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球罐焊接攻关队的“五朵金花”
2023-04-21赵书萱
□ 本刊记者 赵书萱
“真的很难忘那一段岁月,我们用青春的汗水、艰苦的劳动,镌刻下我们的名字。”在一次燕山石化企业文化宣讲会上,满头华发的孙黎芬如此感慨。
孙黎芬是燕山石化家喻户晓的“五朵金花”之一,已过古稀之年的她,回忆当年30万吨/年乙烯大会战的场景,依然目光坚定、语音铿锵。
1973年8月,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新中国引进的首套3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在燕山石化开工建设,掀起了石化建设史上又一场大会战。
当时,我国乙烯年产量不足6万吨,而美国乙烯年产量已达到2000万吨。秉持“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的豪情,燕山石化人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全身心投入这场大会战。
“五朵金花”便是乙烯球罐焊接攻关队中仅有的5名女工—焦淑清、佟慧琳、孙黎芬、董艳英、刘惠英。
乙烯球罐焊接,是乙烯大会战的首战。4具乙烯球罐,每个直径15.4米,有5层楼房那么高,体积共有2000立方米。每个球罐需要将“瓜瓣式”的球壳板组对焊接,其材质是特殊的低温高强钢板。经计算,光焊缝就有2000米,焊好1具球罐要用掉6吨左右的焊条。
为保证焊接质量,所有的焊缝都要进行100%的X射线透视、100%的超声波探伤。临时组建的乙烯球罐焊接攻关队的成员几乎没有经验,5名女工中最大的28岁、最小的20岁,除孙黎芬是二级工外,其他4人都是1970年底进厂才刚刚转正的一级工。
面对外国专家的质疑,满心都是“为国家争光、为毛主席争气”的她们,偏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焊接需要臂力,她们就在手腕上绑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再吊上几斤乃至十几斤重的砖块,然后手举焊把练习。胳膊练肿了,手腕累得拿不起一双筷子,她们依然咬牙坚持。
焊工要有蹲功,她们一有时间就蹲着—吃饭蹲着,开会蹲着,在宿舍看书、聊天全部都蹲着,常常蹲下去几十分钟不起身,硬是凭着毅力挺了过来。
她们还算过一笔账,为了能早日练好焊接本领参加球罐焊接大战,在不到20天里,练习的焊条足足有300公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苦练,5名女工均一次通过外国专家极为严格的考核,成为乙烯球罐焊接攻关队伍里最独特的存在。
然而,等到正式进罐作业,她们才发现,挑战刚刚开始。
北京的盛夏本就难熬,根据工艺要求,焊缝焊接前要预热到120摄氏度,焊工都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踏着笨重的大头鞋,举着面罩,握着焊把。在离她们不到50厘米的地方,就是加热到120摄氏度的钢板,全副武装的她们要正对着去打火、去实施焊接。身边是条条火龙,预热后的钢板高温穿过隔热层,又穿过大头鞋,烫得两脚不由得来回捯步。
每次一进罐,每个人都是一身大汗,出来后除去腰间系皮带的一圈是干的外,衣服都能拧出水来!闷热的空气、刺眼的电弧光、呛人的烟气,无不挑战着人体的极限。
为了保质量、抢工期,焊接队员直接在工地上铺几块草袋子,就地而卧。每天上岗,她们也都尽可能地少喝水,常常带进罐里的军用水壶,出来的时候还是满满的。嘴唇裂出了血口子,嗓子也哑得说不出话来。
有一次,在焊球罐赤道带的时候—就是球罐中间最长的那条大箍,现场督导的外国专家突然闻到一股焦煳味,仔细寻找才发现,原来孙黎芬的鞋底和护脚冒烟了,他赶紧上去用脚把火踩灭。收工之后,外国专家忍不住问孙黎芬怎么鞋子着火了还不停下来,孙黎芬解释说,赤道带是焊缝最长、也是质量要求最高的部位,根据工艺要求,一条焊缝在没有焊完之前是不能停顿的,所以要等焊完了再说。孙黎芬的话让外国专家肃然起敬。
令外国专家敬佩的不仅仅是她们的敬业精神,还有她们精湛的技术。有一次,与孙黎芬、董艳英结对辅导的两位号称“神仙焊工”的外国专家,提出要进行焊接比赛。结果,孙黎芬在确保质量一次合格的前提下,拼了一天,胜利完成球罐温带板6条焊缝的焊接,而和她比赛的“神仙焊工”却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才焊完。同时,董艳英的焊缝质量完全合格,而和她比赛的“神仙焊工”却有1处需要返工。
更令人骄傲的是,在整个球罐焊接过程中,5名女工焊接一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其中有2人更是达到98%以上。
乙烯球罐焊接攻关队的其他战友,与她们一样,拼搏在现场。火线入党的青年工人冯瑞奇、在球罐组装中挑大梁的戴用学,还有负责丙烯塔吊装起重队的郭晓业……凭着非凡的毅力和无限的忠诚,这支由20多岁青年人组成的乙烯球罐焊接攻关队,用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计划10个月的任务。
工程结束时,外国专家向5名女工深深地鞠了一躬。他们致敬的,不仅仅是5名女工的奉献与执着,更是致敬中国石化工人的担当与拼搏。
从1973年到1976年,燕山石化用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建成了3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工程,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创造出我国建设大型引进装置的成功范例,树立了中国现代石化工业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一举将我国石化工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刊发30万吨/年乙烯工程在京胜利建成投产专题报道的《人民日报》已经泛黄,但当年那种“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的豪情,永远流淌在一代代燕山石化人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