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监管软件技术探究
2023-04-21王篮仪
王篮仪
摘 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无到有,并迎来高速发展。自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国务院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后,行业于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通道,伴随着2018年開始的政策性退潮,新能源汽车进入从2.0到3.0的过渡阶段,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系统软件更新的一些问题,比如充电桩分布的合理性、管理系统的全面性以及APP的设计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数字化监管软件技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快速发展 系统软件 APP设计 数字化监管
Exploration of Digital Supervision Software Technology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Wang Lanyi
Abstract:China's 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emerged and ushered in rapid development. Since 2010 new energy vehicle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one of the seve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industry began to enter a high-speed growth channel in 2014. With the policy ebb that began in 2018, new energy vehicles entered the transition stage from 2.0 to 3.0, from policy-driven to market-driven transform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s also accompanied by some problems of system software updates, such a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harging piles,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design of APP.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gital regulatory software technology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Key words:new energy vehicles, rapid development, system software, APP design, digital supervision
1 引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表现出巨大生命力的同时,新事物的发展也带来许多新问题,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监管的规范性迫在眉睫。
有学者认为绿色能源、智慧城市、共享汽车、自动驾驶等一些全新的概念正在颠覆传统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增长点,但需要政府作为监管者进行保驾护航[1]。
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大会上,海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海南围绕新能源汽车推广,在研发生产、购置补贴、使用运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已累计出台了40多项配套政策,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激励和约束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虽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依附的各项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但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得到完善,特别是监管系统和充电设施APP存在的问题并未都得到妥善解决。
2 目前新能源汽车监管存在的管理技术问题
(1)对新能源车辆的上牌、销售、行驶、车辆注销方面实行统一数字化监管并未普及。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17个省级部门,对电动车产品实行“浙品码”数字化追溯链,未赋码车辆一律不得上牌。
“浙江所有电动车、蓄电池生产企业对合格产品赋码,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所有线下销售商铺,销售过程扫码管理,确保销售车辆、电池合格。公安部门调整了上牌流程,现场需查验车辆、电池一致性,发放‘码牌合一’数字化车牌。”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刘璇介绍,每辆电动车的出厂信息、销售单位、上牌信息、电池更换都可扫码获知,市场监管、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通过“浙江e行在线”平台打通数据,共同监管。所有生产的电动车、电池赋予“浙品码”,销售入库、出库扫码管理,上牌时对车辆和电池实物进行一致性核验,维修点更换电池需上传信息,形成“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管理链条。
(2)充电站及充电设施不能进行统一管理
步入2021年后,全国多地即发布充电桩产业发展鼓励政策,新一轮建设周期开启。例如昆明市提出,2021年全市将新建各类充电桩7.8万枪,并确保年内每个乡镇建成一座充电站。同时,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充电桩领域的广泛应用,充电桩产业数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人民数据研究院对此作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通过深度融合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车联网等数字技术,充电桩作为数据接口可以实现大规模组网,打造“车—桩—电网—互联网—增值业务”的智能充电网,扩展数据增值、充电安全、能源交易、电商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然而目前充电桩存在充电难、充电桩利用率低下等现实问题亟需解决:(1)充电桩布局不平衡。充电桩的选址地点需要考虑客流密集度、使用率等因素,这样使得商超、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公共区域成为充电桩企业青睐的对象,但面对目前城市更新的速度及城镇一体化进程不断提升,新建小区及楼盘周边仍存在大量充电需求缺口,存在“一桩难求”的困境;(2)充电设施运营商众多,导致充电APP数量众多,用户用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就要下载不同的APP,但这些APP 上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整合,导致用户在寻找充电设施时往往需要同时安装多个APP,体验感较差。
