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淮安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3-04-19梁文凤秦小丽

关键词:淮安产业链农产品

梁文凤,秦小丽

(1.淮安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 江苏 淮安 223005 2.宿迁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 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指导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产业兴则乡村兴,在乡村振兴这一系统工程中,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对推动地区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安排了超过100亿的中央财政资金,全力打造了15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技术创新与信息链构建。中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2],通过农业全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区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到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3],这为各区域的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江苏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依托鱼米之乡底蕴,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等,其乡村产业发展多元化、特色化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以部分小众为代表的特粮特经作物,以茭白、水芹为代表的水生蔬菜与以西蓝花为代表的地方特色蔬菜,以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等“河蟹经济”为代表的特色水产,以葡萄、草莓、银杏等为代表的特色经济园艺林果产业,以及名声响亮的南京盐水鸭、高邮鸭蛋、苏淮猪、扬州鹅等“苏”字号品牌畜产品等。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江苏省委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积极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淮安是江苏的重要粮仓,在当地市政府批复同意的《淮安市“十四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勾勒出了其“十四五”期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明确提出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等目标。本研究主要基于淮安全产业链建设的实践,总结了淮安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成效,剖析了其农业全产业链建设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这对淮安加大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力度、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农业型城市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1 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

中国新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由强调发展速度转向重视发展质量,中国政府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落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上。高质量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有机统一。作为农产品链的集合体,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农业纵向协调发展与横向开放融合以及社会服务创新支撑的主要路径[4]。Paul H.W.M Oude Luttighuis(2000)认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共建信息管理平台等分担农业产业链建设的部分资金投入,以促进农户、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5];Harvey S·James(2004)认为,相关的经营主体需要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6]。也有学者认为,在内部激励和外部引导两种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动力机理下[7],农业全产业链闭合平台需要从市场运作与利益分配方式方面进行改进[8],通过分享资讯、减少浪费、提升效率、增强合作等措施,减少粮食产业链中出现危险的几率[9]。近年来,随着新信息技术对农业产业链的不断赋能,不少地区的产业链已经由单一环节拓展为多个环节,由小区域合作向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10],在这种发展态势下,孙永朋等(2021)针对浙江农业全产业链的打造,提出了实施“四位一体”“五化齐飞”和“六链共舞”的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行动战略思路[11];李国英(2022)探析了农业全产业链数字转型的技术路径[12];郑焕春等(2022)研究了穆棱西洋参全产业链的发展,通过构建内外双循环链、“3+N”多元化产品结构、三产融合“互联网+”推动穆棱西洋参在全产业链的高质量有序发展[13];郭旭等(2022)从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产业利益链完善、规模效益提升、价值链延伸、品牌打造、营销推广等方面提出贵州省蓝莓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和完善的路径[14];何美章(2022)等认为,在吸纳小农户参与农业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小农户的产销对接与资金需求以及对农产品品牌溢价的拓展问题[15];丁娇娇等(2023)分析了全产业链的利益平衡问题,认为在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应明确利益分配机制,才有可能使农民分享到更多的收益[16];朱道才等(2023)认为,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效率,能够有效发挥金融赋能现代农业,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17]。

根据上面的文献梳理,发现有的学者从产业组织学视角分析农业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发展基础与问题,这有利于农业产业链主要环节的有效衔接与纵向延伸;也有学者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剖析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链的集群发展、创意发展等问题,这有利于拓宽农产品的功能属性,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横向开放融合,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农业产业链主要环节的价值创造与增值服务;此外,也有学者分析了金融支持与数字赋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问题。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农业产业链培育与建设的现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强弱不一、产业链横向的宽度与通过规模反映的产业链厚度有限,产业链的利益链接机制不够科学、重点产业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从发展态势上看,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产业链的竞争,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高质量建设,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把产业组织学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有机结合,根据淮安的资源禀赋与特色产业链建设情况,总结成效,分析困境,聚焦地方优势产业,提出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建议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通过做强加销环节“接二连三”塑造产业链新功能、提升区域特色知名品牌效应增加产品竞争力、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产业链利益有效联结、拓展农业功能、做大做强农业新业态、优化要素保障提升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水平等举措,促进区域农业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2 淮安农业全产业链的建设成效

