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技能培养的职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2023-04-18周欣然

科教导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校本转型育人

周欣然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1 政策背景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1]。基于此,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育人模式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职业教育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构建社会工作数字化课程体系,培养社会工作数字化人才,是提升社会工作数字化服务技能和实现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路径。

2 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侧重的传统性

职业院校需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契合行业实践特点和符合学生实际关注的育人价值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专业数字化转型,迎接就业新挑战[3],社会工作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注重传统的专业技能水平带来的显性效应,开始转向追求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所带来的隐性效应,然而,当前职业院校社会工作人才的育人模式,仍较多地侧重在提升传统的专业技术水平层面,缺少了对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会工作行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

2.2 行业数字化技能人才需求和专业数字人才输出间的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走向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数字化转型,既有行业专业知识背景又有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技能人才需求与专业数字化人才输出之间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在于,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叠加以新技能新技术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打开了行业对大量数字化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窗口,而数字化人才的供给却未能匹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造成了人才在数量上的结构性短缺[4]。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行业在对人才的需求层面上,以能提供专业的一线服务技能和具备一定项目管理能力的人才为主,在数字化道路的推动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着数字化的转型发生变化,例如社会工作资料的数字化归档,便于后期对服务对象的跟进和对社会工作者的管理及评估,以此规范化社会工作服务过程,实现专业服务资料管理的数据化和科学化[5]。数字化时代给社会工作行业带来新的挑战,更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然而,社会工作教育者、社会工作专家以及从业者在对专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层面上和知识储备上均存在不一致性,这也造成了目前职业院校输出的社会工作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于社会工作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数字化人才需求的现状。

2.3 专业教育者数字化技术能力基础薄弱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转型发展,更是深层次育人理念、育人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6]”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依赖合适的配套人才,没有数字化人才作为支撑,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服务的开展终究是纸上谈兵。相对于理科教育工作者而言,社会工作这类文科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技术能力基础略显薄弱,在整合和创新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较为被动,这些数字化相关的技能短板使得社会工作教育者在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专业固化性[7]。因此,提升社会工作教育者数字化育人思维认同感和跨专业数字化教学能力,构建社会工作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数字化课程开发创新研究,推动社会工作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数字化素养意识的形成,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转型亟须攻克的重要前提。

3 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技能课程建设的路径

职业院校数字课程建设之路,实际是校本数字课程的研发之路。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最早于1973 年在爱尔兰埃尔斯特特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定义,除被定义为是一种课程开发的策略之外[8],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偏向于是一种“课程内容数字化的变革”“专业数字化特色的构建”“数字化技能开发的补充”。

3.1 课程内容数字化的变革:推进社会工作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

“数字化课程是时代的产物,与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传统课程只有不断改进,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教学育人的需要,未来课程的发展已呈现校本化特征,课程校本化是数字化时代,凸显课程特色和优势,实现课程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9]”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应从数字化课程目标的制定出发,充分考虑知识需求、数字技能、专业素养之间的关联,通过课程的研究和设计过程,加强教育工作者数字化意识、丰富数字化技能、提升数字化素养,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为行业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社会发展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补齐行业数字人才短板,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

“课程标准决定课程内容,校本课程内容的研发也应由学科教材转向课程标准[10]”,社会工作职业教育数字化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课程开发与行业发展对数字化人才技能之间的联系,从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优化传统教学标准,完善数字信息化教学资源,展开专业数字化转型模式探索;从数字化服务的视角出发,数字化课程教学内容,展开专业数字化育人路径的实践。

3.2 专业数字化特色的构建:构建社会工作数字化技能实践平台

“数字化教育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教学,还在于通过数字技术和相关实践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社会工作的教学是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专业数字化课程的教学平台也应以适用于实践体验为首要考虑因素。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的兴起和资源的传播是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教育行业的进步。社会工作数字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一方面可依托已有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联合行业组织力量,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化以社会工作元素为主体的数字化案例资源库,创新专业资源建设种类,传递专业知识,扩大专业认知度,推动教师数字化教学;另一方面可与第三方合作,探索数字化与专业服务的结合,如提取数字服务案例中的微表情采样和服务互动技巧分析采样,研发社会工作实践服务过程中的虚拟仿真案例,打造社会工作数字化课堂的沉浸式体验感;再一方面可鼓励学生成为数字化实践中的主体,利用课堂所学数字化技能,结合行业实践,增强学生数字化知识获取能动性,培养专业服务数字意识,创造数字化学习成果,师生共建数字资源,反向激发教学资源活力,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字化实践平台。

3.3 数字化技能开发的补充:强化社会工作教师的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不应该是简单、线性的信息罗列,而应该选择具有结构化,并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的知识。[11]”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在追求和适应数字信息化变革的过程中,也应该保留“专业育人意识”,在“专业化思维”指引下结合“数字化思维”,以能适应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所需的数字化技能为主要教学侧重点,凝练数字化课程知识点,覆盖数字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具备专业特色的数字化技能复合型人才。为建设社会工作数字化技能课程,实现社会工作数字化转型,社会工作教育者也需做出以下两方面的努力:一是自我数字化思维的塑造。社会工作教育者应梳理传统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束缚,建立数字化思维,以实现社会工作数字化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分析和挑选符合当前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技能需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二是自我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社会工作教育者应努力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变革要求,学会接受新事物,主动积极面对新技术,勇敢跳出专业教学舒适圈,进行跨学科实践和研究,参与数字化企业顶岗实践或相关数字软件应用的培训学习,以榜样实践的力量和专业的教学态度,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强化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

4 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课程建设中的伦理挑战与解决策略

社会工作专业数字化转型是专业适应数字化社会发展、突破专业数字化短板、满足数字化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资料的数字化可简化服务对象背景信息收集过程、避免重复收集、提高服务效率、便捷科研者的个案数据收集和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素材获取,但是将这些资料数字化地公开在互联网平台会增加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的概率。因此,在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使用中,需做好平台资源的隐私保护工作,规范共享权限的管理,定期对资源平台进行管理和监督,防止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漏洞,促进数字化平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2],为社会工作服务资料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创建一个和谐、安全的运行环境;在数字化技能课程的建设中,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专业价值和职业伦理,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社会工作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校本转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转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