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经济”赋能浙江高水平开放的策略
2023-04-19涂辛瑶
黄 剑,涂辛瑶
(1.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持续三年冲击,局部地缘军事冲突、逆全球化保护贸易趋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等多种效应,对中国以及浙江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结合浙江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地瓜经济”,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能够进一步提升浙江对外开放水平,从而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的严峻形势。
浙商“地瓜经济”的魅力所在,就好比地瓜的藤长到了人家的地里,还向空中伸展吸收阳光雨露。但更重要的是,地瓜最终还是结在自家的地里[1]。对于浙商要不要走出去有不同看法,很多人担心大量浙商向外发展会造成浙江经济“空心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2]。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3]。做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关键是立足浙江实践基础,准确、深刻理解新时代地瓜经济,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4]。内外贸易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也是“地瓜”加快生长的必由之路。要鼓励企业扬帆出海,持续深耕国内市场,构建“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5]。
以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工业化为特点、以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新动能培育为核心的新一轮全球制造业竞争正在全面铺开。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促进多边合作与互利共赢同实现高质量发展一道,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时代主题[6]。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在呈现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平台化、绿色化、区域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构建、重塑与创新,是新时代赋能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7]。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更好地发挥“外循环”的作用,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创新,让“外循环”为“内循环”保驾护航[8]。后疫情时代,中国发展高质量对外开放具有经济复苏前景良好、工业部门齐全、国内市场规模超大、劳动力充足且素质高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有短板、高新技术制造业国内增值率较低、经贸话语权缺失等潜在问题[9]。随着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加速重构,我国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尽快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同时又能与国际经贸规则无缝衔接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机制[10]。
现有研究对于地瓜经济的作用、机理有一定的剖析,认为浙江“地瓜经济”发展壮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立足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统一;同时也表明全球价值链正在重构,高水平开放需要制度、规则、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随着逆全球化趋势上扬、技术革命加速推进、国际规则重塑多变,结合国际形势与浙江实际,运用“地瓜经济”原理赋能浙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地瓜经济原理内涵及当前国际经济环境
1.地瓜经济原理内涵
“地瓜经济”源于2004年8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一文。该文生动阐述“地瓜经济”的原理:地瓜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地瓜的块茎始终在根部,藤蔓吸取阳光、雨露和养分,而块茎更加粗壮硕大。浙江本地的企业就像地瓜,企业跳出浙江发展才能更好。2023年1月,浙江召开“新春第一会”,部署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等三个“一号工程”。2023年5月,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在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会上再一次强调了“地瓜经济”的重要性。
经济的本质在于价值创造、流通、分配和消费,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工业革命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造价值的主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对消费者、替代品、同行业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保证进入到价值循环领域,维持企业生存及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地瓜经济”原理的内涵正是基于价值循环的以上过程,企业立足浙江,通过获取省内、省外、海外各种资源,拓展本省及国内、海外两种市场,创造并实现更大的价值,从而促进浙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企业延伸对省外、海外投资,从而利用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拓展国内、海外市场,进而促进浙江企业总部的发展壮大。
2.当前国际经济环境
2018 年以来,逆全球化保护贸易趋势抬头,突出体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经贸往来不仅对于两国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中国企业每年从日本、韩国进口大量零部件,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大量芯片,中美贸易摩擦必然对相关企业形成贸易壁垒。中美贸易摩擦经多次洽谈未能达成有效协议,从而对中美贸易造成不利影响。按照海关统计数据,2023年1—10月,中国对美国进出口3.86 万亿元,同比下降7.6%。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2.91 万亿元,同比下降9.9%;中国自美国进口9 488.7亿元,同比微增0.2%。相比于2022年中美贸易额0.6%的同比微增长,2023 年以来中美贸易额呈现大幅下降,深层次原因仍然是美国政府持续对华扼制政策,造成中美双边关系仍处于低谷。
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国造成了持续三年的冲击,阻断了世界经济正常发展进程,致使世界范围内需求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产业链供应链局部重构,加之俄乌冲突造成能源、粮食价格一度上扬,均影响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缺失使得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经济发展障碍。中国企业包括浙江企业面临的正是世界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产业链供应链部分重构、贸易壁垒加剧的国际经济环境。
三、浙江扩大对外开放水平面临的主要障碍
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有利于“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当前浙江更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要面临保护贸易壁垒、需求增长缓慢、供应链转移、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产业竞争力短板等障碍。
1.逆全球化保护贸易壁垒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是逆全球化保护贸易思潮兴起的集中反映,特别是中国借助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承接制造业转移、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接全球市场,在需求端、供给侧均得到了高水平提升,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至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 年经济总量占美国的60.45%,从而引发“修昔底德陷阱”危机。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出台关税壁垒、技术封锁等措施,造成中美关系降至低谷,不利于中国企业拓展美国市场。同时由于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影响力,不少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唯美国马首是瞻,造成中国企业的国际环境恶化。自2018年3月份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双方虽然历经十五轮谈判,但是未达成实质性解决协议。其后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暴发阻断了双方的进一步协商,其间虽历经美国总统及美国政府的更迭,但是美国政府坚持并加强了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根本上仍然在贯彻扼制中国的战略导向。鉴于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国企业包括浙江企业在出口欧美市场方面遭遇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障碍仍然是普遍现象。
2.世界范围内需求增长缓慢
