the Yellow River in Books—Ten Books Related to the Yellow River

We can learn about China by approaching the Yellow River, the history of which has accompanied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for millennia. Our ancestors lived near water, and were nurtured by the Yellow River, where moving stories about numerous generations took place. In excellent books, we can see the changes of the Yellow River with all its ups and downs, catch a glimpse of the lovehate relations between our ancestors and the river, feel the 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along the river meandering over 5,000 kilometers, and explore its eternal spirit. In the reading process, we can see the same context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trace the past and look into the future.

The bookImmortal Yellow Riverwas published in 1990. Readers can see the efforts made by past river regulation workers to safeguard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An Introduction to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is a major academic project complete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cholars from provinc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for fully exploring, delving into and vigorously carrying forward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Yellow River Odysseyis writt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foreigner who is fond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s and based on his travel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猜你喜欢

黄河历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谁远谁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