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的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
2023-04-21敖亚
敖亚
摘 要:从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入手,探讨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探讨课程目标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以及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从增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等方面入手,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为例。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磨练刻苦钻研的大国工匠精神,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立德树人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Based on "Use and Mainten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o Ya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course objectiv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aking the course "Use and Mainten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that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discipline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professional skills, students can hone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who study hard,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concept of love and dedi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Key words: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use and maintenanc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design, moral cultivation
教育部2020年印發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目标,在全国高校各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使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教师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促进思政建设体制机制健全,进一步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及爱国主义情怀,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呼唤[1]。
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国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新能源汽车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最具效能的主战场。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是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存在理论难理解、 操作危险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对应的岗位要求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及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因此,新能源汽车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就是挖掘蕴含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中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统一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1 课程思政研究意义
1.1 突出职业素养特色
经过学情分析,本年级74.3%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专业课教师认识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要帮助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拓宽职业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如引导学生像汽车保养一样“保养”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的情感态度,倡导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事业观等,在学生中树立起“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的良好风尚。
1.2 突出工匠精神培育特色
形成爱岗敬业、科学规范、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以人为本、节约环保的人文素养,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才是新能源车技术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的本质所在。所以,本课题研究要高度重视匠人文化的培育,凸显专业人才特色。首先,在专业课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评价环节中融入工匠精神,由团队主讲教师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剖;二是把培养工匠精神与培养技术技能相结合[2],学生在反复练习、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去体会、去感悟,从而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进行塑造。
2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思政的研究内容
2.1 课程思政现状调研
用网络搜索、院校教师交流、企业实践调研等方式,对省内外高职高专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思政”现状、汽车维修企业、“课程思政”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课题组成员还从立足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从深刻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理论学习的高度,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提高认识,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2 凝练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修订课程标准
把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节能环保意识、科技报国、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职业操守,塑造追求质量、服务至上、讲求效率的职业品格,在院校和企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形成课程教学标准,从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产生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3 挖掘具体思政元素,形成教学方案
“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确定后,课题组成员结合课程目标,采取点对点发掘的方式,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实训环节中思政育人的元素进行分解,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思想、态度、价值观进行分析,考虑思政元素“盐”的作用,去掉重复或者与课程联系度不强的,形成具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2.4 “课程+思政”育人方法探索与实践
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这把“盐”更好地融进作为“汤”的课堂教学和实训环节中?课题组主讲教师对“课程思政”具体实施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反复研讨,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式,在课程讲授与示范、学生实践、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与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发挥专业课的协同育人功能。此外,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在过程性考核中融入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合作、7S职业素养等内容,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进行全过程考核,同时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
2.5 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学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课题组不断查找试点课程《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深刻剖析原因,不断反思课程思政的新内涵、推动“思政”的和专业课程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 《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思政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牢记“育人”的要义,在传递新能源汽车使用和维护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融汇爱岗敬业、节能环保、服务客户的“汽车医生”职业素养,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贯穿于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出适合我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际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4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和“融”
本课程通过调研和课题组成员挖掘:确定用工单位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需求,从职业行为和职业精神两个维度,提炼出了20项职业素養,见图1:
依此专业素养,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思政体系[3],以“爱国情怀、专业素养、工匠精神等”为思政元素主线,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1)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报国的信念
横向、纵向对比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驱动,痛点是续航里程焦虑,充电时长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使用热情,结合目前业内的解决方案如比亚迪电池革新、换电站,甚至燃料汽车的高效发展,思政元素的首要融入点就是应该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和国家新能源产业突破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国企汽车崛起的民族自信,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发扬新时代爱国主义,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等攻坚克难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们遇到困难要转换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激励学生技术报国的信念。
(2)培育节能环保理念
在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引导学生在实际教学环节规范使用车辆和实训设备、正确使用工具、科学合理使用耗材,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绿色、生态、创新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环保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按照环保要求妥善处理地沟油、液体、废旧电池等有毒废料。
(3)树立安全生产、社会公共安全责任意识
新能源汽车维护本身作为特殊工作,行业法规要求作业人员取得低压电工操作证,在教学实践中,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养成全过程严格遵循安全规范,以安全事故案例为做载体,引导学生认识违章操作会严重损害财产甚至生命安全。利用正反面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准入标准,加强新能源汽车维护过程中的防护。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生命的第一位。
(4)弘扬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培养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
在理实一体化授课过程中,通过模拟工作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去感受真实劳动情景,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次维护工作,为车况负责,通过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让他们拥有热爱工作、诚实守信、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职业素养。
5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5.1 课程思政实施案例
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如何将课程思维元素完美融合?以任务——新能源汽车高压驱动系统的维护为例,我们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分组提前掌握驱动电机的参数型号,具体的知名厂家等等,然后到现实的汽车上去寻找特定的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型号,对该型号的电机具体参数进行分析,然后把工单记录下来。通过此类任务,培养了学生资料搜集、信息筛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国内外电机的品牌、性能上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注意情感。在对驱动电机的检查和维护过程中,锻炼学生遵规守纪、安全生产、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在分组练习中,我们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实训操作存在的问题[2],并进行规范指导,体现了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通过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实施,从而实现学生的德技兼修。具体如图2教学实施过程。
5.2 教学组织
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后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使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的软性能力培养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实践,其流程如下:
(1)分组固定座位
采取帮带分组的方式,每8名学生组成一队,由組员推荐组长,组长负责确定队名并确定具体的责任分工,以及汇报时的讲话,并在实践环节中设置安全员、维修中工、维修大工、维修组长、质检员、接待员、车主等,使学生能够完完整整地完成维修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小队员有迟到、旷课、上课违纪等情况,为了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的团队能力,其他队员要负连带责任。
(2)课前预习
课组教师对本专业课程进行重新编写,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每节课由授课教师指导督促,完成1-2项学习任务,教师指定学生课前自学内容,学生观看技能视频,了解具体的维护任务,并由组长督促组织,教师上课时随机抽查学习效果,以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课中练习
教师根据学习通等软件分析的学生自学情况,设计好随堂练习作业,明确任务标准,经小组讨论确定维护计划和分工(不固定,可轮换),梳理维护流程,在教师示范后,小组轮流练习,并提交任务工单,教师根据实践表现和工单记录进行评分,以此训练学生组织协调意识、协调技巧、以及解决处理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4)课后总结反思
课后每个小组进行课程任务评分,对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反思课中任务的不足,并在下次课程进行练习和改进。教师以培养学生总结复盘反思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理念为重点,兼顾学生学习态度和技能提升。
6 课程思政研究成效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内容 解构、重构,修订完善了课程标准、课程教案及教学设计。随着思政元素在课程实施中的规律展开,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理解和执行度明显提升,学生在实操任务中更加注重安全环保等7S素养,93%的学生在角色扮演的维护作业中能够将精益求精、崇尚服务品质的职业品质融入到实训任务中。这表明,课程思维可以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合,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高效融合路径,充分体现了专业教师的育人使命,以及具体课程《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海松,朱品昌,乔桂玲.“课程思政”融入纯电动汽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一次任务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例[J].时代汽车.2022(10).
[2]侯迪.《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思政探究[J].时代汽车.2021(22).
[3]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3)北大核心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