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窗外》升格指导
2023-04-17李仰臣
□李仰臣
原文展示
窗外
□李晓琪
不经意间,就到了九月。
一个星期天下午,我端坐在书桌边,看着眼前的作文题目——“窗外”,不由得转头看向窗外,观察正对窗户的那棵桂花树。
这棵桂花树很高大,枝叶十分茂盛,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此时,秋风从窗前拂过,窗外秋虫鸣唱,桂花仿佛在窃窃私语。不知不觉间,我仿佛进入了一片澄澈空灵的天地中。
本段描写桂花树时一笔带过,缺乏相关细节描写。
听父亲说,这棵桂花树是他亲手所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冬去春来,夏归秋至,在父亲的精心浇灌下,桂花树茁壮成长。
后来,桂花树屡遭磨难,其中一次险些“香消玉殒”。那是一个夏末秋初的夜晚,邻居堆放在我家院墙外的一个大柴草垛突然着火,火借风势,顿时浓烟滚滚。从着火至火被扑灭仅一顿饭工夫,偌大的柴草堆就被焚为灰烬。这次大火也殃及到我家这棵桂花树,它的半边树干都被烧焦了。我们一家人都很着急,以为它肯定被烧死了。谁知第二年开春时,棵棵嫩芽竟悄无声息地从枯枝下方钻出来,绿油油的,焕发着生机。
秋风吹过窗外,桂花树发出飒飒的声音。我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不停地向窗外张望。不知为何,忽然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父亲的面容。父亲的一生,也如这桂花树一样历经磨难……
此处由树及人,点明父亲和桂花树之间的相似点。不过,由于习作没有讲述父亲的具体事迹,显得有些空洞。
看着窗外这棵桂花树,我提起笔,开始写作文……
结尾稍显突兀,应衔接自然,将桂花树和父亲作对比,揭示习作主题。
编辑诊断
习作以窗外的桂花树作为写作对象,描述了其外形特点,以及其经历磨难、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表达了小作者对桂花树的喜爱之情。然而,习作对这棵桂花树缺乏细致、生动的描写,且立意普通,内涵肤浅。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小作者进行如下修改:
1.增添细节描写,使桂花树的外形特点更为鲜明。比如:第三自然段应对桂花树进行多角度的、细致的描摹,借助多种修辞手法突出其生机与活力,为后文抒发情感做好铺垫。
2.巧用象征,赋予习作深刻的内涵。文中的桂花树和“我”的父亲都曾历经磨难,修改时可详细叙述父亲的经历,并运用象征手法,借桂花树赞美父亲,使习作内涵更深刻,立意更高远。
窗外
□李晓琪
升格佳作
不经意间,充满凉意的金秋九月又到了。我端坐在书桌边,面对“窗外”这个作文题目,不由得倚在蓝色的纱窗边,转头看向窗外,观察正对窗口的那棵桂花树。
开头照应题目,引出写作对象,巧妙而自然。
这棵桂花树苍翠挺拔,枝叶繁茂,如同一把撑开的、巨大的伞骨。每年春天,它的枝丫上都会悄无声息地冒出嫩叶,好像婴儿柔嫩的手掌。慢慢地,到了中秋节,桂花树的叶子逐渐长大,在鲜亮、碧绿的叶子之间,隐藏着很多黄色的小花。那些花簇拥在一起,好似一个个小绣球,又仿佛一个个“黄衣仙子”,彼此挨挨挤挤,互相推搡着,活泼而热闹。
本段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细致地描写了桂花树树干的形态特征、枝丫的长势,以及叶片、花朵的颜色和形状。同时,小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突出桂花树的生机与活力。
“好香啊!”我不禁感叹道,然后闭上双眼,任由丝丝缕缕的香甜涌入鼻孔,沁人心脾。此时,我慢慢睁开眼睛,想起父亲的话。他说这棵桂花树是自己亲手所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冬去春来,夏归秋至,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桂花树茁壮成长。
然而,桂花树的“成长之路”并不顺利,甚至是屡遭磨难,有一次险些“香消玉殒”。那是三年前夏末秋初的一个夜里,堆放在我家院墙外的柴草突然着火了。好在发现及时,仅一顿饭工夫就灭了火,可桂花树的半边树干都被烧焦了。看着它无精打采的模样,我们一家人都以为它肯定被烧死了,都觉得很可惜。谁知第二年开春时,棵棵嫩芽竟从枯枝下悄无声息地钻出来,绿油油的,焕发着生机。
本段叙述了桂花树突遭火灾的惨痛经历,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看着这棵挺拔的桂花树,我不禁想起了父亲。因为家贫,他少时早早辍学,曾做过泥瓦匠,干过装卸工,扛过水泥袋。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或者遭遇任何挫折,父亲总能挺过去。虽然他看上去有些沧桑,但是,他总是精神抖擞,乐观开朗,并经常告诫我:“做人既要自强不息,又要与人为善,还要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己。”
本段回顾了父亲历经磨难的过去,为后文抒发情感做好铺垫。
秋风吹过,暗香涌动。再次凝望窗外这棵桂花树,我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敬意。老树苍劲,父亲乐观,你们就是我心中的“绝壁双峰”。于是,我提起笔,开始写作文……
结尾根据桂花树和父亲之间的相似点,巧妙通过象征手法赞美父亲,升华了习作主题。
编辑点评
本文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桂花树的枝干、树叶、小花等,不仅条理清晰,还做到了虚实结合,突出了桂花树的生机与活力。在叙述桂花树突遭大火却获得新生的过程中,突出了桂花树顽强的生命力,并回忆父亲的经历,通过描写桂花树来赞美父亲,内涵深刻,立意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