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桂林市育才小学为例

2023-04-18蒙海燕

教育观察 2023年35期
关键词:劳动课程教育

蒙海燕

(桂林市育才小学,广西桂林,541004)

一、引言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同年7月,《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意见》《指导纲要》的出台,拉开了全国大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的帷幕。但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也不容忽视。如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出现包办代劳或有酬劳动的现象,导致劳动教育成为依附于应试教育的“存在”。部分学校的领导或教师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等同于劳动知识的灌输,或将学科类课程的讲授方式简单运用到劳动教育过程,只对劳动知识进行单向讲解,忽视了学生劳动过程的体验性、情境性和生成性。[3]这样的劳动课程流于表面,甚至存在“以劳代罚”的现象。同时,随着大数据、数字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便捷让学生缺乏户外的真实体验,导致“流流汗”“弯弯腰”的行动力大大降低,部分学生严重缺乏动手能力、做家务能力。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城市中心的学校不同于县城或乡村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较小,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有一定困难,学校周边也很难找到养殖场、农田或果园等劳动实践基地。城市学校如何落实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通过何种途径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以桂林市育才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基于学校开展的至美劳动课程,探究城市小学开展劳动课程的实践路径。

二、意义

劳动改变了人类社会,劳动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劳动知识、劳动技术素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一)重塑劳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呼唤

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在一起,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3]目前,劳动教育仍是五育体系的短板,因此,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更高水平的劳动教育体系刻不容缓。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使其成长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可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提升劳动素养是学生立足社会生存的重要抓手

劳动的内涵是实践、参与和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从小多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劳动技能,既是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外在要求,也是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和发展的内在追求。加强劳动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和主动创新的意识,而且能提升自主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实现从儿童向“社会人”的转化,让学生拥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劳动素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劳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会健康生活,提升审美能力,懂得责任担当,领悟实践创新,这有助于培养会当家、会服务、会探索、会创新的现代化学生。

三、途径和方式

我校围绕“劳动至美”的理念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探索以“学做联创”的实践途径,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

“学做联创”中的“学”即是学习,“做”即是实践;“联”是指联合、携手,“创”就是“创新”。我校一直践行陶行知“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把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用“以劳育人”“劳动至美”理念,构建“学习—实践—联合—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实践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不断学习、积极动手操作,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入手,注重劳动技能的综合运用,发展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以达到劳动至美的境界。

(一)整合劳动课资源,丰富劳动课堂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5]

1.开发《校本劳动课程指南》

我校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劳动课程指南》,用以指导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课程。依照《校本劳动课程指南》,每周的劳动课不仅让孩子们打扫卫生,进行大扫除,还把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劳动技能的培养和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融入其中。例如,一年级的整理课桌是通过竞赛形式指导学生学会收纳,懂得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通过晒一晒、评一评的形式在班级播放学生自己在家整理书桌的照片或视频,并评选班级整理小达人,这有助于学生劳动卫生好习惯的养成。四年级的钉扣子是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各式各样的扣子,学会将其分类,随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微课讲解穿针方法,再通过做一做、赛一赛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双眼扣子、四眼扣子的钉法。

《校本劳动课程指南》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劳动实践中所学知识改善环境,美化生活,让学生懂得劳动创造美的内涵,有利于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同课异构,打造快乐课堂

劳动课教师积极进行年级组集体备课,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教学研讨。每学期全校进行一次同课异构,邀请各教师观摩。例如,A教师在全校进行公开课“美化教室”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后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在自己班级同上一节“美化教室”的劳动课,教师和学生利用一节课时间一起动手布置本班教室。最后,由德育处对各班教室设计进行评比。这样的教学形式把劳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劳动习惯、热爱班级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又渗透了爱班、爱校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最终达到劳动至美的教育目的。

