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五力”: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培养策略探讨

2023-04-19

煤炭高等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五力学报培训

黄 燕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总要求。2021 年中宣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水平办刊队伍”。这“四力”要求,再加上编辑面对困难和诱惑时的“定力”,正是对编辑应具备能力的概括。青年编辑是编辑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他们有活力、有知识,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因此,如何建设一支具有“五力”的高水平、高素质青年编辑队伍,是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需要直面的问题。

对于青年编辑的培养,编辑学界也有所关注,研究涵盖了实践经验、心理素质、职业发展、工作氛围等多个方面[1-3],旨在为青年编辑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但是从增强“五力”角度回应青年编辑队伍建设的并不多见,本文拟就此展开讨论。

一、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增强的“五力”

高校学报编辑要对稿件的学术性、思想性、创新性、科学性进行甄别,因而,编辑的职业能力是学报发展的关键所在,编辑较高的职业素养可以推动学报的快速发展[4]。青年编辑要尽快担当起学报繁荣发展的重任,就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第一,脚力,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能力与水平。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作任务的完成,其前提、基础是在于把有关方面情况摸清楚,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人们常说,编辑要能坐得住“冷板凳”,意思是编辑以静为主。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热点转换节奏加快,学界的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青年编辑来说,“脚力”就是走出编辑部,去了解前沿学术问题,学界在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的难点又是什么,以及哪些人在做相关研究,去倾听读者、作者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才能对学报的选题策划、约稿对象、稿件审查处理等做到了然于心。这实际上考验青年编辑的调查学习、整理归纳的能力以及社交沟通能力,也是他们保持创造力的基础和关键。

第二,眼力,就是观察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与水平。首先,是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免疫力,这是学报青年编辑工作合法有序开展的前提。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学报,尤其是人文社科类期刊,选题多涉及政治经济制度、民族、宗教等,而作者的研究立场往往带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善于发现问题,以免给刊物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4]。青年编辑要能够紧跟政治形势,敏锐发现稿件中的政治错漏并通过与作者协商及加工、修改等手段加以弥补,避免发生政治错误。政治把关体现了学报编辑的政治理论素养。其次,是学术鉴别力。高校学报质量主要体现在刊发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上。青年编辑只有具备高学术判断力,才能公正、准确鉴别来稿,对外审专家进行合理的选择,对稿件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从而帮助学报提高影响力。最后,是编校过程中的语言文字纠错力。语言文字纠错是编辑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有些作者的文章学术上有创新,但语言表达欠缺,这就要求编辑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这也是帮助作者提高学术地位、扩大学术影响,同时展示刊物整体精神面貌的契机[5]。

第三,脑力,是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也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编辑是脑力劳动者,增强脑力可谓是题中之义,不思不想不动脑就是不思进取、罔顾职责。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应愿思考、勤思考、能思考、善思考。无论是期刊定位、栏目策划、稿件审查编校,无一不与动脑用脑有关,青年编辑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问题、想事情、提建议,用创新的思维提高学术思维能力,成为学者型编辑、专家型编辑。

第四,笔力,就是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与水平。学报编辑的笔力不是简单的写作能力,而是按照学术规范和期刊出版规范修改稿件的能力、运用专业语言写出有信服力的审稿意见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写出具有专业观点文章的能力[3]。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有笔力的保障。青年编辑要经常练笔以提高笔力,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激活思维,还能让自己站得更远、看得更透,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和那些学界“大咖”进行沟通的胆识和勇气,挖掘到更多优质选题,从而使自己的策划与编辑水平迈上新台阶。此外,在融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从更广义的方面说,笔力还泛指运用工具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体现在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上。除文字外,青年编辑还要学会制作视频、音频、AR/VR 等各种融媒体产品,学会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找选题、作宣传,通过实现自身的不断转型升级推动学报办刊质量的提升和期刊的融合发展。新时代呼唤复合型编辑人才,能编会写,这是新时代对青年编辑提出的要求。

第五,定力,就是工作中体现出的专注、耐心和毅力,这也是编辑的职业操守。面对困难、挑战和长期的工作任务,青年编辑要保持坚定信念、持续努力,能够“坐得住”;面对各方的压力和诱惑,比如“人气稿”“好处费”等,青年编辑需要有坚定的毅力来坚守职业道德,能够“行得稳”。另外,审稿、改稿本身就是一个细致活,粗心大意常常会形成白纸黑字的错漏,尤其是在审阅和校对阶段,编辑需要有足够的专注和耐心来对待每一个细节,以确保所编稿件符合要求,避免急于求成而导致的错误;在与作者、审稿人、排版人员等各方沟通时,编辑要能细致、充分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提高沟通效果。

