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异物遗留的标准化处理流程
2023-04-21陈娟郑梦梦通信作者周知刘莹陈缘
陈娟,郑梦梦(通信作者),周知,刘莹,陈缘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广东深圳 518048)
近似差错是指在保健、医疗服务中意外发生的未对患者造成实质性伤害、损失,但存在高危医疗风险的不良事件,又被称为几近错误、未遂事故或虚惊事件等[1]。临床最常见的近似差错为术中异物遗留(retained surgical item,RSI),即术中无意将任何物品留在患者体内的事件。RSI 是一种相对常见且被低估的医疗不良事件[2],对患者的健康和医务人员的法律安全均构成威胁[3]。发生RSI 后,一般需进一步手术取出被遗留物品。任何类型的手术均可能发生RSI。腹部和骨盆为最易发生RSI 的部位,其次为颅腔、上颌窦等部位[4-7]。研究数据显示,腹腔发生RSI 的风险最高,占所有手术部位的55.26%,胸膜腔、小盆腔、尿路、胃肠道膈下部分和颅腔的占比分别为18.42%、10.52%、7.89%、5.26%、2.63%[8]。手术纱布是最常见的RSI物品类型,约占总遗留物数量的69%[9-10]。另外,手术器械会因长时间使用磨损或不恰当使用引起断裂、缺损或小零件缺失,进而导致RSI[11]。
有研究显示,可通过手术人员培训、手术流程管理、术中物品清点制度的建立等预防手段避免RSI 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0,12]。但手术用物清点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述预防措施仍无法绝对杜绝RSI 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发生RSI 时,手术团队及时有效、井然有序地应对可为患者及手术室提供安全保障。我院手术室在手术用物清点管理中采用标准化处理流程,同时应用计算机不良事件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有效防范了RSI 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RSI 的标准化处理流程
1.1 告知
2012 年11 月,美国围手术期注册护士协会(Association of Peri Operative Registered Nurses,AORN)颁布了关于“如何预防RSI 的建议”[13]。该建议第二条指出:尊重手术团队不同成员(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的角色,手术医师应对伤口进行有条不紊、完整的检查,确保无异物遗留,而要求手术医师每台手术均严格执行上述措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3]。我国多数医院的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均要求:手术物品的清点应由器械护士、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共同参与。说明,手术医师对手术物品同样负有责任。一项针对手术医师执行RSI 预防措施依从性的调查显示,手术医师的执行率为84%,有待提高[13]。手术团队清点手术用物发现术中物品数目不全或物件残缺时,应立即告知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暂停手术,共同寻找。具体措施包括:(1)告知缺失物品的类别、数目、缺失时间及残缺部分的性质、大小,估计可能遗留的区域,便于分区域查找;(2)通知上级,协助分析、查找,必要时安排人员协助查找。
1.2 查找
仔细查找无菌区域、非无菌区域,包括体腔、无菌台、器械车、污染敷料、手术衣、垃圾袋、吸引器械等手术间各个角落。从最后操作的区域开始,不进一步移动任何腹内结构。所有其他领域均应分象限进行系统评估。手术室地板等腹腔外的手术野也应彻底检查[14]。
若缺失物品为可显影物品,应进行X 线透视和CT 断层扫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X 线透视的应用广泛,但其对遗漏纱布的显影效果较差。纱布渗血后被包裹,很难与解剖位置区分,从而增加诊断难度[8]。须配合B 超、CT、MRI 等不同方法深入筛查,确认物品的遗留位置[15]。
若缺失物品为缝针等金属器械,巡回护士可借助磁性寻针器等工具于体外进行查找。腔镜磁铁是一种快速、安全的查找工具,常被用于腹腔镜手术期间取回丢失的手术针:将体腔分区,在每个区域引入磁铁并拖动30 s。使用以上方法检索后,需要严格检查肝脏、脾脏和相邻的小肠,确保未发生意外损伤。虽然腔镜磁铁的查找效果显著,但并非所有手术间均可使用磁性设备[16]。针对不可使用磁性设备的手术间,可采用X 线透视查找缺失的缝针或断针,但此操作的难度极大,尤其是直径<10 mm 的针。当针的直径<4 mm 时不建议使用X 线透视检查[17]。
若术中无法进行X 线透视,应于术后在手术室内进行X 线透视。确认无RSI 后,才可将患者送出手术室。如在术野内发现缺失物品应立即取出。
若缺失物品为不显影物品(原则上不显影物品禁止术中使用),应由外科医师在关闭体腔前进行详细检查,排除RSI 风险。
1.3 查找结果
若手术团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找到缺失物品,则关闭体腔,结束手术。若在多方协作下仍未找到缺失物品,则直接报告上级(护理人员报告手术室护士长,手术医师报告科室主管医师),并详细、准确地记录缺失物品的名称、数目,残缺部分的大小、性质,具体寻找过程,并应保留所有影像学资料。
1.4 上报不良事件
我院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于RSI 发生后24 h 内上报国家不良事件监测系统。
1.5 科室讨论
科室组织会议讨论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改进措施、处理意见等,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2 效果分析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2020 年发生的RSI 数据进行统计,并采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对科室、异物遗留部位、异物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
2016—2020 年我院手术信息系统记录总手术量88 396 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收到36 例RSI,发生率为4.07 例/万人。
按科室统计,36 例报告中,妇科、普外科最多,占比分别为25.00%(9/36)和19.44%(7/36)。
按异物遗留部位统计,36 例报告中,腹腔、盆腔、胸腔最多,占比分别为27.78%(10/36)、19.44%(7/36)、13.89%(5/36)。
根据异物类型统计,36 例报告中,手术器械相关物品、手术敷料较多,占比分别为50%(18/36)、19.44%(7/36)。
36 例不良事件发生后,均立即采取标准化处理流程,当台手术寻找且取出占比61.11%(22/36),异物未找到或去向不明占比33.33%(12/36),通过额外手术取出异物占比5.56%(2/36)。
3 讨论
虽然RSI 是一种偶发事件,但一旦发生会造成疼痛、脓毒症、腹腔内脓肿、肠道并发症等严重后果,需进行再次手术[18]。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始终对RSI 造成的安全威胁保持警惕。
术中发生手术用物清点缺失时,手术室护士应协助手术团队共同实施标准化处理流程。首先立即告知手术医师缺失物品的详细信息,手术医师立即停止手术,协同手术团队进行规范有序地查找,并对于查找结果进行相应处理。我院采用的RSI 标准化处理流程一方面使查找过程井然有序、及时有效,避免遗漏;另一方面可缩短查找时长,避免手术过分延时,给患者带来安全及经济问题。我院2016—2020 年的RSI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RSI 发生率为4.07 例/万人,处于较低水平[18]。
综上所述,医院临床应致力于将RSI 的风险降至最低,目标是“零发生”事件,以降低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