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卷”与“躺平”:“45°人生”的培育困境与培育理路

2023-04-19赵俞薇张九海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内卷躺平群体

赵俞薇,张九海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以蓬勃朝气、积极心态和强烈担当投身到国家和社会建设中。但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使社会出现了“内卷”的局面,少部分青年选择“佛系”和“躺平”。许多青年在“内卷”与“躺平”之间反复横跳后,不约而同地开启了另一种可能:“45°人生”。“45°人生”是一种蓄势待发、未来可期的最佳状态。处于“45°人生”的青年往往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在“内卷”与“躺平”两者之间明确自身定位与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角度”。所以,有必要做好“45°人生”的良性培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奋起追梦,以从容的心态和更奋进的姿态,投身于祖国和民族的复兴伟业当中。

一、从“内卷”到“躺平”再到“45°人生”

“内卷”“躺平”“45°人生”作为一种生活化的符号语言,以颇具形象性和趣味性的形态出现,在青年亚文化场域中成为次生文化现象。从“内卷”到“躺平”再到“45°人生”,三者之间显示出极为显著的过程性以及关联性的特征。

(一)“内卷”的含义与表征

流行语境下的“内卷”即在一定环境中的某些领域达到饱和后,个体为争夺有效资源而采取的一种无意义、非理性的内部自耗,以达到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至于落伍的目的。“内卷化发展模式的背后潜藏着自我重复、自我懈怠和自我消耗。”[2]在当今时代,原地踏步就会使得一个人与他人的差距渐渐扩大,这种后果就是不断刷新向下突破的“天花板”。所以,青年被迫“卷不过,就加入”,青年加入“内卷”的目的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不择手段地超越竞争对手,他们将理想与兴趣抛之脑后,“卷”入一个“数字至上”的世界,畸形竞争日益扩大。但是,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人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青年一味地加入“内卷”并没有促进其个人能力的提高,反之带来的是理想与现实的错位的无力感,使得青年陷入了非理性竞争与内部消耗的“齿轮”,造成了许多青年“卷也卷不动”的困境。

(二)“躺平”的含义与表征

“躺平”是低欲望的代名词,展示的是青年面对复杂生存困境而产生的一种消极逃避的低欲望社会心态。“躺平”其实是一种逃避式抵抗行为,“躺平”是对问题的回避,它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躺平”的直接后果是“越逃越无处可逃”,它会给青年带来更多的不安、恐慌与“罪恶感”。“躺平”意味着遇到困难时的妥协和放弃,青年一味选择“躺平”,容易造成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但是,青年也面临着“躺也躺不平”的困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民族。青年所谓的“躺平”更多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青年选择“躺平”并不意味着无欲无求、悲观厌世,也不意味着群体理想信念的集体崩塌,青年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广大青年仍是值得信赖、堪当大任的一代。

(三)“45°人生”

“‘内卷’与‘躺平’是以相悖又相连的方式共同传递出当下青年群体的生存困境与心态失衡。”[3]“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动”是大部分青年的形象写照。许多青年在“内卷”和“躺平”、顺从和反抗、主流和边缘之间反复横跳后,不约而同地开启了另一种可能:“45°人生”。

如果说“躺平”是贴近水平线的“0°”,“内卷”是拔地而起的“90°”,那么“45°人生”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与完全“躺平”的“0°”相比,“45°人生”多了一份热血,与疯狂“内卷”的“90°”相比,“45°人生”多了一份理性。

“45°”是直角平分线划分的角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它既不是盲目激进、随波逐流,也不是犹豫不决、自我否定,它是一种过渡,也是一种缓冲。它鼓励青年以更理性的方式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在专注现在和抓住未来之间合理支配精力、找准自身定位,确定清晰目标,以寻求适合自我的生活节奏与理想追求。这个姿势能够确保青年在纷繁的社会心态中加以分辨、做出选择。

“45°人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是一种蓄势待发、奋起追梦的起跑状态。大部分青年都面临着“45°人生”处境,因此,如何引导青年在“45°人生”中去寻找最佳平衡点,值得关注。

二、“45°人生”的培育困境

从内外因视角看,“45°人生”的培育困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双重成因。从客观的角度上看,处于“45°人生”的青年面临着竞争环境、社会转型、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从主观的角度上看,青年群体面临着个体发展阶段性困境的内在压力。

