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汴河 夯实生态家底
2023-04-20杨云峰
杨云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泗洪县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将最有底色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最具成色的“金山银山”。
汴河古称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始建于公元605年,总长约650公里,自隋到宋末,流淌三代,通航千年,后因黄河夺淮,大部分被湮废,目前仅存泗洪境内一段,总长34.32公里。正值春季,漫步在汴河两岸,既可观赏到“繁花映水、柳叶拂面,群莺穿树、蜂飞蝶舞”的盎然春色,也可感受到“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的美好意境。汴河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且贯穿泗洪近一半的县域面积。近年来,我们始终将建设美丽汴河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争当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者和排头兵。
高效整合绿色发展资源,持续凝聚建设合力
泗洪秉持高效、合作、共赢、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多方合作,完善建设体系,不断凝聚最大合力推进美丽汴河建设。
一是坚持在政策上找方向,不断拓宽绿色发展空间。泗洪始终坚持从上级的文件精神中找方向,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关于绿色发展的政策,贯彻落实《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精神。结合泗洪自身优势,从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水韵江苏建设的战略高度,找到推进汴河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畅通区域连结,共享政策优势,最大限度地连接国家和省、市的总体布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二是坚持在规划上下功夫,充分挖掘沿线突出亮点。通盘考虑美丽汴河建设总体规划、生态保护和开发、景点景区布局等关键环节,充分结合泗洪县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现有规划,合理做好河道的使用、道路的联通、景点的开发、产业布局等。系统整合水利、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资源优势,立足沿河各乡镇自身资源禀赋,整体规划一二三产发展布局,打造独具泗洪特色的汴河流域风景。
三是坚持在筹建上求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模式。以泗洪两山生态集团为依托,发挥市场统筹资源配置作用,利用公私混股、科技入股等途径筹建美丽汴河发展集团公司,实行跨镇域开发模式。按照市场规则,鼓励中小企业、各相关主体充分协同合作,完善全要素配套,优化产业循环,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创新盈利模式,共同建设美丽汴河产业发展生态圈,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实现沿河乡镇共享发展成果。
精心打造绿色发展品牌,持续加强文化传承
汴河与明清黄河故道、淮河相邻相伴相生,兼具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淮河文化的优秀基因。泗洪始终将赓续文化传承、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作为推进美丽汴河建设的有力举措。
一是挖掘文化内涵,精塑品牌形象。实施“绿色+文化”双核计划,充分挖掘汴河流域的隋唐文化、泗州文化、淮河文化、漕运文化、渔家文化等,全面整理汴河的历史变迁,梳理汴河的文化脉络,深挖其背后的故事。总结提炼出“隋唐古韵·相思汴水”的精神标识,作为美丽汴河品牌建设的灵魂,让千年文化活起来,不断放大汴河的文化光环。
二是建设文化廊道,完善品牌内容。构建主题鲜明、内涵清晰、边界明确的汴河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美丽汴河文化公园廊道。深入推进汴河文化遗存和两岸文物古迹的普查、登记和分级挂牌保护,确保遗产区历史风貌不受影响。重点推进隋堤烟柳、青阳关津等重点遗迹的修复重建,努力再现汴河两岸隋唐风华。以非遗传承彰显特色,深入挖掘汴河文学艺术、地方戏曲、名人轶事等非物质遗产,做好编纂、出版、发行工作,利用县乡愁馆等开设戏剧、评话等演艺及教习场馆,为文化叙事提供传播平台。
三是创建文化小镇,助推品牌提质。充分考量沿河乡镇资源要素,完善汴河文化廊道建设规划,实施项目扶持计划,打造“一镇一品”的镇域汴河文化子品牌。围绕沿河文旅、林果、稻米、水产等重点产业布局,有序推进沿河特色民居、民宿建设,增强文化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的高质量供给,提高配套品质。引导社会投资向文化旅游、生活度假等方向转变,重点推进文旅综合体项目、城镇综合服务项目、沉浸体验项目等新型业态的融合发展。
创新创优绿色发展机制,持续推进价值转化
绿色生态是泗洪的“金招牌”,更是“金饭碗”。泗洪不断夯实生态家底,努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一是统筹县域文旅资源,加快推进旅游名城建设。泗洪是历史悠久的古色之城,是英雄辈出的红色之城,也是生态宜居的绿色之城,除了拥有“至今千里赖通波”的古汴河,还拥有被誉为“江苏文明之根”的顺山集遗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文旅资源。近年来,泗洪统筹调配资源,集中力量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古运河文化遗址(国家级非遗文化体验)、大王庄教育培训等板块,发展培训拓展、乡村度假、温泉康养、湿地休闲等新业态,建设国际淡水湿地休闲示范区等众多新业态品牌,不断厚植文旅产业内在价值。
二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加快促进三产一体发展。实施“生态+产业”发展五年计划,加快推进生态与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流域文化与农业相结合,根据沿河乡镇农业生产特质,大力发展汴河流域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推动流域文化与非遗产业相结合,引导文创产品精致化定制化消费,开发小众产品,鼓励非遗传承人把锣鼓、杂技、戏曲、文学、传统手工艺等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形成沿汴河非遗产业集聚区;推动流域文化与赛事相结合,注重创意策划和运营,打响泗洪湿地马拉松、大圆塘垂钓、汴河龙舟(皮划艇)等赛事品牌,以赛事带动流域发展,建设可循环自生长的汴河产业生态价值圈。
三是发挥要素赋能作用,加快完善价值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美丽汴河建设中,整合全要素产业链,进一步优化“绿电”抵耗、“绿票”交易、水权串联、集體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绿贷”投放等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挥“满仓贷”撬动国企资源、金融资本、民间力量的杠杆作用,提高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生产创新等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深入探索完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建设好美丽汴河、美丽泗洪,以“美丽风景”托起“美丽经济”,全力绘就美丽中国泗洪篇章的精彩画卷。
(作者系中共泗洪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