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路径分析

2023-04-20张洪霞

中国商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区域物流熵值法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其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地区差异性,同时使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评价模型,选用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和江苏省2012—2020年的年度数据,运用12个反映区域物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构建区域物流和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长三角区域物流相关投入不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制约区域物流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协调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融合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物流;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熵值法;耦合协调

本文索引:张洪霞.<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07):-090.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4(a)--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也由资源节约型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物流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持续高效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还能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既明确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又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因此,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评价,可以有效把握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变化趋势及地域性特征,为完善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

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长三角公路、铁路的建设都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但各省市基础设施存在较大差异。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最为庞大,截至2020年底,安徽省铁路通车里程为515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为23.65万公里,两项里程之和占长三角区域的44.44%。江苏省公路通车里程排名第二,浙江省排名第三,上海最小。从物流发展规模方面来看,2012—2020年,长三角的货运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安徽省除外,安徽省货运量水平一直居长三角第一,但其在2014年处于货运量最高水平,其后一直未能超越。浙江省和江苏省货运量水平整体比较接近,上海市货运量比较平稳,近年来上升趋势明显。

1 文献综述

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点:一是关于物流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夏莉莉、冯香入(2021)分析了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得出区域物流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粗放型的区域物流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刘聪、李珍珍(2023)运用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物流评价体系,分析了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结果证实长三角低碳物流的快速发展能够改善区域经济增长。宋爱华(2020)运用熵值法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协调评价模型,结果证实两者协调发展值非常高,但是物流水平和经济发展均处于较低位置。二是关于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研究。陈莹(2021)选择山东省为研究对象,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评价山东省区域物流能力,结果发现山东省物流产业受到产业升级的影响,2017年其物流业能力评价值出现增速减缓趋势。周楠等(2022)通过选择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物流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发现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协调水平处于上升趋势。综上所述,现有关于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十分丰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分析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选择2012—202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2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实证分析

2.1 样本来源与指标选择

本文以长三角区域物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2020年与之相关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年鉴、上海市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和安徽省统计年鉴。

为了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需要构建基本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物流服务的供给投入和信息化水平的高低。针对物流服务的供给而言,目前主要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支撑。此外,物流业的发展成效可以直接反映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信息化水平则依赖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业务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三个因素着手,选取8个衡量物流業发展情况的指标。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情况,本文拟从这两个因素着手,选取4个合适的指标反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另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可持续发展,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质量”。因此,本文从上述五个因素出发,选取12个指标构建反映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细指标如表1所示。

2.2 指标权重计算

2.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本文选取的指标较多,各指标在离散程度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确保数据在整体上具有可比性,并能消除标准化值的量纲和绝对水平,本文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参照刘干、郑思雨(2018)的研究,选择极值法做数据标准化处理。

针对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指标,运用以下标准化公式:

(i=1,2,3,…,n;j=1,2,3,…,m) (1)

针对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的指标,运用以下标准化公式:

(i=1,2,3,…,n;j=1,2,3,…,m) (2)

其中,Xij为原始数据。

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因相关学者对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的研究较少,所以在相关指标权重的赋值方面依据较少,本文最终选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在各系统间的权重。物理学学科最早提出熵的概念,熵值法是在熵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权重赋值是客观的,依据熵值的变异程度确定最终的权重值。

第一步,假设数据中共有m年时间序列数据,n个评价指标,将经过标准化处理、消除指标间量纲差异的数据带入公式(3),求出第t年第j项指标的权重:

其中,t=1,2,…m;j=1,2,…,n;然后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其中,t=1,2,…,m;j=1,2,…,n。

第二步,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公式为

gj=1-ej (5)

第三步,根据公式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2.3 综合得分

长三角区域物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

其中W={QYWL,QYJJ},QYWL表示长三角区域物流综合得分,QYJJ表示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相应指标得分的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在2012—2020年总体呈现增长态势,物流业综合得分从2012年的0.1207增长到2020年的0.2943,9年来增长率达到143.83%;从物流二级指标得分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业发展规模和区域信息化水平都取得了飞速发展。近年来,互联网等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带动很多新兴产业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物流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货物周转速度,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整体上有所提高,由2012年的0.1823增长到2020年的0.3598,9年来增长了97%。细分来看,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在2018年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可能是受要素成本快速攀升、规模优势减弱、中美经贸摩擦及全球市场不振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中间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整体上升趋势明显。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3 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度分析

