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智聚力奏响发展“最强音”
——助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2023-04-21顾燕嫣张明盼

人民与权力 2023年4期
关键词:最强音发展

☉本刊记者 顾燕嫣 张明盼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各项工作着力开新局,不断开辟新赛道、展现新优势。全国人代会期间,江苏代表团围绕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结合各自领域谈思路、话举措、谋发展,在“拼”中强信心,在“干”中鼓斗志。3月5日,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代表们激动地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解锁企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培育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产业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举措。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如何稳住经济优势,让“青山长青”“强者更强”,更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提升经济竞争力?这些都是代表们关心关注的重点。

制造变智造

“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随着双碳战略的科学推进,石油、化工、电力行业等碳排放大户推进碳资源利用和低碳产业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春生代表一直关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问题,他说,由于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中“两高”项目缺少明确划分标准,不同行业类别对准入限制、行政审批条件等均有较大差别,导致项目在准入限制、行政审批中存在诸多“肠梗阻”。

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有利于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张春生建议,有关部门要针对性优化完善“两高”项目管理目录,明确列为大气污染治理类别或新增符合项目属性的行业类别,补充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等文件,对部分新绿色低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大项目支持审批力度。引导企业主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能耗指标、产业规划、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示范应用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推动低碳降碳项目经济化运用,引导促进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双碳战略提出实施的战略背景下,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更应发挥新兴产业绿色优势,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徐云飞代表建议,国家在大力推进双碳战略的过程中,应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引领,以余热发电、储能换电、光伏生电“三合一”发展模式推广应用为重点,带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传统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打好主动仗

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洪耀代表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增强民营企业安全感;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释放营商环境活跃度;进一步强化资源配置公平性,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强化企业梯队培育,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为民营企业敢闯敢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为做到这四点,在充分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李洪耀建议强化依法行政、完善司法监督、加快立法保障和优化服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提升基层赋权承接的有效性,在数据开放利用上突破管理层级,减少企业层层申请审核的繁琐流程;强化民营企业在充分竞争领域的主体作用,出实招从制度设计、目标导向、绩效考核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资源获取难、发展难等问题;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快发展。

激活新引擎

2007 年创办北京康为世纪公司,2010 年在泰州医药高新区成立江苏康为世纪公司,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生物实验平台的设计、建造和产品生产,创造了同类实验室建设的最快速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创新能力位居国内前茅,自主研发产品近千种,多款产品的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同类进口产品水平,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2022 年10 月,公司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成功上市。

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香代表带领团队研发出灭活直扩病毒保存试剂,为快速安全的新冠检测提供了保证,研发出免提取新冠病毒检测冻干产品,解决了冷链运输问题,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便捷性。她了解到,因抗菌药物被过度滥用,细菌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胁。经深入调研,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她重点围绕如何提高精准诊疗降低抗生素滥用内容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接下来,还要持续加大对生物医药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有更大作为,为实现生物兴国、科技强国率先示范。”王春香说道。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良好的营商环境一直是江苏发展引以为豪的“金字招牌”。新起点上如何始终保持“最佳比较优势”?要以环境之“优”、举措之“实”,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不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拓展。

“引”来更多优质资源

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江苏无锡拈花湾景区里梅花盛放、早樱萌动。作为一名连任四届的“老代表”,江苏省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快人快语:优化营商环境和做文旅项目有相通之处,需要职能部门系统集成,形成合力。他建议尽快落地民宿评级标准,呼吁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加强引导,进一步提升民宿整体品质,孵化文旅优质产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被业界称为“电缆技术女掌门”的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代表认为,产学研融合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赋能优质企业落地的关键,“我这次带来的建议是希望加大企业创新工作室的产学研融合力度,进一步推动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何光华说道。

“迎”面解决困难挑战

提振市场信心,关键在于围绕市场主体在关切和痛点作出回应,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其中,行业政策、金融支持、人才培养,是关系企业发展的“命门”。

江苏悦达集团董事长张乃文代表携多份建议上会,围绕制造业绿色转型,建议政府政策驱动、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更加积极的举措。

政策是否落地?落地是否扎实细致?能否切实保障不同市场主体享受相同待遇?这些问题不仅要回答,还要答好。

去年以来实施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让不少代表很有获得感。“税收红利不但减轻了我们前行的负担,还提振了智能制造的信心,全球起重能力最强的全地面起重机等徐工智能产品得以走出国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单增海代表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集团绿色能源完全替代。”江苏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代表表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政府部门要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给予企业向绿而行,深耕主营的底气和动能。

“赢”得发展更好预期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瑜代表真切感受到近年来江苏司法机关在服务大局、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并提到常州与苏州、无锡、南通三地法院签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有效深化了知识产权区域协同保护,对辖区企业是一项重大利好。

信心,就是汇聚人心。扬子江药业集团部门工作人员曾误转过一笔数额不小的转账款,无法与收款人取得联系。泰州司法部门得知后告知企业立即申请诉前保全,并当场联系立案庭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保全工作仅用时1小时左右。这件事让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代表感受到司法护企的速度和温度,他希望司法机关继续坚持平等保护原则,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法治助力。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要既关心企业发展,更关注企业困难;既关心企业家‘飞得高不高’,更关心企业家‘飞得累不累’,与企业家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代表们说道。

主动塑造创新“人才红利”

人才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更是“最大增量”。如何更好发挥江苏“人才红利”,推动江苏科教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创新能力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代表们认为,应当更加注重优化教育质量,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教育资源的公平性,重视关键领域人才培养。

守教育初心

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话时。耕耘在基础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盐城市第一小学督导室主任陈宏斌代表心潮澎湃,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看来,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把握教育视野中的“国之大者”,就是要深刻理解教育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当前,红色基因根植于每个盐城一小的孩子心里,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接力奋斗,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围绕教育工作者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陈宏斌认为,要积极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专业的教师队伍、科学的教学理论、丰富的家校互动,让孩子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汲取丰富文化养料。

育报国英才

“三年前,南京外国语学校成立了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中心,对于有各种特长的学生,竭尽全力创造条件创设环境,助推他们的个性发展。”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处主任李鸿彬代表说道。

作为培育中心的负责人,看到学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后备力量,成为建设国家栋梁之才时,李鸿彬感到骄傲。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对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的系统性探索与理论研究,给予学生在学区、学段、学制等方面相对宽松、灵活的政策支持,同时注重锻造一支业务精湛、敬业爱生、富有情怀的教练员队伍,让这些优秀苗子得到最适合的培养,最好的发展。

“要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边缘薄弱学校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李鸿彬直言,还需要充分利用蓬勃发展的现代技术推进教育数字化,共享优质资源,给予偏远农村教师待遇、培训、晋职、评优等政策支持。

聚创新活力

江苏是科技创新的第一方阵,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拥有高校168所,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双一流高校就有16所,仅次于北京,高于上海。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更好发挥江南大学与所在城市的双向赋能,提升‘锡’引力、策源向‘新’力。”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代表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不仅要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还要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关键作用,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人才需求特征,系统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驱动人才与经济社会协同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最强音发展
“无声工匠”王晓珍:国际舞台奏出最强音
扬中市谱写精准执法“四部曲” 唱响深化执法“最强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原创与商业并重深圳发出时尚最强音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买房集结号 奏响楼市最强音——第九届南宁购房节圆满举办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B-Box奏响青春最强音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