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实热点事件的情境类地理选考试题备考策略
——以2023年1月浙江地理选考综合题为例
2023-04-18应水祥
应水祥
(绍兴市高级中学)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情境是问题的载体,现实是情境的来源。地理综合题考查的一大特征是选取基于生活的、生产的、学术的情境来创设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考试功能,并助力于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这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但由于此类试题从地域、要素、时段、联系等多维度融合,对学生而言考查要求较高。本文以2023年1月浙江地理选考综合题为例,分析基于现实热点事件的情境类试题的考查特点、解答难点、突破要点,以期为此类试题的有效复习备考提供借鉴。
一、考查特点及解答难点
地理作为一门与现实世界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各类考试命题也喜欢将热点事件作为情境融入到试题中,如2023年1月浙江地理选考第27题以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的“主汛期反枯”、大面积干旱这一热点事件为背景,通过情境创设,考查相关问题。原题如下:
【例1】(2023年1月浙江选考,27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2022 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第27题图
(1)分析长江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
(2)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说出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
(3)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下面以此题为例分析基于现实热点事件的情境类地理试题的考查特点及学生解题存在问题,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第27题考查特点及学生解答难点
第27题基于2022年夏季全社会关注的长江流域出现的“主汛期反枯”、大面积干旱这一现实热点事件(此事件被选入2023年1月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2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以此为背景创设情境,考查了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沿江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为什么单靠上游水库调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的农业缺水问题等三个子问题。以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为背景,考查地理成因、综合影响、应对策略。
将热点事件融入到地理综合题中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是浙江地理选考试题的一大特色。时事热点事件是现实生活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连接点,可以用热点事件拉近学生知识与现实间的距离,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热点事件相关的地理问题,如2022年6月浙江地理选考第29题基于教材中区域联系的具体表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之西电东送,通过输电来解决我国发电和用电之间区域不平衡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事热点——国家大力倡导储能建设,来解决发电和用电之间时间不平衡的矛盾,使能源的时空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匹配。三个小问分别从输电储能的背景、储能的区位条件、储能电站建设的效益三个角度进行考查,从思维链来看考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影响”,侧重于地理较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聚焦热点问题——能源问题,从能源分布与供需关系、能源调配与方式选择、能源战略与意义分析考查学生基本区域认知能力,运用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理解重大工程背后所体现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这些试题设计得简洁而不简单,基于热点事件围绕某一地理主线,采用递进式的问题设计,综合考查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例如,热点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应对的策略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意识到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学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教—学—评”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热点事件具有以下功能。
(一)以热点事件为情境契合“一核四层四翼”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考试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构成。一核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并将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考查融入其中,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地理测评内容体系,较好地践行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学生通过热点事件深入思考青年与国家、时代的关系,紧密结合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爱国情怀的案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以热点事件为情境契合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热点事件传达着一定区域内(或区域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信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区域不同,所传达的地理信息也独具特色。热点事件也是发生在特定地理环境下自然和人文综合影响的产物,以现实热点事件来创设情境作为试题考查载体,阐述各地理要素在热点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解决真实复杂的地理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对热点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进而理解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影响,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三)以热点事件为情境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的是真真切切在地球上不同区域过去、现在、将来所发生过、发生着、将发生的事,故地理事物有复杂的纵向、横向的关联性,具有宏大的时间观、空间感。热点事件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全社会关注度高的某地、某时所发生的某事,以热点事件来创设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从热点事件中分析可以承载的系统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度分析。
二、备考策略
地理学考查对象即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系统环境与人类活动,人地关系是考查的主线和核心。当今时代是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但人们能关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承载热点的信息自然会得到人们更多关注的目光和思索的热情。相应的试题既要关注课本知识,又要融合课外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极引导,培养意识
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能主动关注发生在身边和世界的热点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作出示范,进行引导。比如汤加火山爆发后,可以网络搜索一段几分钟的相关短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了之后会深受震撼,此时教师可以适时进行追问。让学生从地理视角,考虑围绕汤加火山可以考查哪些地理问题。学生会说,汤加这个国家在哪里(区域认知)?汤加为什么多火山,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地理思维)?以前有没有爆发过,以后会不会爆发,附近有没有其他火山,会不会连锁爆发(时空尺度)?火山爆发对汤加有什么影响,对全球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后有什么技术手段能检测或控制火山爆发,怎样采取措施防灾减灾(地理实践力)?可以按照下列地理研究方法开展(图1)
图1 热点事件的地理学思考路径
(二)主动关注,综合分析
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逐步养成主动关注热点事件的意识,会逐步有意识地主动去关注社会所发生的热点事件,并能综合地分析出热点事件所承载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演化。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去选定最近发生的最引起他们关注的与地理相关的时事热点事件,可以侧重于某一方面(如发生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影响)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小组成员还要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并作出解答。这样就会促使这些小组同学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在关注时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对热点事件问题本身及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的全面理解,提升发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升地理素养。
(三)精准练习,提升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很重要的方式是考试,考试具有旗帜和导向的功能。教师在备考时可以将试题按照热点事件归类并整理成专项训练。如重大工程(交通建设、能源调配)、资源与环境(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暖)、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区域合作与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海洋性质、海水运动、海洋资源)……通过专题训练,提升学生解决基于热点事件类试题的应试能力。
(四)尝试命题,双向驱动
学生难以全面解答综合题,其根源在于其与命题者信息不对称、思维不对等、立场不对应。对学生而言,要有效理解和解决问题,一是能置身于情境之中,我们常说感同身受,置身其中,才能有效感知事情的来龙去脉、时间演变、空间联系、综合影响;二是能进行角色转换,以命题者的视角基于热点事件来创设情境命制地理试题,在对材料进行选取与提炼、对设问进行创设与整合、对答案进行梳理与打磨的过程中理解命题者提供材料的良苦用心(精简、有用、丰富)、创设问题的精准指向(切口小、限定严)、限定答案的严苛要求(精准、简洁、科学、规范)。笔者以北溪1,2号爆炸这一热点事件(背后是俄乌战争)为例,提供相关材料,命制以下试题: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北溪2号”管道是一条与“北溪1号”平行的、跨越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系统,总长1 224千米,原计划于2019年底投入,俄罗斯能向德国每年输气550亿立方米,再由德国输往其他欧盟国家,满足欧洲10%的天然气需求,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建成输气。近些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多次危机已经损害了欧洲的能源安全。2022年9月底,两条管道发生至少3处大规模爆炸,释放约30万吨甲烷气体,将酿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温室气体泄漏事件,专家担心如此会加剧全球变暖。
材料二下图为波罗的海地理位置及“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1)“北溪2号”经过的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请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2)请分别简述“北溪2号”的修建对俄罗斯和德国的有利影响。(6分)
(3)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专家担心“北溪2号”天然气泄漏加剧全球变暖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1)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周边陆地河流众多,流量较大,对海水稀释作用强;海域闭塞,与外海通道较窄较浅,受周边高盐度海水影响较小;反复融冰和结冰,导致表层海水盐度降低。(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
(2)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增加天然气出口量,提高经济收益;(1分)带动开发利用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1分)
对德国: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过境费,提高经济收入;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对其他地区天然气资源的依赖。(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3)天然气是一种温室气体;(1分)天然气泄漏导致大气中甲烷浓度增加,其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放出的红外线,导致大气增温;(1分)并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加剧全球变暖。(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