(一)竞争环境:“45°”人生的生态位解读

“青年群体生态位特化与个体生态位的重叠,造成青年‘卷也卷不动’”[4]。青年群体生态位特化是指,在社会标准化竞争模式与一体化的社会评价标准的规训下,青年群体逐渐适应于某一独特的社会环境、形成局部能力过于发达的一种特异适应,是分化式进化的特殊情况。青年群体成长在国家高速发展的阶段,“考名校”“985、211 情结”“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学而优则仕”等是社会给青年打的“高分卷”。这就促使青年忽略自己的专业特色、价值、理想追求等而投入“考编大军”“考研大军”的行列,他们总是盲目地从一个“水坑”跳向另一个“水坑”,似乎总是无法“上岸”。在青年与同辈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竞争时,他们的生态位逐渐同质化,产生近乎一致的理想目标,促使青年不得不竞逐同一目标且接受同一评价,阻碍了青年全方位发展,使其逐渐成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特化物种。青年群体生态位的特化引起青年个体生态位的重叠。21 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文凭的通货膨胀”越来越明显,青年生活于同一社会空间,分享或竞争同一资源。由于社会资源的有效性与人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青年生态位逐渐重叠,生态位重叠的物种难以长期共存,所以大部分青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青年群体生态位扩充使得青年‘躺也躺不平’”[5]。青年群体生态位的扩充是指由于青年无限增长的潜力所引起的生存力和发展力的增加。青年人生态位的扩充尤为显著。青年在未实现理想目标后,会容易产生“躺平”的念想,但是,一方面,社会资源具有有限性,另一方面,“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年人朝气蓬勃,潜力无限,是社会最富有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青年选择“躺平”后就会发现其空出的生态位会迅速被更能适应此位置的存在所占领,致使青年“躺不平”。

面对生态位的特化、重叠与扩充,青年开始自我重构,跳脱社会的裹挟,降低欲望,退出竞争,以个性化抗争宣泄自我,选择在“45°人生”这一理想生活模式下奋起追梦。从“内卷”到“躺平”再到“45°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中,现行的评价体系太过‘高度一体化’,即‘目标上的高度单一,价值评价体系的高度单一,竞争方式的高度单一’”[6]。青年的“45°人生”是对这种社会一体化环境的突围。

(二)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期的不确定性因素

21 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思想观念日益开放。青年一代的生活条件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青年群体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转型剧变。在新旧经济发展模式的交叠过渡时期,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同时,传统产业的人力资源堆积与闲置状况严重。处在中国经济转型阵痛期的青年无法适应社会转型。“创新驱动的社会发展与青年个人能力不适配推动青年盲目‘内卷’以提高个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又被迫‘躺平’以对抗现实的残酷。[7]”

社会转型期的阶层的流动与固化也深深影响着青年群体。阶层的流动和固化是社会结构的一体两面。阶层的流动性,强化了“内卷”的态势。同时,阶层的固化加深了阶层的闭塞,加强了“躺平”的趋势。“财富差距扩大引起的社会阶层固化,不仅限制了社会底层通过个人努力奋斗获取更多社会资源与社会地位的机遇,也弱化了高收入群体通过个人努力奋斗为社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的动力。[8]”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群体面临求学难、就业难、房价高、父母养老、孩子教育等沉重的社会压力,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在青年人的肩膀上。“45°人生”给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可以使得青年在这个时期以一种平稳的心态积极进取,激发青年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的内生动力。

(三)技术环境: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

当今时代,是网络普及化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平台、自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通过反映社会现象、传递社会诉求、激起群体认同,已成为当代青年思想观念交流的精神家园,为构建“共享现实感”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网络流行文化的兴起。

在网络时代,青年是最易受影响的群体,也是网络平台的传播中介。“网络流行文化的泛滥模糊了青年对个人的角色定位,互联网情境渲染放大了朋辈之间的同化效应。[9]”严格来说,“内卷”“躺平”只是青年群体中出现的局部现象,但是,在“羊群效应”的推动下,话题参与意识感强烈的青年看到网络传播的“内卷”或“躺平”的行为,这些类似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他们在与同辈群体的讨论与吐槽中找到了归属感,从而怡然自得地投入“内卷”和“躺平”的浪潮中。此外,随着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一些营销号秉承“流量至上”的发展模式,利用“内卷”“躺平”的概念放大了青年的焦虑感,误导青年的价值理念,使得缺乏坚定理想信念的青年“跟风”地陷入“内卷”与“躺平”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催生下,“内卷”和“躺平”的杂音不断涌现,“45°人生”与“内卷”“躺平”一样,都是基于“共享现实感”并经网络媒体发酵而形成的一种网络流行文化。“45°人生”的出现给予“冲浪青年”一种“清风拂山岗”的毅力,可以使得青年在复杂纷繁的网络世界中,坚定自我。

(四)内在压力:青年群体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困境

“45°人生”是青年群体自我认同、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一种表征性存在。由于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扩大,致使社会思潮多元化、多样化。“文凭社会”“消费主义”“物质社会”“工具理性”“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念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愈加深刻。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对于多元文化的辨别能力较弱,易受不良文化的裹挟,可能产生急功近利、快乐至上等心态。多元的价值观和核心信仰的缺失容易使青年缺乏前进的目标和动力,使青年模糊了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产生自我认同焦虑和孤独挫败感。青年或是在犹豫不决和自我否定中难以进行学业和职业的规划,无意义、无方向地奋斗,最终的结果是“随波逐流”地进行内耗,成为“内卷的代言人”。当青年人产生无力感和失控感时,试图用“防御性悲观”的心态来应对,渴望通过降低自我要求从而舒缓压力。“因此,当青年群体不断陷入‘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的迷茫之中,既想追求自我又无法确定其意义价值、既崇尚独立又陷入孤独与依赖时,便期望通过‘45°人生’这一平衡点,达到缓冲与过渡,来重建自我认同,达到自我悦纳。[10]”