近年来,江苏淮安立足当地气候温润、自然资源禀赋良好等特点,将特优高效种植、特种健康养殖、特色生态休闲确立为农业三大特色产业,着力推进稻米、螃蟹、小龙虾、规模畜禽、特色蔬菜等地区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2.1 聚焦特色产业打造重点产业链

在地区特色产业引领下,淮安按照“优、特、精”要求,着力主攻稻米、蔬菜、生猪、家禽、龙虾、种业六个百亿级产业,以及食用菌、中药材、休闲农业三个成长型产业。以种业这一优势产业为例,淮安市依托区域资源禀赋,聚焦品种培育、要素保障,在《淮安现代种业三年行动方案》、《淮安市种业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指引与保障下,当地种业的主要龙头企业联合农科院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品种,锻造“种业芯片”,育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富有影响力的“淮麦”“淮稻”“淮油”“淮豆”系列农作物新品种102个,育成种猪新品种“新淮猪”和“苏淮猪”等,并加强这些新品种在本地的推广应用。截至2022年12月,淮安市现有持证种企40家,年销售量7.5万吨以上;淮安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也超过了98%,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种子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在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及以种业引领三产融合中,种植业总产值为28.88亿元,畜禽业总产值达到41.33亿元、渔业总产值为22.24亿元。

2.2 通过技术创新强化产业链发展根基

淮安市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强化产业链管理。淮安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以及省、市农科院等机构合作,努力攻克种业关键技术,通过测土配肥、稻绿轮作、土地休耕等措施改进土壤、修复地力,通过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带动毯苗机插等新型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以及稻田养鸭、稻虾共作等技术的推广,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及生物防治、人工除草、杀虫灯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提升稻米品质。同时,淮安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强化农产品质量管控,推进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溯源平台的合理使用;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鱼池改造,养殖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以推动农业产业层级从“产量农业”到“效益农业”再到“绿色生态农业”的跃升。此外,淮安通过搭建“农技耘”等平台、打造科技镇长团、开展“万企联万村”活动,推动农业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与特色农业精准对接。为了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淮安市加强冷链仓储设施的多区域、多层级构建,如清江浦区清香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淮安福昌食品净菜加工、盱眙县和善园绿色蔬菜规模种植和冷冻食品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淮安市主要区县农村生产流通枢纽节点项目、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等正在加速建设,涟水瑞丰农业、江苏淮香食用菌以及淮安柴米河、淮安哒哒牧业等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持续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3 发展多功能农业拓展特色产业链宽度

淮安市聚焦省内外知名度高的特色产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就小龙虾、螃蟹为代表的特色水产养殖而言,淮安已建成水产健康养殖面积59万亩,稻虾综合种养规模110万亩,小龙虾产业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淮安市盱眙县基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虾稻共生产业优势,依托盱眙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种养储售及深加工于一体的“龙虾+”特色主导型农业全产业链,全力巩固盱眙龙虾领军地位,建成了由虾稻共生产业带,高效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核心区,以及绿色食品加工区、明祖陵三生融合共建区和龙虾小镇服务区组成的“一带二核三区”功能型产业链,打造了大运河百里画廊沿线等现代农业产业带。就农业+(改成“农业+”,就是加一个双引号)科普教育而言,淮安金湖荷花荡景区以万亩荷田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结合本土历史人文先后建成荷花培育基地、植莲公园、百荷园、水上亲子乐园、荷文化体验馆数十个景点以及太明荷博园等配套服务设施,该景区已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被评为全国100条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

