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混编消防救援队伍实战化训练水平有效提升的相关措施

2023-04-20张昊

今日消防 2023年3期

张昊

摘要: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一线消防救援队伍的实战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有效弥补救援力量较为薄弱的实际问题,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通过招录一定比例的合同制消防员与现役消防员组成混编队,通过有效对标消防救援队伍新定位、新要求和新使命,及时查找混编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在日常实战化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期有效促进队伍执勤训练活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合同制消防员;混编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实战化训练:现场处置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3)03-0124-03

1 队站基本情况

以我国某直辖市城乡接合部某混编消防救援站为例,该站现有指战员40人,其中干部5人,队站主官均为入职超过10年的一级指挥员,3名副站长均为三级指挥员,该站现有消防员共计35人,其中现役消防员13人,专职消防员22人,该站管界面积约150km2,最大保护半径约为15km。辖区内部地势较低,水系发达,高层住宅、老旧小区遍布,该站辖区内较为突出的风险主要有农村区域内涝、水(冰)上事故、建(构)筑坍塌、燃气管网安全、高层建筑火灾、地震等。随着队伍转型升级工作的逐步完善,结合当前辖区实际情况,队伍上下始终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总目标,以实战需求为牵引,以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有效提升为根本出发点,按照消防救援局及总队全员大练兵的整体安排,混编队在各级党委的带领下结合日常出警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实战化练兵工作。截止至2022年12月25日,2022年度队伍共接警248起,出动车辆547辆次,出动警力2 995人,抢救被困人员4人,疏散被困群众47人,抢救财产价值17.2万元,火灾起数比同期下降24%,确保了辖区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1]。

2 队伍日常训练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为贯彻落实部局和总队领导有关强化队伍训练质量有效提升的相关要求,并进一步推动混编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切实提高,按照训练考核大纲的实际要求,对该站全体指战员开展了统一考核,此次考核共设置了3个考核科目,分别为单杠卷身上、双杠臂屈伸以及5km负重跑。该消防救援站实际参考率为95.5%。考核结果为单杠卷身上科目整体及格率为55.8%,优秀率为8.3%;负重5km整体及格率为42.5%,优秀率为5.8%,以上两个科目专职消防员无一人达到优秀的考核标准,双杠臂屈伸科目全体参考人员基本能够达到及格标准[2]。

从此次考核过程中暴露出该消防站明显存在着对专职消防员体能技能训练不重视、基础训练工作不扎实、推进体能训练工作没有深入持久地抓紧抓实等问题,专职消防员自觉训练的积极性未有效调动起来,日常训练标准不高,对自身的实际要求不严。从考核成绩来看,部分专职消防员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从考核整体来看,该站全体指战员最后一名与第一名分差较大,特别是5km负重跑项目差距较为明显。目前,该消防救援站的日常训练中,体能训练占整个训练的比重较低,存在对体能训练规划难以保持长期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体能训练等问题,且政府专职消防员定期轮休时间较长,组训率和参考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该站在组织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存在不分对象、不分基础“一刀切”的现象,采用所有人一样的标准、一样的强度,导致年龄偏大的指战员和刚入职的专职消防员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中间层次难以保证训练效果,训练基础较薄弱的同志为了赶进度进行大强度的不科学的训练,长此以往降低了部分指战员的积极性,达不到训练标准;而对于日常训练水平较高的指战员,现有的训练强度又显得过于轻松,无法促进自身实战能力的有效提升[3]。

3 混编消防队伍实战能力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1  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观念转变滞后

部分混编队伍的消防指战员没有深刻理解“主力军、国家队”的职能定位,没有摸透应对“全灾种、大应急”的务实举措,没有搞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有效方法,自我革新的意识欠缺,工作中存在表面化、片面化、口号化现象,对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和队伍实力缺乏清醒认识。相比于专职消防员,部分现役消防员优越感较强,缺乏“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和“升级扩容”的紧迫感,而部分专职消防员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加练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状态在混编消防救援队伍中依然存在。

