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想象力

2023-04-20王净晶

下一代英才 2023年2期
关键词:创造力语文课程想象力

王净晶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曾组织过一批学生征文,结果收上来的几乎千篇一律是一些“老干体”“口语化”的作品,他不由地感慨道:“现在很多老师是不能够真正教会孩子去写作的,但这也不能怪老师们,因为他们受应试教育影响深刻,他们的老师也是这么教他的,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习惯了,怎么可能教给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这话被旁边的一位艺术家听到了,他也表示认同,并补充说现在的孩子缺少艺术的审美,很难欣赏到真正美的事物。

但我听到这些后,心里就不乐意了,并郑重地告诉他们,我现在教的三年级孩子,真实情况并非像他们说的那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反倒具有超绝的想象力,而且创作的诗歌、童话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我这两位朋友听罢笑了笑:“你可以去读读其他学校其他班级的作品,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班的写作水平和他们班语文老师的审美水平有很大关系。我给你提个建议,你们不是经常教孩子们写作吗?教之前先自己写写,一个从来不写作或者不擅长写作的老师怎么可能教会孩子们真正的写作呢?如果这位老师在这个年龄还能够写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让人赞叹的文章,那么我想她应该知道怎么教写作。”听到这,我突然就沉默了。

为什么这位作家朋友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很大原因是由于这些被收上来的征文作品可能只是一些华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动不动就歌功颂德的赞曲,所以他就认为当下孩子们的创作想象力有所匮乏,不具有文学艺术的修养。

仔细想想,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在我们教师队伍里有一部分教师是非语言文学专业出身,那他教语文学科的时候可能就对语言和文学并没有专门的研究,写作教学可能也只是按照教学目标去推进,至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既无法被评价,也没有参照标准,时间一长,想象力、创造力这个事情就渐渐被忽略掉了。

其实,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而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则是审美创造的体现。2022年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有这样的描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在小学教材中也多次强调要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我所教授的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就专门设置了一个想象单元,目的就在于专门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此外,关于写作教学,部编版教材基本上每册书都会有一个习作单元。同样,教材对于文学体裁也较为重视,像三年级教孩子写童话故事,六年级教孩子创作简单的小说,而且对于每种文体都会用一单元的内容作为示范,引导孩子感受不同的文体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教材对写作教学是重视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且具有基础性,那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写不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呢?甚至隨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渐渐枯萎?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曾仔细思考过,于是,我在三年级孩子由写话过渡为写作的时候,就尝试培养孩子们写诗的习惯。选择诗歌这种文体,一方面是因为诗歌篇幅短小,但却需要精细的构造,于是孩子们在每日的创作过程中,慢慢地富有想象力,并将之无限地拓展。

另一方面,诗歌对语言的精准度把握较高,孩子们在尝试“炼词”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语言的天赋和敏感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凝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去感受语言,修炼语言。

虽然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写诗,但是我现在写的更多的则是教育故事和教学研究。进入四年级以后,我可能会让孩子们更多地去尝试写叙事类散文,编写故事,发表评论等,让语言和文字成为一个表情达意的工具。

当然,我所认为的写作教学并不是专门为了培养诗人、作家所进行的语文教学,我更希望孩子们在日积月累的写作中,拥有情感上丰富的感受力和对汉字的敏感力,能够运用博大精深的语言去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甚至能够拥有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底气。倘若孩子们在写作的过程找到真实的自己,继而成为自己,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了。

猜你喜欢

创造力语文课程想象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