2.4 通过品牌赋能优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

淮安是中国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其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淮安大米”在2019年被评选为“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该品牌先后获得“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佳粮油地理品牌”、“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大米等称号,并在2021年入选“中国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十强榜,推动淮安的优质稻米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特别是“淮安大米”旗下的“盱眙龙虾香米”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品牌,更是盱眙县委县政府借力“盱眙龙虾”金字招牌,依托“虾稻共生”综合种养优势,借助“一只虾”做强“一粒米”的成功典范,龙虾香米产业也已成为盱眙龙虾产业链的最新延伸,该品牌产品既突出以粮为主与产业特色,达到了带动龙虾产业升级,促进粮食、食品、生态安全,提升农民收入的“三赢”效果。在地方稻米品牌赋能下,大庭昌粮油、兴隆米业、龙虾集团等地方龙头企业以“苏雨禾”香米系列为红线,在产业链基础上融入价值链,品牌链,将产业链中涉及到的良种,种植、收储、烘干、质量、包装、宣传等环节,通过标准化管理紧密联系,在很大程度打破了行业界线、所有制限制,实现了企业间松散联合式的规模经营,扩大了稻米产业链的厚度,提升了产品增值的空间。

3 淮安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建设的短板制约

尽管淮安农业中部分特色产业链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受加销较弱、品牌不清、农户分散、企业不壮、科技金融支持有限等因素影响,淮安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建设面临不少短板制约。

3.1 加销环节较薄弱影响产业链整体品质

淮安农业产业链加销环节比较薄弱。在加工环节,淮安目前仍以原料供给、资源消耗的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稍显不足,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类型主要是中小企业,销售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31家,只占集群规上企业数量的4%,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与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不相匹配;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冷链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淮安的不少农产品生产基地缺乏相关设施设备,加上冷链物流运输不够发达,使得农产品冷链配送存在难度系数大、总体成本不易控制等问题。在流通环节,因为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流通企业设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销售仍以“原”字头为主,大量农产品只能作为原材料运往外地销售或进行二次加工,缩减了相关经营主体的收益增值空间,导致农产品的多样性、个性化供给难以有效保障;同时,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也决定了流通方式的分散性,大多数农产品采取田间地头交易模式,粗放式的产销状态造成了农产品增产多增值少的现象。

3.2 产品特色与品牌效应不强影响产业链竞争力

(1)农业产业链上的部分特色农产品有断代风险。淮安主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化明显,农业主导产业增收空间收窄,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在近年发展中逐渐趋于弱势。比如:淮阴黑猪价格高于白猪市场售价,但由于生长周期长、饲养成本高,养殖户大都不愿意养殖黑猪,相关部门又缺乏政策引导,导致淮阴黑猪养殖规模长期停留在低位水平,一些农户已经开始多快好省的白猪养殖,长此以往会使淮阴黑猪这一地方特色农产品出现断代风险。

(2)部分品牌赋能产业发展效果不明显。淮安一些农业产业链存在品牌赋能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淮安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数量不少,但存在“多而不响”“杂而不精”等问题,商品品牌缺乏集成打造,只有少数品牌如“盱眙龙虾”“盱眙龙虾稻米”等能整合资源统一运营,其他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精品品牌较少,导致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弱化。如淮安水稻有近百种,虽然有“淮安大米”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加持,但具体的稻米产品品牌同质性较强且存在各自为战倾向,加上现有产业供应链、营销链还不具备协同核心竞争优势与产业地域特色深化品牌体系建设的能力,导致市场效应分散,这制约了淮安稻米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不利于特色产业的升级发展和提质增效。

3.3 产业链中利益联结机制的纽带作用发挥有限

淮安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相对单一松散,大量小规模农户仍是农业全产业链上的中坚力量,这些农户处在产业链的前端,以分散经营为主,获取信息渠道有限,难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在农业生产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分散经营的农户老龄化现象明显,以经验种植为主,比较注重实际利益取向,对科学管理与先进种养技术的应用动力不足,会影响生产效率与农产品的质量。企业是是增强产业链的关键主体,龙头企业通常处于主导地位,一般会选择与农业或农村合作社、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公司等合作,从而与农户之间建立起间接联系,以此间接推动农产品种植规模的扩大与农作物质量的提升。但由于是间接管理,整个流程线较长而且涉及多个渠道,再加上多数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管理能力来建设产业园,非标准化的运营难以满足农户对较高利润的预期。从运作上看,由于农业产业链组织化程度偏低,相当比例的农业合作社流于形式,实际运行存在随意性,带动农户的能力较弱;而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有限,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规范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农产品生产量质不易同步;加上散户对龙头企业的信任感不强,龙头企业对散户的联动动力也不足,导致双方在生产端的衔接上存在不少困难,表现为农户对能实现较多利润增值的加销环节参与有限。