2.3.1 耦合度计算

耦合度体现出体系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大小,来源于物理学容量耦合理论与系数模型,根据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构建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模型。

模型:

(8)

耦合值C处于0~1,若C=0,表示系統耦合关系极差,处于无关态势,变量间不会相互影响;若C=1,则说明耦合度极好,变量间形成了良性互动。但是,系统中可能存在一种假性高耦合,比如当W1t和W2t取值都处于较低水平但取值比较接近时,也会出现高耦合度的情况,这就忽视了平均取值较低的情况,与预期结果不符。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假性耦合,需要在上述模型中引入耦合协调指数,测度耦合协调度,具体为:.其中,Dt表示耦合协调度;Ct表示式(8)的耦合度;Pt是两者之间的综合协调指数,通常Pt=αw1t+βw2t,α和β是一个待定系数,通常有α+β=1,一般分别取值为0.5。耦合协调性根据值进行划分,详细等级如表2所示。

由表2中耦合度C值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除了2012年和2013年比较低以外,其他年份都维持在大于0.6的水平,说明两者交互耦合较高的匹配度及较强的关联紧密性,能够实现相互促进。从耦合协调度D值来看,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低于耦合度C值,2012年以来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质量总体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协调水平从最初的严重失调水平逐步提升到勉强协调水平,并在2018年达到中级协调发展水平,2018年耦合协调值相对2012年增长286.41%。区域物流与经济质量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物流与经济相互促进、齐头并进,未来应在实现两者全面相互带动与提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3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分析

3.1 区域物流发展对协调水平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长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的情况优先于经济发展。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长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在三省一市中,物流业发展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物流业规模发展不均衡方面。从物流业发展规模来看,安徽省的货物周转率9年间仅增长了3.8%,上海市则达到了60%;就货运量规模来说,江苏省9年间增长率为21.7%,安徽省货运量规模增长了19.35%,增幅都比较小,区域物流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因此,长三角地区应加大物流设施建设,增加物流需求引导刺激,促使物流规模扩增,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协调水平。

3.2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协调水平的制约

从整体来看,虽然长三角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整体滞后于区域物流水平,解决该问题需从各省市均衡发展方面着手。就经济高质量发展总量水平来看,2020年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该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 0.776、0.637、0.489和0.578,虽然浙江省和江苏省比较高,上海市受地域限制得分稍低,但是安徽省最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方面,只有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连续9年持续下降,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都在2019年和2020年出现了失业人数回增的趋势,后疫情时代,其更应考虑自身发展受阻因素,寻找产业发展动力,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

4 提升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建议

4.1 多方协作,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

长三角地区存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不均衡的情况,影响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充分运用行政和市场的作用,打破要素市场流动壁垒,促进资源在市场内均衡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政方针下,做好统一规划和部署,充分利用区域内较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欠发达地区的地方特色,充分调动长三角区域的创新动力,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增强区域内基础创新和理论创新,产生更多更先进的知识,为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4.2 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长三角区域是一个发展共同体,通过合力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降低货物周转时间,还能提高货运周转速度,降低产品运输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长三角地区可以充分运用区位优势,合力共建国际化货物运输设施和物流配套设施,巧妙规划空间布局,将物流发展与三省一市的产业紧密融合,不仅能节约建设成本,还有利于开拓海外市场,为长三角区域物流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3 加快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传统制造业为各大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也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为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这就要求长三角地区在推动制造业发展时既要掌握最新的发展方向,又要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加大产品市场供给,同时提高物流运输需求量,促进区域物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区域物流的快速发展既可以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又可以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近几年,第三产业发展在GDP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2021年GDP排名前四的省市中,其服务业增加值也是前四。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增加值排名中,江苏省最高,浙江省紧随其后,上海市第三,安徽省最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还较大,长三角区域应紧抓产业升级转型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陈莹.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以山东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1(15):114-115

刘聪,李珍珍. 长三角低碳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22(23):34-36

宋爱华.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30):126-127.

刘干,鄭思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J].生产力研究,2018(10):59-63

夏莉莉,冯香入.区域物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J].环境工程,2021(39):279-280

周楠,陈久梅,但斌,等.高质量发展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软科学,2022(36):85-86

刘怡君,方子扬.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研究述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1):35-40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区域物流熵值法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北京市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研究
江苏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