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微写作探析
2023-04-18周志红
周志红,陈 丽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贵州毕节,551700)
微写作是指篇幅短小的微型化写作。自2014年北京高考卷新编入微写作起,微写作逐渐备受关注,微写作教学也成了语文教育界的热点。微写作是传统写作的一种补充,其短小、精炼、随时随写的特征是写作适应现实生活而不断自我完善的体现,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此,本文具体分析微写作的特点与现实意义,探究其教学策略的构建方法,为语文写作教学的整体创新提供借鉴。
一、特点
(一)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是指微写作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微写作精炼,文字篇幅短小。例如,2014年北京高考中的微写作字数要求仅为150个字。微写作的字数并非固定,一般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字数要求在200个字左右。在字数上,微写作不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写作压力,但在语言表达上,微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字数内清晰阐明观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微写作时必须深思熟虑,运用精炼的文字,精准地抒发感情。同时,在表述文章主题时更要开门见山,避免多余、繁多的文字叙述。综上,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持续地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学生的微写作水平将会有较大的提升。
(二)灵活多样
无论是作文的内容、文本的形式还是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方式,微写作都符合相应的写作要求。例如,作文的内容包括叙事、状物、情感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达等,文本形式包括一封道歉信、一张请假条或一份提议书等,训练方式可以是简短的口语表达、片段写作或某次阅读教学过程中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微写作能够通过灵活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着手,随时记录下学生的灵感,不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三)即时创作
微写作在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在空间上不受太大的约束与限制,只要身边有纸和笔或其他记录方式便可以留存。微写作能够方便学生在生活中及时记录所思所感,没有话题或形式的限制,可以随时记录生活的趣事或抒发自己的情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还会主动思考如何说得更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此外,在频繁的微写作训练中,学生需要留心观察生活,不断积累日常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娴熟的表达技巧与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大作文的创作源泉,微写作的积累能够为大作文写作做好铺垫。
二、现实意义
(一)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1]其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素养包含四大要素,一是语料的积累,二是语感的培养,三是语理习得,四是语言表现。[2]微写作有助于加强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微写作是一种书面语言表达活动,要求用词准确、言之有理,这一写作过程离不开丰富的语料积累和大量的书面写作练习。长期的微写作训练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良好表达方式的习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运用的经验、方法和技巧等。
微写作有助于学生思维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3]微写作的要求是用短小、精准的文字清楚地表意,要达到上述思维能力要求需要作者思路清晰,表达有条理,写作结构合理缜密,这涉及作者思维逻辑、知识输出等方面的素质。微写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想,拓宽视野,锻炼和提高思维逻辑能力。
微写作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审美素养的培育要经过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四个步骤。微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以精炼的文字为载体,以形式上的结构美为辅助,要求内容上的文字美。微写作促使学生在创作时以美为取向,进行审美鉴赏和美的创作。每次微写作的创作过程都是一个发现美、创作美的过程,也是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健康审美意识熏陶的过程。此外,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微写作教学过程也是让学生感受文字美的过程,是指导学生用汉字进行美的创作过程。在创造过程中,学生会感受不同文字组合在一起的魅力,并用优美的汉字传承文化,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
(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不愿写、不知如何写、不知写什么是学生排斥写作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身边的人与事不够留心。以即时创作为主要特点的微写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问题。第一,微写作篇幅短小,不需要大段的时间,能够减轻创作负担。相比于大作文,微写作将写作小而日常化,不用集中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创作,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同时,通过长期的微写作训练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后,学生会及时记录生活中的现象或感悟,能够积累丰富的内容和多元的表达方式,因而在写作过程中文思泉涌,作文的内容也会逐渐自然、丰富。第二,基于生活情境的微写作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场境。学生由被动完成作文任务转向了主动表达,能够更有动力地完成写作练习,在作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第三,以自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微写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通过多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创作,与他人互动讨论,交流不一样的观点,学习从彼此的角度看待问题,获得双向的生活经验。第四,微写作灵活多样,给予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于命题作文,微写作的形式和内容对学生们的限制与约束更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综上,微写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内驱力,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构思创作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三、教学策略建构
(一)持续激发学生微写作的兴趣
兴趣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微写作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维持学生的微写作兴趣。
第一,开展微作文展示和竞赛活动。中小学生比较在意教师和其他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多数学生渴望展示自己的作品,渴望被大家关注与认可,因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开始的前3—5分钟内组织学生开展微作文课堂交流活动:先由微写作评价为优秀的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其他学生给出相应的点评与建议,与该学生交流讨论,最后教师收尾,进行整体评价。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其在写作方面的优点得到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认可,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微写作的热情。除课堂展示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展示学生的微写作作品。教师组织微作文竞赛活动后,在班级图书角上处展示活动中有趣、新颖、精彩的微作品。这些展示活动能够让大部分学生获得成就感,学生在阅读作品时也能够学习他人写作的长处,有效提高自己的微写作能力,在点评与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营造活泼的微写作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立一个文化墙,供学生自由粘贴自己的作品,鼓励全体学生在不同的作品下跟贴。教师应尽量避免对学生微写作的主题与形式过多干涉,要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视角或形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方面,当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没有过多的约束与限制时,学生写作的主题多是活泼的、自己感兴趣的,这能促使一般意义上的“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另一方面,在彼此的跟贴中,擅长进行微写作的学生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学生间互相交流写作的看法,在班级内会形成良好的微写作互动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微写作兴趣。