3.4 农业功能的拓展尚不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农业产业价值的源泉主要依赖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消费农产品时,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吃和用,而是要吃出品质,吃出体验,吃出美感,吃出身心愉悦。这种多元化的消费观促使农业也要由有限功能朝着多功能的方向拓展,这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可靠动力,以推动农业发挥综合功能,从而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如缓解农村的生态危机,满足民众的休闲、娱乐、康养等高品质生活要求,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等。从这个角度看,农业全产业链中的任何一环都可能是收益创造的点,由此产生了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但现有新业态发展规模大的不多、发展层次高的也较少,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类型较少、品质良莠不齐,且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使得农业新业态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加上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对农业功能价值的认知有限,影响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农业要彻底实现从传统的食品供应向多功能的拓展,还面临诸多制约瓶颈,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约束下,高质量发展“农业+”式的新业态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3.5 农业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受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公共平台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当前淮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需要加强。一方面,公益性服务体系受硬件设施陈旧、人才配备不足、体制机制僵化等因素影响,与农民的真实诉求存在一定偏差。全市农村道路、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渠网、农业信息化、机械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标准还有待提高、覆盖领域还有待拓展;农业科技研发创新、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社会化科技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运用国际国内领先的农业技术的深度、广度不够,科技含量不高,共产化、智能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先进生产方式缺乏引进和推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配套软硬件中的投资不足,现有的服务水平满足不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反映在实务中,省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市县区财政配套跟不上,受财政资金二级项目和约束性指标制约,有些地方对上争取项目资金积极性有所下降,出现有限的钱不愿用、用不好的问题;加上农业投入期限长、收益慢,导致金融机构开发涉农金融产品的积极性不够,社会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项目更加审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域农业投入和特色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4 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农业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针对淮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以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品牌价值高、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作为高质量标准,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以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为重点,全力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质量,以便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于饲养试验28日龄晨,每个重复挑选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鸭1羽,称活体重后屠宰,分别取其内脏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腺胃、肌胃、法氏囊、胰腺及肠道称重,并测量肠道长度,随后按以下公式计算内脏器官指数:器官指数(g/kg)=器官重/活体重,肠道长度指数(cm/kg)=肠道总长度/活体重。

4.1 做强“产加销”环节“接二连三”塑造产业链新功能

(1)要多措并举延伸加工链,推动加工型产业发展。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凸显农业特色优势产品,持续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纵向延伸发展,着力构建“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并基于绿色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粮油、畜禽肉类、果蔬、水产品等的加工以及休闲食品的开发,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的支持,延伸或拓展农产品加工链条,有针对性地推动生物材料、各类食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后的价值,促进产业增效提质。

(2)加强田间地头贮藏设施建设,全力打通流通链。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及家庭农场,建设或升级改造田间地头收贮、储藏设施,配套相应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以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与高品质。同时,契合农业生产基地区域范围内的专业化营销市场,集中资源优势打造2~3个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主体,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此外,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定制农业和订单农业,构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开设直营店、连锁店,强化与各销售渠道的对接范围,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强化网络销售、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流通方式的运用。

4.2 提升区域特色知名品牌效应增加产品竞争力

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是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为此要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优质高端品牌,以增加地方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1)夯实品牌建设基础。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为依托,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建设农业区域品牌体系,建立和实施品牌竞争战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并以品牌建设为依托,加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力度,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打造更多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如以盱眙龙虾为统一品牌,发挥龙虾整体优势,增强影响力,提高辐射力。

