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门与小童

2023-04-22GULU

新青年 2023年4期
关键词:稚子柴门情味

GULU

柴门,用散碎木材、树枝等做成的简陋的门,旧时用来比喻贫苦人家。柴门虽清寒、简陋,但因掩开它的是小童的稚嫩小手,又让人觉得柴门可亲。

在古代诗词中,饱经沧桑的诗人,常常通过柴门,回到怡然自适的田园生活中,回到简淡丰盈的心灵世界里。而他们的柴门旁,总有小童侍立。

当李白去终南山拜访斛斯山人,“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孩子们热情地欢迎大诗人,也将静美的田园庭院展现在诗人面前。当大诗人杜甫不想外出时,“呼儿日在掩柴门”,呼声一起,余音不绝,“呼儿掩柴门”(宋·李复)“呼儿为我关柴门”(元·李昱)……许多小童从此被吆喝着奔跑在诗行间。

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有一晚夜醉回到居所,“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虽然耽误了休息,不过他却得以立于长江边,“倚仗听江声”,浮想联翩,创作出《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家童在无意间关上一道柴门,却为词人打开一扇词门。

然而,听不到敲门声的小童只是个例,绝大多数的应门小童都是尽职尽责的。

“前溪后谷暝烟起,稚子各出关柴扉”(宋·文同),晚炊时,父母在忙碌,小孩子都争着跑出去关柴门,这一刻最让他们觉得自己像父亲一样成为大人了。即使清风明月想进到院子里来,得提前和他们商量,“柴门已与山童约,明月今宵不用关”(明·罗伦)。

最可爱的候门小童,出现在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溪居即事》中:“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乡村春日,大人们都在田里劳作,正在玩耍的小孩忽然发现那只没有系好的船只,以为是有客从远方来,急匆匆地跑回家,解下柴门的门闩,开门迎客。这颇具情味的一幕仿佛是一部小小的独幕剧,有情节,有情味——发现是空船后,小童会失望吗?在孩子眼中,春风拥簇的船与船满载的春风,来的都是客。

詩中热情天真的小村童,让我想起家中小儿。小时候,他总是一边玩耍,一边侧耳倾听楼梯上传来的脚步声,常常是我还在上楼梯,他已经“急向柴门去却关”,打开门笑盈盈地迎接我了。正因如此,每天下班回家,我都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写“载欣载奔”,因为有“稚子候门”。我知道,有一天稚子会长大,会变成游子,当游子归来,“急向柴门去却关”的那个人,将是我。

小童什么时候算真正长大了呢?等到读懂元代词人张可久的词——“柴门外,虽无俗客,童子且休开”,等到懂得掩上的柴门对世俗世界是关闭的,对精神世界却是敞开的,便真正“及冠”了。

(编辑·姚晶晶)

猜你喜欢

稚子柴门情味
押题作文
真火锤炼稚子心
腊梅花
人勤柴门
柴门的温度
柴门的温度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