3.学科融合,渗透劳动教育

我校倡导教师将劳动教育融合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中,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会劳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例如,科学教师通过录制微课,带领学生学习凤仙花的种植、豆芽的生长,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指引学生感受种植的乐趣。道法课教师在“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中,邀请学生家长录制工作小视频,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工作情况。教师课前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状况,在课堂渗透劳动光荣的观念,让学生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劳动美化生活的理念,教育学生从小爱劳动,尊重劳动,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开展主题劳动教育,强调长期、坚持

劳动教育具有系统性,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只有长期的劳动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能力。

1.开辟“至美园”,定期进行劳动实践

我校在校园使用面积紧张的情况下,开辟空间打造“至美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虽然“至美园”面积不大,但学生可以种养玫瑰花、小雏菊、凤仙花等植物,并撰写观察日记,认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和自己的劳动实践感悟。我校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长廊,让学生亲身绘制“十德立人”文化墙,描绘不同荷花姿态,打造“廉洁教育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2.成立工作坊,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所

我校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外界的帮助下成立了涵品刻画工作坊和国画艺术工作坊。作为城市学校,新场域的设置开拓了劳动教育实践新基地,引导学生运用劳动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发智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两个工作坊的成立充分发挥了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设计劳动清单,利用寒暑假进行实践体验

我校根据《桂林市中小学生劳动素质评价方案》,结合劳动课程的10个任务群内容,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和“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4个方面设计适合学生各年龄特征的劳动清单,让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具科学性。

劳动清单按照年级设定学习内容,每年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同一小区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实践,也可以以请教家长、教师等形式进行,还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学习一项劳动技能。例如,以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学生重点学习收拾书包、削铅笔、系红领巾、系鞋带、穿衣服、叠被子等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养爱劳动、讲卫生的品质。以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重在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习收纳整理、做简单的饭菜、洗衣服、种植花草、养殖小动物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以五、六年级为第三阶段,学生不仅要完善生活技能学习,还要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如打扫社区、街道,去敬老院送温暖,变废为宝,宣传家乡美,制作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发明等,初步形成服务社会、改造世界的责任意识。

4.结合传统节日,丰富劳动实践

我校注重借助节日活动,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参与适合的劳动,增强劳动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妇女节开展“浓情三月 感恩父母”活动,让学生做一件小手工或一件家务活,用行动表达对妈妈的感恩。在植树节开展爱绿护绿植树活动,倡导学生和家人用身体力行护绿爱绿。在端午节开展“跟长辈学一门技能”活动,让学生在了解节日风俗的同时学会做香囊、包粽子。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由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得来,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思想。

5.打造校园、家庭新场域,感受劳动美好生活

我校打造劳动教育新场域,充分利用美化家庭环境、营造校园氛围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提高生活品位。学生可以在假期参与家庭大扫除,通过贴春联、剪窗花、利用废旧物品做小装饰品等来美化家庭环境。例如,有学生学习插花布置家庭一角,也有学生参考网上用橘子做冰墩墩造型的视频图片,利用其他材料做出冰墩墩、雪融融来装点自己的家。

我校本着“让孩子站在校园中央”的育人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美化中,打造学校的“五爱文化空间”。例如,我校每年开展做纸雕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把学生制作的大型纸雕作品展示在“故事梦工厂”空间。创作长廊、绿化角、经典阅读空间等地方都摆放着学生的手工作品、创意作品。这些作品会定期更换,学生的手工作品展示在学校,为校园环境增添色彩。这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会生活、会创造的劳动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

(三)利用社会资源,家校携手,开展劳动教育

1.开展“阅历人生”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把劳动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校定期组织各年级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去观察、体验、实践。例如:我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到桂花公社参观,听桂花的故事,学做桂花糕、桂花饼;组织三年级学生参观桂海碑林,学习篆刻,拓印;组织四年级学生去农庄生态园学做南瓜饼、学习手推车运输,体验劳动的乐趣;组织五年级学生到工业研学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流程;组织六年级学生到桂林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学习、体验等。