3.2  實战实训体制未能有效构筑

当前,各级指战员特别是专职消防救援人员获取水域、地震、绳索救援等专业知识的途径相对较为匮乏,且混编消防救援队伍每年组织的培训工作又普遍优先选择现役消防救援人员,无法满足专职消防员对特种灾害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在实战中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专职消防员实战经验欠缺不可避免。全国各地还未普遍形成较为完备的专业培训体系,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还不健全,传统的“多灾种”的培训体系难以应对“全灾种”的任务需求。一方面,培训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灾害类型多集中于水域、地震、森林等常见灾害,另一方面,受培训人员数量较少、专职消防员比例偏低,且“传帮带”作用发挥不突出,队伍整体能力提升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特有的保障机制还是空白,特别是专职消防员流动性较大,即使对于部分有培养价值的专职消防员,一旦工资待遇无法有效保障,依然难以留住业务骨干,有时会造成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资金培养的人才流失[4]。

3.3  针对专职消防员的各类器材装备的实际培训工作力度不足

目前,虽然队伍各级逐渐强化了对各类特种器材的专项使用,但是受专职消防员实际工作性质的影响,对于专职消防员的针对性器材装备培训考核机制尚未有效完善。专职消防员对于各类器材装备的实战应用经验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和不足,装备使用上存在表面化、浅层化、理想化的现象,“配用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混编消防救援队出现专职消防员的器材培训工作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造成专职消防员对装备掌握不牢固、操作不熟练,导致专职消防员在实战处置现场有的关键时刻不能合理使用器材装备,甚至有些“冷门”装备从“配”到“退”,一直在器材库处于“退休”状态[5]。

4 混编消防队伍实战能力建设工作的针对性改进措施

一直以来,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党委对混编消防救援队伍实战处置能力的建设工作始终保持高度重视,针对长期制约混编消防救援队伍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协调,主动作为,通过争取属地党委、政府解决专职消防员增编增资等一系列难题,混编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数量逐年扩充,人均工资显著提升,专职人员人身意外保险落到实处,实现了混编消防救援队伍力量从无到有,从“补漏填空”到“独当一面”,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各级混编消防救援队伍也时刻对标“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以开展“全员岗位练兵”为基础,瞄准实战用劲,练体能、练技能、练保障,综合施策,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科学完备的练兵模式,进而全面提升混编消防队伍全体指战员的业务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夯实灭火救援实战化水平。现将日常工作过程中归纳总结的有效经验介绍如下:

4.1  常态化抓训,党委统揽谋推动

坚持党委议训,聚焦主责主业,以上率下把练兵工作推向深入。通过召开党委办公会、动员部署会、视频推动会和阶段分析会等,由上级灭火救援指挥部定期制定下发针对性训练考核实施方案、竞争激励实施办法、比武竞赛等活动通知,必要时可以将专职消防员与现役消防员的训练考核标准适当做出必要的区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完善组训方法,通过考核、示教、帮扶、督察的方式进一步细化练兵内容、计划方案、操作规程和评判细则,确定训练考核目标。对于混编消防队应当由负责该单位的灭火救援指挥部、队伍部(科)等相关部门统筹研判、部署推进,制定“考核达标、以比促训、奖优罚劣、练兵监察”的日常训练措施,在队伍内部构建议训平台,开设“龙虎榜”“练兵之星”等专栏。对于专职消防员可以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把训练成绩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做到训练成果“看得见、有触动”,进一步激发全体指战员的训练热情[6]。

4.2  定制化保障,固本强基提素质

坚持“狠抓基础、转变模式、练战结合、以比促训”的主导思路,落实常态化体能训练机制,加大投入物力财力,及时补充器材装备消耗,做好高精尖器材装备调研采购,条件允许时,应当为实际参与现场火警处置的专职消防员配置与现役消防员相同标准的防护装备及训练器材,保障日常训练工作的有力开展。必要时,还应当及时协调地方联勤联动部门为混编消防救援队定期聘请专业体能教练,驻队开展辅训指导,制定科学和针对性的训练方案,防止日常训练工作出现“蜻蜓点水、流于形式”的现象。