二、青年编辑培养提升面临的难题

尽管国家对学术期刊发展充满期待,但是与之不同步的是编辑队伍尤其是青年编辑队伍不够稳定,高校学报常常面临人员配备不足、编辑能力不够的情况。

1.青年编辑队伍不稳定

在大众眼中,编辑工作可能被视为琐碎、重复性高、待遇较低的职业,导致求职者对其认知度不高,缺乏兴趣,很多高校编辑岗位处于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窘境。青年编辑“军心”不稳、“定力”不足,深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压力较大。编辑工作涉及审稿、排版、沟通协调等多重任务,工作量较大,而且因为出刊要求,学报编辑也不像高校其他工作人员那样安心享受寒暑假,同时还要承受编校质量检查、期刊质量指标提升的压力,导致编辑长期在较高压力下工作,常常出现郁闷、焦虑等情绪,甚至身心健康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

二是薪酬待遇低,编辑岗位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情况来看,编辑属于“其他专业技术岗”,但是与同为专业技术的岗的同职称、学历级别的教师比,薪酬每年低1~5 万,而与同是“其他专业技术岗”的其他系列技术人员相比,工作强度又相对较大。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他们对编辑工作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队伍的稳定性。

三是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在现有的人才选拔和晋升机制下,编辑的职业发展空间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未来发展失去信心,产生离职的想法。一般而言,学报在学校里一般被列为“教辅部门”,在学校各项评比中往往被边缘化,自然,编辑人员也很难在校内各项评优、评奖、职称评定中拿到指标。更重要的是,刊物质量对编辑素质要求较高,青年编辑需花费大量时间编辑、校对并外出约稿以提升学报影响力,繁忙的工作使他们难以专注于申请课题和发表文章,在现行职称体系下,他们很难达到晋升的标准。另外,有的高校只允许编辑进行“编辑”系列职称评审,这导致他们即便在校内通过职称评审,还须到省部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再评一次。但是“编辑”系列职称的评定标准是编辑出版类的论文,而绝大多数的编辑都非“科班”出身,导致他们撰写此类文章的难度较大,加大了晋升难度。

四是编辑缺乏职业成就感。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显著成果,长期缺乏成就感可能会使他们对工作产生怀疑,自我价值感低落。在编辑工作中,青年编辑可能会遇到审稿、沟通等方面的困难,同时,周而复始的出刊要求、连绵不绝的稿件处理,长期重复性操作容易导致编辑出现职业倦怠。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考虑寻求其他发展机会。

五是编辑工作影响人际关系。编辑工作中涉及与作者、审稿人、同事等多方的沟通,人际关系较为复杂。青年编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扰,影响工作氛围和心情。比如:与作者、审稿人的沟通中,可能因为表达不清晰或方法不当对方出现误解;编辑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审稿人对论文质量的争议、作者对审稿意见的不满等;“人情稿”“关系稿”的处理,往往需要兼顾多方意见沟通协调。青年编辑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情况,保持冷静和理智,是需要学会的技能。由于经验不足,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容易产生困惑,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长此以往,他们也可能考虑需求其他发展机会。

六是编辑专业知识限制。虽然青年编辑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掌握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或者新兴领域,他们的专业知识可能仍然不足以满足编辑工作的需求,这可能导致其在审阅和处理相关领域的稿件时,难以做到全面、准确地把握稿件质量。工作难度大,导致青年编辑对工作的信心不足。

2.培训内容不系统,培养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对于青年编辑的培养机制尚不完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有限,这使得青年编辑在提升自身素质和编辑能力方面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实践机会。青年编辑往往并非出自编辑专业,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备,“眼力”“笔力””也不够深厚,受自己专业领域所限,他们也难以从宏观角度审视和处理稿件。此外,他们对编辑技能、审稿标准、学术规范、期刊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不足,这些都对其从事编辑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020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90 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可见国家对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视。但是,综观现有的继续教育培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培训内容单一,课程往往过于关注编辑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编辑人员在学术规范、选题策划、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而且多是采用专题式的授课方式,知识成“块”不成“条”,缺乏体系性;二是培训师资不足,培训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有的培训老师在各培训班中奔波辗转,所上的是内容几乎雷同的“水课”,难以为编辑人员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三是培训学时不足,虽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学时要求已有过去的72学时增加到90 学时,但比起学科发展速度来说,学时还是相对较少,可能导致培训效果有限;四是培训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的继续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可能影响编辑人员的学习机会。

