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4-16王瑞萍
王瑞萍
甘肃省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0 引言
林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我国的林业资源非常丰富,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的现象层出不穷,导致林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与林业生态息息相关,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环境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这一背景下,探讨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针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1 林业生态修复有益于环境保护
林业生态修复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环境保护是一项庞大又艰巨的任务,包括节能降耗、资源优化、技术创新等,其中林业生态修复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分支,是环境保护的具体手段[3]。林业生态修复有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平衡,还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为濒危物种和珍稀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从而为提高生物多样性奠定生态基础。此外,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态修复通过修复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森林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从而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2 环境保护能够减轻林业生态修复的压力
第一,环境保护减少了林业生态修复所需的治理成本。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破坏,从源头上降低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风险。这意味着在进行林业生态修复时,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会相对减少,从而减轻林业生态修复的经济压力。第二,环境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减轻了林业生态修复的压力。环境保护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可持续林业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并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可以有效遏制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从而减小需要修复的森林面积,减轻林业生态修复的压力[4]。
1.3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林业生态修复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恢复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质量、防治水土流失等方式,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环境保护也是林业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等,可为林业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有利于提升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增强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进人民幸福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当前,部分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对林业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此外,公众缺乏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没有认识到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随意砍伐、烧荒、放牧、采集等,破坏森林资源。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宣传,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公众参与机制,导致人们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不强,影响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效果[5]。
2.2 林业生态建设质量较差
近年来,我国虽然提高了对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林业生态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林业生态建设质量较差的问题依然难以忽视[6],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水平低。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采用的技术水平较低,如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不合适、栽植密度不合理等,导致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不明显,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第二,缺乏持续投入。林业生态建设需要持续投入,但一些地区在初期投入后,对后期的管护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林业生态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发展。第三,建设模式单一化。在一些地区,林业生态建设过于依赖单一化的建设模式,如大面积集中造林,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第四,人为破坏。由于一些人为破坏行为仍然存在,如非法采伐、乱砍滥伐等,也对林业生态建设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3 资金投入不足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资金往往投入不足,这直接导致了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技术水平较低,影响了修复效果和环保目标的实现。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先进的技术支持。如果资金不足,就不能为这些支持提供保障,从而导致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进度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很多地方的林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过于基础,无法进行更加高效、科技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此外,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工作的可行性和整体效益,即使前期的工作已经初有成效,后续也可能会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整体效益受到削弱。
2.4 监管与防控力度不足
监管与防控力度是影响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监管力度与防控力度不足,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在林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这导致监管力度不足,相关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推进。第二,在林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现有的监管手段主要依赖于行政执法,缺乏有效的市场、社会等多元化监管机制,使得防控力度不足。第三,部分地区在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中,信息公开度不够,群众监督渠道不畅,难以借助社会力量加强监管。第四,部分地区在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中,监管人员、经费和设备等资源不足,导致监管力度和防控力度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 加强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策略
3.1 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意识
针对人们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加强宣传与教育是重要对策。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而这必须依赖于有效的宣传。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和形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社会的关注度。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公众意识到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使其主动参与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公众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改善林业生态环境
健康、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是保护环境的基础,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前提[7]。因此,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是解决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前提。具体措施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平衡生态保育、经济发展与人类社区需求,实现有机协调;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林业科技研究与技术更新,引进先进的造林、抚育、监测等技术,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效益和质量。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投入不仅可以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硬件”建设,也可以用于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等“软件”建设,从而全面提升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第一,政府应加大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相关领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政府可以利用投融资政策、补贴政策等,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投资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扩大资金来源。第三,在增加资金预算的基础上,政府可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使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可持续性,避免因资金紧张而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或中断。第四,政府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开发,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技术水平与工作效率。
3.4 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监管与防控力度
针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中监管与防控力度不足的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与防控力度是一项重要对策。第一,政府应加强林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第二,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同时要借助市场和社会力量,建立起市场化、社会化的监管机制,如第三方评估、民间环保组织的参与等。第三,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确保监管人员、经费和设备等方面资源充足,提高监管与防控行政效能。第四,政府部门应强化林业主管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协同,形成相互监督和推动发展的有机整体,共同推动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多方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理解。在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应注重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协同进行,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