(3)安全信息没有进行统一数字化监管
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消费者选择的痛点之一,近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事故依然多发,相关政策、标准的监管力度正在持续加強。
统计来看,2020年上半年国内共有20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同比下降31%;涉及车辆28辆,同比下降22%。虽然国内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较去年同期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行业安全问题依然不可忽视。从电动汽车的充电、使用到静置均有起火事故的发生,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起火原因中很大一部分是源于热管理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侯福深进一步指出:“今后如何落实征求意见稿的各项要求是关键,重要的抓手是相关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需要在研发、生产、使用、检测维保、事故预警及处置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让全产业链各环节都有标准可依。这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发挥保底线的作用,市场主导的团体标准要起到快速响应需求、提高安全性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频频出现起火事故,原因在于什么?第一,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技术还不够成熟;第二,监管力度不够,汽车的一些无关核心技术的相关信息没有做到可视化,相关方面技术没有做到严格监管,相关信息没有做到统一管理,没有进行相关数据的严格统计,
(4)财政补贴“乱象”
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通常在数万元不等,其额度受续航里程、动力电池储电量及能量密度、动力类型等共同影响,尽管新能源车汽车“补贴退潮”已成为未来的趋势,但财政补贴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监管部门重新制定了补贴标准,建立了严格的补贴审核机制,依托大数据监管平台,实现对补贴金额的精确核算及统一发放,骗补谋补问题迅速得到缓解。但同样存在个别企业利用补贴政策虚假销售、重复申领的行为,打“政策擦边球”:个别企业甚至对补贴政策理解不清,导致申报金额有误,补贴核查问题仍将是重中之重。
目前存在的骗补行为主要有:(1)虚假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2)新能源电池反复拆装,重复申领补贴;(3)充电站领取补贴后就拆除或停运;(4)车辆申请补贴后并未真正投入使用。
3 提高新能源汽车监管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动“添砖加瓦”
要想使新能源汽车监管得到较彻底的改善,做到新能源汽车监管系统的完善和充电APP完善的同时,还要考虑两者的“双向统一”,不仅仅通过监管平台监测相关的事项,也要让顾客从APP端了解相关事项,以及对相关事项处理的提醒。
(1)监管平台的管理技术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1)前面说到,浙江省已率先实行了对新能源车辆的上牌、销售、行驶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数字化监管,所有新能源汽车的出厂、上牌、销售等信息除了销售公司这边进行信息登记以外,还要登记到省政府统一的数字化监管平台,这样能够做到信息统一管理,新能源汽车的出厂、上牌、销售等信息透明化,做到新能源汽车的出厂、上牌、销售等数字化监管的规范化。如果每个省份都能够像浙江省一样做到新能源汽车这些信息的统一登记,乃至推广到全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出厂、上牌、销售、行驶、车辆注销等信息的全国统一平台数字化管理,那么新能源汽车信息将更加可视化,用户使用会更加便捷、更加安心,如图1所示。
2)合理布局充电桩,根据地区的人群密集度、以及充电桩之间的距离,在公共商业场所、公共交通场所以及住宅区建与之人口密集度相对应的充电桩,并且通过数字化监管,实现对各个充电桩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这样能够保障人们在需要的时候及时给汽车充电,保障出行;其次,不管充电桩出自哪家运营商,整个省份统一使用同一个APP,所有的充电桩详细信息要在此APP上录入,这样用户可以不用频繁地下载不同运营商的APP,而且能够从APP中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真正做到售后无忧,保障出行。
3)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信息做到数字化监管,从源头开始,从汽车的生产到出厂,相关的信息参数等进行统一登记,严格检查,对起火的汽车其厂家、型号、电池等的相关参数上报到系统中,进行统计,对所有出现起火事故的车辆的信息进行统计、整合,分析其起火原因及相似之处,及时排查问题,这样要比“各顾各家”的生产方式更容易找到问题所在,解决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的“老大难”问题——电池起火,用户才能更放心地购买新能源汽车、更加安心地使用新能源汽车,从而实现国家的发展策略,实现空气环境的改善。
4)财政补贴的严格核查。在平台统一进行数字化监管时,针对虚假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对于生产、出厂及销售的车辆会进行严格的信息登记,尽量做到详细,当企业进行补贴申领时,严格核查相关信息是否相符再进行发放补贴,并且申领过补贴的车辆不予再次申报;对于新能源电池反复拆装,在申领补贴时,不单单看某一方面或某个部位的数据,综合来看是否符合申领资格,再予以判断是否予以通过;对于充电站领取补贴后就拆除或停运的情况,同时进行各个区域的充电桩数量进行统计,并出台相关的充电桩补贴领取对充电桩使用年限的设定,原则上这期间不允许拆卸或停运;对于车辆申请补贴后并未真正投入使用的情况,同样可以通过充电桩充电情况进行监督,如若该车辆没有进行过充电,则可以初步怀疑该车辆是否真正投入了使用。
4 监管平台和APP客户端设计规划流程
为实现监管平台信息的统一,以及监管平台和APP客户端信息的最终统一,实现从车辆出厂到购买、使用的信息的融合与统一,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5 结束语
面对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辆,我国首先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中心,负责统筹全国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工作。随后,各大城市纷纷设立地方监管中心,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力求做到对企业、车辆、充电设施及用户的全方位监管。但在数字化监管的过程中,监管平台的设计、充电APP的设计仍需进一步改善与强化。监管部门应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创新监管方式,更新治理手段,以适应信息时代下新的监管模式,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
课题来源:
项目1:校级中青年科研项目(编号:USYQNZX21-52)
项目2:海南省教改项目(编号: Hnjg2021-100)。
参考文献:
[1]陈琦.直面现今汽车产业的“危”与“机”[J].汽车与配件,2017(33):46-47.
[2]叶震宵.成都市新能源汽车数字化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