三、增强“五力”:青年编辑培养困境的化解

针对上述问题,管理部门培养青年编辑队伍,提高他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首先要稳定“军心”、增强“定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完善培养体系。

1.关注青年编辑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呈金字塔状分布。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高一层次的需求才能成为个体行为的主要驱动力[6]。青年编辑在编辑岗位上的“军心”不稳、“定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中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其一,生理需求,青年编辑首先需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如建立在薪酬待遇基础上的衣食住行需求。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才能将精力投入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其二,安全需求,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青年编辑会追求安全需求。他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以确保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如稿件编校质量提升、出版期限等,他们需要安全感,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其三,社交需求,青年编辑在社会中建立了人际关系,包括与领导、同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他们需要感受到与他人互动的乐趣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支持。编辑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员工需求至关重要。其四,尊重需求,青年编辑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希望自己的专业素养、能力和贡献得到肯定,而不是被边缘化。其五,自我实现需求,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高级别的需求。青年编辑在工作中要能感受到职业的成就,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希望,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贡献,如此才能有“定力”坚守编辑岗位追求更高的目标,为读者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因此,高校要从分析内因入手,针对青年编辑“军心”不稳、“定力”不足的问题“对症下药”:其一,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对于学术竞争压力较大的编辑,可提供一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在职务、职称晋升以及薪资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其二,建立心理健康制度。高校应关注青年编辑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定期举办心理培训和讲座,提高青年编辑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内容可以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控、人际关系构建等方面。其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优化工作环境,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青年编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四,提醒青年编辑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高校应关心编辑的生活,可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聚餐等,增进青年编辑之间的感情,缓解工作压力。其五,提高学报在校内的地位,大力扶持学报的发展。只要学报的成绩被肯定、被重视,编辑的成就感就会得到增强,感受到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完善培养体系,丰富培训内容

提高青年编辑的“五力”,还需要出版主管部门、高校、部门各方通力合作,完善当前的培养体系,丰富培训内容。

首先,建立“导师制”,以老带新。为了尽快提升青年编辑的“眼力”“笔力”,高校学报需要建立导师培养制度。这些导师可从编辑部资深编辑中选出,对青年编辑实行“传帮带”和“一对一”培养,导师要加强对青年编辑多方面的指导和培养,提升其编辑业务素质。一开始,导师就应让其认真学习国家新闻出版的相关政策文件、业务书籍,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在平时工作中,也要加强对青年编辑的业务指导,从基本的编辑出版流程,到编辑辑校对注意事项,提醒青年编辑加强学习,必要时可以对青年编辑校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编辑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其次,鼓励青年编辑“走出去”。为了尽快提高编辑的宏观把握能力、选题策划能力、选稿审稿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各单位、各部门应大力支持青年编辑“走出去”,用“脚力”促进提升“脑力”“眼力”“笔力”。“走出去”,就是要利用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编辑技能大赛等机会,多和专家学者交流,多和期刊界同行交流,拓宽宏观视野。“走出去”,青年编辑可以通过与学者的交流,了解到作者所需,了解到前沿热门问题,有利于拓展视野进行下一步的选题策划;通过与编辑同行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判断力、决策力和创新力;通过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和编辑技能大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获取编辑编辑技能、审稿标准、学术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期刊出版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精心设计培训内容,选择优秀的师资。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确保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内容应包括出版政策法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培训、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创新思维与编辑策划能力训练等;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线下实体培训,为编辑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继续教育途径。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提高编辑的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此外,培训课程应根据不同层次和需求的编辑人员进行分级分类,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四、结语

高校青年编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定力这五种能力是期刊繁荣发展的动力和基础。青年编辑要不断增强自我修炼意识,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为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五力学报培训
五力齐发筑同心 汇智聚力促发展
中央企业提升国际传播“五力”的思考
射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力”齐发 拓宽就业扶贫路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致敬学报40年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加强“五力”学习 增强发展后劲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