4.3  实战化导向,补齐短板求实效

混编消防救援队伍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必须时刻坚持科学组训的工作原则,对训练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改正。针对在日常训练工作中暴露出的“练现役、练尖子、短期练”和“重基层、轻机关,重消防员、轻指挥员”的现象,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应当结合队伍实际情况建立训练监察制度,督导队伍按岗施训、科学组训机制的实现,在持续保持训练工作的热度上下功夫,在消除训练隐患和不实作风上求实效,指导督促实战化训练工作的良性发展,着力推动按纲施训,分岗位、分层级对训练科目予以逐一明确,着力在提高训练质量上出实招、求实效,切实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全员练、全达标的生动局面。

4.4  强化体能训练,筑牢执勤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混编消防救援队全体指战员的体能素质、训练氛围、激发队伍实战实训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强队伍整体战斗力,队伍应结合队站实际情况不断丰富体能训练形式,创新方法手段,注重在提升消防救援人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上下功夫,本着“以理念为先导,用兴趣作纽带”的训练理念,结合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室内和室外体能训练时间,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区分不同的阶段合理确定训练目标,根据训练项目和训练周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器材和场地,要坚持把耐力训练作为打牢各级指战员体能基础的强有力抓手,从5km跑、负重5km越野、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课目入手,采取个人比拼、班级竞赛评比等方法手段,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全面优化训练方法、合理调配训练内容,切实提升了体能训练效益,确保训练有序进行,为各项任务圆满完成打下良好的体能基础。

4.5  提升理论素养,突出防范措施

队伍内部应定期组织召开集中戰评会,及时对战斗程序、组织指挥和作战安全进行总结讲评、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规范灭火救援组织指挥程序,强化接警出动、行车途中、火情侦察、战斗展开、紧急避险等各个作战环节的安全管理。为有效提升混编消防救援队伍的日常实战化训练效率,组训人员必须预先明确目标任务,压实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作战训练安全意识、科学施救能力,不断规范灭火救援作战处置程序等重点训练科目的实际开展。持续推动专职消防员岗位能力达标考评工作,加强岗位能力培训工作的有效提升,并以此为基础保障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定期组织队伍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开展桌面推演工作,对战术运用、人员分工、岗位能力、现场随机处置等环节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到以学促进、以考促进,在实际作战中做出正确决策,充分发挥全勤指挥部的“大脑”作用。训练过程中不断加大装备应用的比例,不断有效促进队伍整体安全意识的养成,组训干部在训练过程中必须不断规范施训程序,对热身、拉伸、整理过程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训练器材的检查维护开展针对性督促,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专项工作不断抓实抓细,真正意义上做到系统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

5 结语

本文对混编消防救援队伍日常组训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影响队伍实战处置能力有效提升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逐一分析研判,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实际借鉴意义较强的针对性措施,力争持续推动我国各级混编消防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建设工作的不断升温、加压、提速,把“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作为转型升级的不变核心和终极目标来推进落实,从思想上、组织上、战术上、器材装备上做好灭大火、救大灾的充分准备,使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全灾种、大应急”工作职能的艰巨考验。

參考文献:

[1]尹悦.区(县)应急响应联勤机制及其运行研究——以A市D区为例[D].山东大学,2021.

[2]于文.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系研究[J].今日消防,2021,6(6):129-130.

[3]杨涛,王迪.应急救援联勤机制中的志愿组织参与态势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40-145.

[4]王心甲.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安全与健康,2020(2):46-49.

[5]胡正凯.新的应急管理体制下社会应急力量的管理联勤机制探索[J].中国应急救援,2019(5):9-13.

[6]赵炎杰,田景涛.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12):36-38.

Measures to promote combat

training of mixed fire rescue teams

Zhang Hao

(Xiqing Brigade of Tianjin Fire and Rescue Corps,Tianjin 300000)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in China to the safety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actual combat handling ability of front-line fire rescue team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actual problem of relatively weak rescue forces, fire rescue teams at all levels have recruited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contract firefighters and active firefighters to form mixed formations, and effectively benchmarked the new positioning, new requirements and new missions of fire rescue teams. Timely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daily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e mixed fire rescue team,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rectific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team's on-duty training activities.

Keywords:contract firefighters; Mixed fire rescue team; Practical training: on-site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