(2)推动地标性区域公用品牌的统一运营。依托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以及生态原产地农产品等,做强区域地标性公用品牌,重视农产品品牌的授权管理,打造品牌和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区,助推农产品持续增值。建议在“淮安大米”品牌下,推进区域优良水稻品种种植和水稻全程产业链机械服务,将基地水稻种植面积纳入质量追溯范畴,委托专业机构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建立起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3)做好优质品牌的宣传推介。对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要加大宣传推介,既要精准线下营销,又要拓展线上营销、节庆营销等。建议淮安在全市旅游景点、商业集中区新增“淮味千年”品牌线下专营店,同时利用淮商现有的主要场所与营销渠道等布设市外线下店,在主要消费城市的核心地段精准投放广告,深化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及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的合作,营造品牌线上形象,以流量带销量;此外,以世博会为牵引,持续办好金湖荷花节、盱眙龙虾节、洪泽螺蛳节等地方节庆活动,不断放大节庆销售。

4.3 多措并举推动农业产业链利益有效联结

(2)要重视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国家、省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吸纳市、区企业参与其中,进而带动和联结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中小型经营主体和分散农户,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和良性合作机制的产业化联合体,以推动农业穗军崛起,推进三大产业有效融合。如盱眙县从政策、土地、资金、科技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和发展给予支持,形成的甘泉山粮油等龙头企业牵头、维桥金桥农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在实践中收效明显。同时引导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明确权责,规范管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以利于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与联农带农作用。

4.4 拓展农业功能 做大做强农业新业态

(1)深化农业功能拓展。基于农产品基本供给功能,拓展农业外延功能,促进农业与文旅、教育、生态涵养等产业的功能互补,在多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如基于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农业全产业链的农文旅融合,培育具有强大包容性的特色农业品牌文化,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文化创意中心,不断开发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和农文旅新业态,以便为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农业全产业链做大做强提供充足后劲。在实践中,淮安市围绕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发展农旅项目,已成功举办洪泽(蒋坝)网络螺蛳节和第二十二届盱眙国际龙虾节等;淮安市白马湖旅游度假区以向日葵的故事为主线,着力打造集花卉种植、产品加工、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试验区,有效放大农旅融合的倍增效应。

(2)延伸农业融合功能链。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结合乡村振兴先导区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以特色优势农产品区、现代农业园、农业综合体等为载体和平台,培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主体,融合农业产业、历史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等要素,依托种养资源发展耕种采收农趣、代耕代收、林下经济等体验农业,推广种养结合、水产生态立体养殖、农渔复合经营,在全市层面集中资源打造1~2个乡村振兴样板。在此基础上,逐步有计划地对其他园区进行规划、升级和改造,引导和带动周边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如在《淮安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实施细则》指引下,淮阴区马头镇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积极培育产业强镇,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金湖县塔集镇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单位。

4.5 优化要素保障提升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水平

(1)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助农服务主体。现阶段着重整合供销社、农技推广等服助农服务资源,培育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新型助农服务主体,着力发展以农资配送、市场信息、测土配肥、良种供给、农技培训、统防统治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前端引导性产业,以农产品购销加工、冷链物流、快递配送、品牌建设等为重点的后端引导性产业。支持并引导综合性服务组织,开展面向大量分散小农户的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整合提升信用合作、保险信贷、产权交易、土地流转等服务,深化“邮政在乡”工程,优化税务、交通、政务服务,建设区级助农服务综合平台,镇(村)级助农综合服务中心,并覆盖全市涉农区,形成有效衔接上下游产业、链接整合资源、为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生计提供综合助农服务的网络体系,落实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财税政策,引导国内大品牌电商在淮安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构建特色农产品电商销售网络及渠道,推动大型农产品专业市场完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应用,拓展线上服务功能。

(2)加强要素保障,构建人财技向乡村集聚态势。基础设施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设施,在农业产业集中区域规划建设冷冻保鲜储存、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设施,畅通从田头到消费目的地的全过程渠道。人才保障方面,建议持续抓好“五型头雁”工程,研究实施“物质+奖励”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长效引导体系,吸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兴业,激励本地技术人才长期在农村一线干事创业,扎实推动职业农民培训行动。资金保障方面,建议放大现有农业重大项目融资平台的功能作用,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打造农业产业样板,以样板成效撬动多方资本投入农业重特大项目建设和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科技赋能方面,以种子培育和标准化生产为重点,积极拓展和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智能设备,助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跃升;借助信息技术畅通要素、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流通效率,扩大市场收益。

猜你喜欢

淮安产业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