外需增长减弱主要体现在欧盟市场及美国市场需求增长减弱。新冠疫情三年的冲击造成世界范围内经济滞缓,人们出行、聚集受到抑制,经济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历经三年的防疫,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短期内仍然无法全部摆脱疫情影响,消费、投资均无法恢复至此前水平,特别是很难毫无顾忌地生活、工作、出行、聚集,将大大影响消费,进而影响投资,造成世界范围内整体需求增长缓慢,不利于企业获取订单、扩大再生产、经济稳步增长。同时,据中国商务部公布数据,受限于持续近两年的俄乌冲突影响,欧盟国家能源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严重,民众购买力下降,导致中国对欧盟市场2023年1—7月出口2.08万亿元,同比下降2.6%(按美元计算同比下降9.1%)。美国自新冠疫情暴发后连续三年发放家庭纾困金,债务总额突破31.58万亿美元,此种情形下不可能无限制持续发放纾困金,必将导致家庭减少消费,市场需求减弱(2023年1—10月中国对美出口2.91万亿元,同比下降9.9%)。以上情况说明不仅中国对欧盟、美国两个主要市场出口额下降,同时也倒逼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出口换汇成本增加,不利于中国外汇储备积累及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且会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欧美国家整体需求增长的放缓必然导致民众购买需求增长放缓,使整体采购量增长放缓,从而导致中国企业包括浙江企业对欧美市场的出口面临下降压力。
3.供应链转移矛盾
2023 年以来,鉴于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部分供应链由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北美、非洲等地,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封锁政策引发美国采购商对采购中国供应链的担忧,从而导致中国企业市场份额的丧失。2023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14%,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7.9%,退居美国第三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出口低于东南亚及欧盟,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国采购商将采购供应链转移至墨西哥。而且,如果中美关系持续恶化,这种转移趋势将会加剧。出口下降的另一个负面效应是倒逼人民币大幅贬值,由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初始时期的6.2881大幅贬值至7.1792(2023 年8 月3 日),贬值幅度达14.17%。这意味着美国的贸易壁垒造成中国企业出口相同量的货物,价值损失了14.17%,需要商业银行多置换14.17%的人民币,影响人民币的内在价值,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剧了国内通胀压力。
4.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经济主体数量日益增多。例如,2022年仅我国新注册企业就超过800万家,总数突破5 000 万家。企业是容纳就业的主体,是人类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主要载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必然带来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态势。这不仅是世界总体趋势,在中国尤其明显。一方面源于中国的国情,包括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另一方面源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包括3 000年以来的经商传统,20世纪90年代全民“下海”热潮,中国人一贯的勤劳和智慧。这些更加催生了中国市场主体数量日益增加,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叠加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5.产业国际竞争力短板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原因在于市场竞争加大,技术迭代、产品更新加快,企业为稳定发展及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在产品创新上推陈出新,从而获取订单。而产品创新、技术迭代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而一旦企业无法在产品创新、技术迭代上取得领先,就会出现国际竞争力短板。目前浙江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方面与世界先进企业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全球价值链中仍然主要处于低端,因而需要向高附加值两端攀升,从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运用“地瓜经济”原理提升浙江对外开放水平策略
“地瓜经济”揭示了开放进步、封闭落后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说明了有效吸收外部资源、充分拓展外部市场是浙江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进一步提升浙江对外开放水平主要在于政府、企业共同发力,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竞争力、多元化市场拓展等四方面进行应对。
1.政府加大开放型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体制优势,核心在于“党管经济”,通过改革开放奠定制度优势。扩大开放首先需要政策引领,加大开放型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企业减小经营成本、坚定国际化方向,从而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可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降税减负、出口退税、电子口岸通关、投融资便利、产业基金杠杆、负面清单管理、人才补贴政策等多方面优惠措施,为企业出口、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创造便利化、低成本经营条件。通过加大对外开放政策支持力度既能进一步明确企业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也能提升企业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坚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跨国经营与投资的信心。
2.加强技术创新支撑
工业4.0 时代,产品竞争的核心在于技术优势。特别是数字技术、AI技术、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商业领域的渗透和运用,更加凸显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政府应加大科创平台、产学研融合的引导,形成各地科技创新的优良氛围,出台鼓励成立科创平台政策,加大对重点科研院所的研发支持,围绕重点产业进行技术攻关,在研发资金支持、研发团队打造、研发人才引进方面加大力度,制定具体措施,形成技术创新支撑。
3.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产品、服务的结合。紧密对接国际市场需求,立足于省市层面科学的产业规划、企业微观层面市场运营,在浙江现有产业基础上,政府层面应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加大产业投资信息透明度,引导资本向传统产业升级、新兴高科技产业投资流动。例如,加强服装、鞋帽、家具、食品加工、玩具、电子电气等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投资,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引导资本流向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重点产业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引进,提升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产品竞争力,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
4.精准定位多元化目标市场
应对贸易壁垒的良策在于拓展多元化目标市场,从而分散单一市场风险。面对部分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浙江企业需要精准定位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特别是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效甄别政治风险及市场风险。通过加强新兴市场的开拓,形成新的出口、投资增长点。
5.打造“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迅速应对保护贸易趋势叠加新冠疫情暴发的重大战略调整,旨在增强自主更生能力、摆脱外部环境风险。浙江需要引导企业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国内资源的获取,在此基础上增加拓展国际市场、获取国际资源的能动性和伸缩度。立足国内市场奠定企业发展的稳定基础,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采取更加机动的策略,有效防范风险,摆脱外部依赖,促成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水平。
五、结 论
“地瓜经济”是结合浙江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提出的创新性基本经济原理,对于浙江应对当前复杂国际经济形势、供应链产业链冲击、逆全球化保护贸易趋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审视浙江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的障碍,包括逆全球化保护贸易壁垒、需求增长放缓、供应链转移矛盾、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竞争力短板等主要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如政府加大开放型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创新支撑、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精准定位多元化目标市场、打造“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赋能浙江的更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