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吴德:建议加快推进“粮食安全”立法
2023-04-20钱敏
钱敏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设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程研究中心”的提案。提案中,由四川农业大学发明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推广该技术。
聚焦粮食安全问题,以全国人大代表新身份,吴德今年又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的建议。
在调研中,吴德发现:近年来,一些地区耕地面积减少20%以上,质量不断下降,且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劣补优现象严重;许多地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出现高标准农田“要求标准高,实际不高”的现象;一些地方70%以上的种粮大户出现亏损,导致耕地闲置荒芜,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在收储、流通、加工与使用过程中损失较大,不同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明晰……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托,粮食安全保障需要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吴德说,现阶段,我国关于粮食安全保障的法律条文零散、笼统,不但有法律空白,还存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从维护国家整体和全局利益出发,吴德认为有必要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工作。為此,他特别提出如下建议:
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健全粮食安全法治体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观和树立大食物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整合、优化现有法律中涉及粮食安全保障的相关法条,吸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政策性文件中有关成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性作用。
保护生产要素,提升粮食产能。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制定分区域、分类型的农田建设标准和种植管理体系,建立基本农田使用评审制度,明确基本农田的土地用途,做好与《民法典》《农业法》的衔接工作;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市场。
健全利益保障机制,激发产粮积极性。确立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间的利益补偿制度;细化对主产区、制种区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科学、稳定、高效、有差异性的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和税收优惠机制;加大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的投放力度。
运用信息科技,精准统计粮食数据。建立自主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形成自下而上、口径统一的粮食数据统计渠道;运用信息化与标准化方式,减少生产、收储和流通环节的耗损率;完善粮食从育种到消费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强化监管机构的数据协作共享。
强化人才培养,支撑粮食安全。在基础教育中,加强粮食安全教育,加大反对食品浪费的宣传教育力度;在高等教育中,鼓励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前沿育种技术研发,加大主粮的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与融合创新,保障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强化粮食生产者培训,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农民。
规划战略布局,用好国内外市场。国内方面,推动“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体制改革,明晰政策性与经营性储备主体的权责;积极引导各方提升国内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做到粮食基本自给。
明确政府职能,强化法律责任。坚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协调,强化政府在生产、储备、流通、应急等环节的调控职能和监管责任;建立和完善针对特殊时期、特殊对象的粮食价格干预、粮食供应保障等兜底制度;实行党政同责,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定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粮食安全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