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先河 烛照后来
2023-04-18汪灵犀
“汪辜会谈”30年来,两岸同胞推动交流合作,各项交流从无到有,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两岸交流格局。
作为“汪辜会谈”的直接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谈起多年前的歷史往事,耄耋之年的邱进益先生还是难掩内心激动。他说,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时,在新加坡海皇大厦,当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伸手越过会议桌,紧握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场的许多人都热泪盈眶。因为对两岸的中国人来说,这一刻来得太不容易了。其时,邱进益的职务是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
跨越台湾海峡的历史性握手
“‘汪辜会谈首次实现两会领导人直接见面会商,也是两岸高层人士的第一次正式会晤,两岸接触对话的大门从此打开。”邱进益说。
令人意味深长的是,这次会谈竟是从中国的国粹—京戏谈起。海协会前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回忆说:“辜振甫先生从小就会唱京戏,对京剧研究甚笃,他曾对我说他锻炼身体的秘诀就是一个礼拜唱两次京戏,因为唱京戏可以增加肺活量。笑容可掬的汪道涵先生虽然不会唱京戏,但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深厚。两位老先生显得十分相熟,相谈十几分钟后,新加坡方面请双方下楼到四层会场。”
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还清晰地记得,4月29日上午举办签署协议仪式的大厅里挤满了200多名记者,汪、辜两位老先生签字时,孙亚夫前方照相机的灯光闪烁不停,持续了好几分钟,记下这历史性的一幕。他说:“我当时比此前更直观、更强烈地感受到,这次会谈虽然定位为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所谈的议题也受到不少限定,但其意义与影响远远超出了会谈的定位和议题。”
为了体现两岸的“平等”,新加坡特别安排双方分别乘坐两部电梯。进入谈判会场后,记者们希望他们先握手照相,再开始会谈。汪道涵高兴地站起来将手伸向对面的辜振甫。“当两位先生隔着长方形会议桌相视而笑,相互伸出手—终于实现了两岸高层人士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那种经过战乱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欢的场面,让我有一种‘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觉。”唐树备说。
就这样,会谈在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双方坦率地陈述了各自的观点。汪道涵用40分钟论述了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直接“三通”等8个具体问题。辜振甫则就两会联系合作、共同打击海上走私、犯罪以及两岸经济合作、青少年和科技文化交流等问题谈了看法。
当天晚上,在新加坡董宫酒店,汪道涵伉俪宴请辜振甫伉俪。饭店巧妙地将两岸同胞之情嵌入九道菜名中,两会人员在一起出席宴会就是“情同手足”,双方同是“龙族一脉”,今夕是“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合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身体健康、“万寿无疆”,并祝“兄弟之谊”能“三元及第”“前程似锦”。唐树备感慨,“大家在谈判桌以外非常和气,友善。毕竟大家同属中华民族,都讲中国话,都有同样的爱好:喝白酒、饮茶、吃中国菜。”而这恰恰体现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开创两岸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尽管会谈气氛融洽,但两岸开创新的交流局面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一波三折,充满坎坷。
“那时海峡两岸已隔绝了40多年。当时的时空背景下,台湾岛内有反对的声音,民进党杯葛、抗议不断,还有几个人到新加坡闹场,谈判团队背负极大的压力。”邱进益直言,赴新加坡前,他们得到的指示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整个团队小心翼翼、精心设计,工作做得很细。
“当时的一些安排,今天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却是会谈之必要。”邱进益回忆,比如使用长条形谈判桌,双方代表人数相若、对面而坐;四份协议,签完两个换一下座位;个别用语,如大陆叫知识产权,台湾叫智慧财产权,都写进协议。繁体字文本叫“辜汪会谈”,辜老签字在前,简体字文本叫“汪辜会谈”,汪老签字在前;落款时间,月、日没问题,年份空白,各自拿回去填。诸如此类的这些细节,渗透了双方很多心血,体现了妥协的艺术。
作为当年邱进益的谈判对手,唐树备也坦言谈判在经济议题上进行得很辛苦。在去谈判之前,海协会给汪道涵会长起草了一个发言提纲,内容包括大陆怎样保护台商的正当利益,怎样加强两岸能源、高科技方面的合作等。比如项目合作方面提到,大陆要搞三峡工程,台湾如果愿意,可以来合作;高科技的合作则谈到两岸合作研究、出版物交流和零配件的标准化问题。此外还有青少年交流、新闻界交流等等。
虽然大陆方面阐述了诸多的合作意向,但台湾方面不肯落实下来。在会谈的最后,双方达成这样一个协议,即“双方同意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唐树备表示:“不管怎么说,台湾方面同意要加强经济交流,而且写明这种交流应当是‘互补互利的,这也算开了一个好头,这应该是1949年以后两岸第一次在经济问题上达成的协议。”
虽然没有达成具体的协议,但两岸经过几十年隔绝之后,都同意要加强经济交流合作,而且还约定能源合作、高科技合作等一些具体问题以后再谈,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这对想赴改革开放热潮下的大陆投资的台商,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后来甚至出现了一个台商投资大陆的高潮。
启迪两岸关系的现实和未来
“‘汪辜会谈虽然是由两岸双方分别授权的民间团体领导人进行的会谈,但却是两岸关系演进40多年的一大突破。其最主要的精神财富,是揭示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意义,双方确立共同的政治基础,即可以通过商谈逐步解决问题,改善发展两岸关系,造福两岸同胞。”孙亚夫认为,“汪辜会谈”在处理两岸问题上展现出的智慧以及经验,对今天我们处理两岸关系来说仍是一笔厚重的资产。
虽然在“汪辜会谈”后两岸关系遭遇李登辉“两国论”等逆流,两会协商中断10年之久,但终于在2008年迎来复谈,两岸关系再开新局,饮水思源,“汪辜会谈”正是掘井人。秉承“汪辜会谈”的精神,2008年以来,海协会、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共举行了11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23项协议,达成诸多共识,为加强两岸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推进两岸关系制度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实现自1949年以来的首次会晤,将两岸关系和政治互动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深化。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两岸定期客运航班总班次增至每周890班。2015年两岸人员往来规模翻了一番,达到985.6万人次;两岸贸易总额达到1885.6亿美元的新水平。如今,两岸协商的众多成果已经并将继续使两岸广大民众受益,支持两岸开展平等协商已经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已经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
事实充分表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存在的问题,探寻合作道路,携手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坚定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就是对‘汪辜会谈的最好纪念。”孙亚夫指出,虽然自2016年5月以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致使两会的协商机制中断,但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民间交流走深走实,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正是出于对祖国大陆的向往、对两岸同胞走亲走近的期盼,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到祖国大陆学习、工作、生活、创业,融入这片热土,实现人生梦想。
放眼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大势澎湃向前。“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个插曲。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谁也阻挡不住。”唐树备说,“汪辜会谈”所彰显的一个中国原则,所展现的和平精神、包容精神、平等精神,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和价值。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