2.寻找身边劳动榜样,加强家校共育

第一,家校合作,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我校注重联合家庭、社会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每年五月中下旬,我校都会开展弘扬优良家风的家长论坛,旨在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言传身教,勤廉持家,给孩子做榜样。我校利用五一劳动周、寒暑假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担当、积极参与一些简单烹饪、家庭清扫、垃圾分类等必要的家务劳动,同时让家长把学生劳动中的身影拍照、录像,在班级群里分享,利用学校公众号进行宣传。

第二,邀请最美家长、劳动模范进校。在迎国庆联欢活动中,我校邀请桂林市劳动模范给学生作报告。在开学典礼上,邀请最美家长讲述自己的职业体会。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身边亲人在各行各业爱岗敬业的情境。例如,某学生母亲是医院的护士,这位家长给全校学生讲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第一线中的工作经历;另一名学生的父亲在消防支队工作,这位父亲讲述了自己工作中最难忘的瞬间。学生可以从身边的普通劳动者身上感受劳动的不平凡,增强劳动服务意识。

第三,开设亲子课堂。我校每学期邀请家长志愿者进班级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例如:在端午节,有的班级邀请家长教学生包粽子,做五色糯米饭;有的班级邀请家长讲解香囊的作用,教学生认识中草药,学做香囊;有的班级邀请家长教学生编织五彩绳。在亲子课堂中,学生既能感受到端午的习俗,又能得到动手锻炼,掌握一些劳动技能。

3.强调公益服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在每年的寒暑假,我校提倡各班分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例如,每年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行动,清扫街道、上街进行交通疏导;与社区联合,到养老院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到漓江边进行“为母亲河洗脸”环保行动;走进社区书写春联、开展包汤圆活动;联系周边企业参观访问等活动。在这些体验过程中,能够启蒙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感受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四)创新劳动学习方式,融入评价机制,推进劳动课程实施

1.利用“美时美刻——谈天说地一刻钟”形式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校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开展了“美时美刻——谈天说地一刻钟”系列活动。该活动引导学生转变角色,由学生变成教师,围绕一个主题给父母讲课。画思维导图、给父母讲课的形式能够让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观念意识深入学生内心。 以“讲劳动”主题为例,为了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先利用班会给学生讲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劳动的认识,接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自己讲话的内容要点。回家后,学生转变为教师,给父母上课,表达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家长可以录制视频,学校将优秀的视频刊登在微信公众号上。学生讲课的主题包括“我给爸妈讲珍惜劳动成果”“我给爸妈讲节水”“我给爸妈讲吃苦耐劳”等,通过转换角色的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

2.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向上而生,向美而长

我校注重对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渗透五爱至美评价机制,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劳动综合评价,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我校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为期21天的清新美丽行动,规范学生的劳动行为。例如,围绕“卫生、劳动”开展“净美之星”评比活动,提出“让我们每天与最美自己相遇”的行动口号,倡议学生从仪表、行为、语言、心灵四个方面呈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做到个人仪表整洁、清清爽爽,在班级里,人人爱劳动,注重保洁,在家里,能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的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个人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加强了对学生劳动品质的磨炼,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

3.利用创学周,加强“五育融合”,深化“劳动教育课程”

我校每学期会利用一周时间全面开展“五爱至美课程”,将该活动取名“创学周”。该课程包含十德立人、经典涵品、国画养慧、足球至强、创意至美等内容。例如,十德立人课程结合“勤、廉”二字开展“我讲勤劳”的视频展播、我是劳动小达人挑战赛、围绕“廉洁”给爸妈写一封信、制作光盘行动小桌卡等形式多样的课堂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观,懂得勤俭光荣、浪费可耻,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美德。创意至美课程探索“鸡蛋撞地球”的奥妙、利用环保材料制作铜鼓、制作美丽田园模型等,融劳动创作、科技实验于一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可以为生活带来的美好。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我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城市学校的特点,通过“学做联创”的途径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在学习、实践中加强融合创新,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劳动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