三、“45°人生”的培育理路

“45°人生”是新时代新环境下的一种新的思想趋势,展现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的博弈,做好“45°人生”的培育工作可以促进青年的价值观和行为转变,促使青年在“45°人生”奋起逐梦、破浪前行。

(一)拓展有益的生态环境

竞争是生态的本色,但是这种竞争不是无意义的内部消耗。学校机械化的教学、社会量化的指标、单一的评价方式阻碍了青年创新精神的培育以及全方位的发展,致使青年群体生态位畸形发展。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优化教育生态链。

首先,突出系统性原则。改变教育导向与评价机制,以实现青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实践能力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和评价。坚决克服“五唯”的偏执理念,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正向功能,激励青年重拾学习信心、重燃奋斗动力,促进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摒弃单一的物化标准,要关注青年的兴趣,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科学制定人生规划,明确个人定位,找准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教会青年辩证看待周围事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平和的心态与清晰的认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顺应时代发展,为青年提供更多有益的生态位环境,创造新业态,不断地“做大、做新蛋糕”,促使生态位分离。

最后,注重劳动教育。弘扬“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引导青年更多地关注平凡中的伟大,以在普通岗位取得成就的工匠们为榜样,赞美歌颂在各个领域默默奉献的劳动者,形成积极的劳动价值观。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需要社会托举,给青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开拓发展新空间,释放发展新活力。[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2]”即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宏观调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有序引导社会竞争,加强对恶性竞争与资源争夺行为的管理与监督。不断开拓新的增长领域,突破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拓展、开发有效资源。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要使青年敢于创新,并且拥有创新的能力与动力。“有关政府部门应制定扶持青年群体创新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制定减免创业税收、提供创业资金等,吸引青年群体开创事业。[13]”

“社会应该注重公平正义,打破精英垄断,避免阶层、利益固化。[14]”打通青年上升和发展的渠道,给青年提供更多提高自身能力的平台。做好对青年的社会保障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就业扶持制度、生育休假制度等,用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和政策措施缓解青年在学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

贴近青年,才能理解青年。要建设友好包容型社会,让社会更有温度和情怀,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守望相助,共同创造多元的人生价值实现途径,使得青年感受到归属感、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认同感。

(三)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平台深刻影响青年的价值观,现如今各类媒体为了博取眼球、吸取流量,利用青年焦虑的心态,过分炒作“内卷”“躺平”,导致很多青年产生恐慌和迷茫,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他们的价值观。

国家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网络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预警、监测、管理、疏导,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规范网络账号运营及其发布的内容,约束消极思想观念的传播,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奋进的价值观。“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统治地位的网络话语权,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网络媒体要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承担起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任,拓宽主旋律声音的网络传播渠道,弘扬奋斗精神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挖掘具有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加强宣传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

(四)提高青年自我效能感

青年群体的自我建构是决定其能否在“45°人生”中重塑精神动力的关键,所以,要弘扬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以习近平青年观引领当代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1.弘扬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精神

当代青年其实并不缺乏奋斗精神,而是缺乏坚守核心信念、克服逆境的韧性。高扬新时代奋斗精神,引导青年确立并明确奋斗目标,是引导青年群体直面“45°人生”、塑造自身价值底色的根本出路。要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奋斗史、党的百年奋斗史激励新时代青年,凝聚广大青年的价值共识,使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奋斗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引导青年深刻感受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思想内核,形成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将自己不懈追求的个人梦融入伟大中国梦。

2.以习近平青年观引领当代青年

我们要用习近平青年观引领当代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涵养当代青年价值观,为青年人指明方向。首先,国家要从战略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问题,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共青团工作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突出政治性,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政治担当。要心系青年,做青年的朋友,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其次,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发挥思政课的作用,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政课,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校教师要把握青年的学习数据、个体需求、思想情况和心理情况,通过‘精准思政教育’引导他们觉醒自我意识,进而激发其气势如虹的青春力量[1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解青年的消极情绪,激发奋斗意志。注重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最后,青年要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珍惜韶华、不忘初心、勤于学习。

四、结束语

“45°人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社会心态的典型表征,为我们研究青年亚文化提供了窗口。站在新起点上,实现“45°人生”的良性培育,需要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指引下,从社会大环境和青年主体两个维度共同发力,为青年提供更宽容的社会环境,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青年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志气、骨气、底气。

猜你喜欢

内卷躺平群体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遥远的未来要以现在为代价,究竟值得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