(二)微写作教学设计科学化
科学化的微写作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微写作教学。科学化微写作教学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微写作与该阶段大作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微写作能够锻炼写作技巧,大作文需要的所有写作技巧可以通过微写作进行锻炼,因而微写作的设计不可太过碎片化。教师可以参照大作文的写作要求,在大作文教学前研读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对其进行梳理、整合、重构,将教学指导和实践巧妙地融入微写作练习,并写入作文教学设计。此外,在指导学生的微写作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写作技巧,将其微写作扩写为大作文,再对学生的大作文进行批阅、讲评和指导。教师可以选出较为典型的微写作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扩写,也可以在大作文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让学生练习微写作。在相互的转化练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衔接起大作文和微写作。第二,微写作课程之间需有逻辑关联,由浅到深,由低到高,建立起纵向的习作训练进阶过程。教师应为微写作教学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包括学期和课时等内容。计划中除了要有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等常规内容,还需要对微写作的具体练习内容做出详细安排,例如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训练的时间和安排。教师的教学计划应只规定大概范围,不局限小细节,鼓励学生在自由发挥想象的同时把控方向。只有这样,教师在微写作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随意教学和盲目教学。
除了整体设计微写作教学,每一次的微写作教学内部也需要科学设计。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是要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年龄学段、心理特征等,结合微写作主题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完成微写作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微写作教学时,应当预设情境,使学生把握写作的大概目标。教师给定了较为具体的目标后,学生才会有思考方向。第二,要有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并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设计。在微写作教学中,教材是蕴含着丰富例子的资源库。教材上的文章文质兼美,教师可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欣赏和揣摩,让学生模仿教材中的典型例子,将作者的写作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第三,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锁定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推测本堂课的写作内容,使学生领悟简短词语的含蓄微妙或直观精切。第四,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有效讲解、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及时点评三者结合,根据具体目的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五,要有简洁的教学过程。教师进行微写作教学时,要在保证学生能够明晰微写作目标和任务标准的同时,也要做到叙述简洁、高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悟用词精炼的重要性。
(三)强化微写作过程指导
微习作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写作形式,需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主题或思想。教师开展微写作教学通常包括以下过程。第一,确定主题或写作内容。微写作仍然需要围绕某个较为具体的主题或情感展开,即给学生提供一个展开想象的方向。第二,抓住关键切入点。微习作字数有限,一方面,教师需要锻炼学生准确抓住问题或主题切入点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写作问题,让学生在微写作中也能接受针对性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反复推敲。微写作字数较少,每个词语都很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完成写作后反复推敲,去掉不必要的词语和句子,选择更精准的语句,确保语言的精炼。
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部分学生认知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知道要写什么但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情况,因而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构想。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等方式,确定好中心主题,让学生围绕中心点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主题,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以此帮助学生锻炼写作思维。若是学生在写作时对具体的问题难以下笔,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找出解决策略,指导学生破除困难进行写作。例如,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学生在写了某一个表达心情的抽象词后就难以继续。此时,教师应针对“如何描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开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人物面部表情和行为动作,以及人物背后的语言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能的最好契机就是学生遇到某一具体的写作困难时,学生在进行微写作训练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维状态。
(四)注重微写作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微写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而过程性评价中的素质提高方面在微写作评价中尤为重要。微写作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微写作时,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资料获取情况,关注学生的典型习作及其对习作的自我修改。评价应当做到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尺度、评价方法的多变。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不单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成长。在微写作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家长批改等多元化的批改方式,结合学生具体微写作作品,提出修改建议,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创新。这些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写作的兴趣。
此外,教师的评语应注意其示范性。教师给学生微写作的评语本身也是一篇微写作作品,因而需要客观、具有感染力,在字斟句酌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教师用心的评语能够使学生感到被重视,对需要改正的地方也能虚心接受。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写作中的优点给予肯定,还要指正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详细告知学生修改方法。在双方的用心之下,学生不但能够提高其习作兴趣,而且能更加积极地思考如何完成一篇佳作。
微写作是新时代的产物,逐渐成为写作教学中的新生力量,为传统写作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微写作教学设计,认真构思微写作指导方式,通过引进教材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微写作教学的持续改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