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上开起油茶“绿色银行”
2023-04-21邹丽娜
文_邹丽娜
王俊(图右)带领村民进行林间套种工作
应城市杨岭镇团山村,过去是有名的石膏矿区。如今,漫山遍野种着油茶树,“四荒土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变身“绿色银行”,直接带动农村就业300多人。变矿区为生态农业产业园的人就是王俊,他所创办的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第三批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荒山上建起生态产业园
应城市地下石膏和食盐储量丰富,素有“膏都盐海”的美称。王俊就在应城市杨岭镇团山村挖了7年矿,而后四处闯荡漂泊,不停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俊接触到了油茶。油茶生长快,结实多,寿命长,四季常青、不易燃,盛果收益期可达80年以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油茶还耐贫瘠,不与粮食争农田,特别适合丘陵地带种植。杨岭镇西部正处于大洪山余脉丘陵地带,闲置的山林场地丰富,非常适合种植油茶。“过去挖矿,是对地下资源的索取,现在应该反哺和回馈了。”王俊说,他决定回乡种油茶,改变矿区面貌,修复矿区生态。
2015年开始,王俊先后在杨岭镇团山村、新四村流转土地500余亩,改造四荒土地1000多亩,带动合作社联营和农户改造四荒土地3000多亩,建成高产油茶种植基地。昔日的矿区、荒山,正蜕变成生态农业产业园。
林下经济托住致富底盘
在土壤、气候适宜的条件下,油茶栽种后三四年即可开花结果,嫁接后五六年进入盛果期,因此前期需要持续投入。为了保证收益,王俊在种植油茶的同时,着手探索林下种植,发展林下经济。
经过“互联网+”和专业团队的研判,大家发现种植小香薯、水果黄瓜和有机西蓝花经济效益较高。王俊说:“我们不仅要带着农民干,还要做给他们看,更要帮他们赚。”在油茶林间套种精品林果,他都是先种先试,试种成功后再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并为他们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
没有加工厂,农户种植油茶就没有信心。2016年,王俊筹资1000多万元,在团山村建设了现代化山茶油精炼生产厂区,并对茶油物理压榨工艺和精炼技术进行有效改进和提升,提升茶油品质。王俊说,油茶能够延伸20多种产业链,他要通过建立油茶产业链,解决油茶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为大家托住致富的底盘。
王俊发现,农户在生产中,存在农业碎片化、服务体系缺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了将政策、市场、信息和农户生产链接起来,2021年,他以团山油茶产业链为支点创办了蒲城众创空间,将王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兴农源星创天地职能融合,聚合各方资源,建立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加速推动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协助建设电商培训体系,促使本地中小微企业和农户协同发展。
据介绍,蒲城众创平台可以向农户提供种苗、农技培训和政策信息,帮助他们提升和改进农业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实现抱团取暖。除此之外,王俊把文化融入到产品中,做精地标特色农产品,讲好应城故事;挖掘有潜力的农产品,进行区域化品牌包装和推广;按照“一镇一品”策略,培育适合乡镇发展的农产品。同时,该平台全面为新农人、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者、大学生、新创客主体等提供一站式综合性创业服务,实现共享共建共赢。
【对话】
《工友》:你有很多头衔——应城市荣光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团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湖北蒲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蒲城众创空间和兴农源星创天地创始人,去年还当选为应城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委。这些头衔之于你,都意味着什么?
王俊:理事长、技术总监、总经理、创始人,其实都是我在创业路上走过的印迹,是我围绕油茶做出的产业链的体现。应城市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常委不一样,这是我的荣光和使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工友》:当选为应城市政协常委后,你又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王俊:也不算新平台,是我将兴农源星创天地和王俊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职能融合拓展后构建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蒲城凝心社。它以“聚力、聚心、聚智、聚能”为主线,为小微农企提供一站式的创业就业、生产运营等综合性服务。
《工友》:蒲城凝心社和之前的创业平台有什么区别?
王俊:首先,它充分融合了各种政治资源,是一个红色引擎。蒲城凝心社组织16家中小微企业参加党史学习、思政教育课等培训活动近10次,帮助中小微企业负责人树立大局观、是非观,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坚持创业初心。
同时横向整合同类同质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纵向整合其涉及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建立统筹政商企、人事物的综合联动机制,共建资源互通的产业协会、符合流通的产品标准、适合市场的营销模式等服务体系。截至去年10月,已汇聚了20家小微农企、10余家商圈企业。
其次,它秉持“发扬劳模精神,创新引领发展”。蒲城凝心社建有资源、信息和服务共享机制,目前已和应城市供销社、中国邮政应城分公司展开了战略合作,正在全面推进蒲城众创应城供销特色农产品对接基地建设和小微企业三级服务体系建设。
组建专业运营团队为小微农企提供共享办公。帮助小微企业从书写企业简介开始,进行企业文化、战略定位、商业模式等包装;统一规范农产品运营管理,注册“蒲农荟”公共品牌,和农业局农产品安全办公室合作监测农产品质量,让未完成市场流通资质认定的小微农企产品能快速及时进入市场流通。
截至去年10月,蒲城凝心社开展了针对小微农企的服务活动20多次,其中“万企兴万村”新媒体人才培训班开展了2期,培训学员34人;高素质农民培育2期,共计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