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绿草?万里遍春耕
2023-04-16江镕
江镕
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始终一马当先,自1998年首批环境教育基地开始创建到2022年底,全省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已达到220个,全省每年接待公众参观数达到上百万人次。2022年,广东又首次开展全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并纳入广东省人民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内容之一。
经过25年的发展,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走出了一条坚实之路、特色之路,成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美丽广东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提高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创新平台,促进创建单位优化环境管理、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启幕开篇——从首次开创到根基筑牢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借鉴了很多国外经验。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育之外的环境实践以及环境教育场所建设,在国外得到较快的发展。此后,很多国外机构对环境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普遍认为,良好的环境教育场所是面向公众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国门的开放,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环境教育基地也通过不同渠道被介绍到中国来。自1995年开始,我国环境教育界利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机遇频繁地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和借鉴,国内的环境教育理论和实践均有了长足发展。
199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现生态环境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境教育基地。
广东省率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1998年3月,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现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下同)印发《关于评选我省首批环境教育基地的通知》,同年7月印发《关于命名首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的决定》,包括原华南植物园(现华南国家植物园,下同)在内的8家环境教育基地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的历程由此启幕开篇。
创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成为全省落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为社会提供了一批形象直观、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环境宣传教育场所,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及参与意识,对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作出了贡献。
1999年和2001年,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又继续开展“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评选工作,两批共命名14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它们为广东早期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宝贵探索和积极贡献。
此后至近10年的时间里,广东省对环境教育工作重点进行了调整,优先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在此期间虽然没有新增的省级环境教育基地,但已命名的基地仍持续开展环境教育,继续发挥应有作用。
2012年原环境保护部、教育部又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通知》。以此为契机,广东省再次启动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2011年至2019年,全省新增命名省级环境教育教育基地152家,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迈入快速发展阶段,为环境教育基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了2020年,这之后,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实现了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更加重视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资金扶持和切实有效的指导帮扶,推动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
为了打破此前“只进不出”的“舒适圈”,真正做到“让优质的留下来,将落后的请出去”,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于2021年首次对全省195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开展全覆盖核查,对部分主体变更或环境教育功能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31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取消命名。经过这次集中清理整顿,广东全省环境教育基地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经过近25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22年底,广东全省已命名的省级环境教育基地达到了220个。这其中,展示场馆类环境教育基地29个、生态保护类环境教育基地85个、污染治理类环境教育基地74个、绿色创建类环境教育基地32个。
发展提升——从教育基地晋级示范单位
2022年初,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首次开展全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并纳入广东省人民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内容之一。
此后近一年时间里,经过基地自愿申报、地市生态环境局推荐、专家调研评审、省生态环境厅厅务会议研究审定等程序,最终华南国家植物园、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深圳市深能南部生态环保有限公司、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顺峰山公园、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实循环经济环境教育基地、中山市旗溪生态村、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清远北江生态文明展示馆,共16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在创建过程中,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巩固、充实、提升、用好现有220个环境教育基地,另一方面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新的示范基地,把工作突出、成绩显著单位建设成为示范单位。
據负责具体评选工作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主要考察基础条件、工作开展和示范效应三方面的因素,满分100分,这三方面分别占比为30%。50%和20%。
其中在“基础条件”一项中,“获得省级环境教育基地称号(含当年命名省级环境教育);生态环境教育展示总面积不少于2000m2;建有室内展馆(厅)、固定宣传栏;展览布置结合单位资源优势,紧扣生态环境主题,展览内容准确丰富,展示手段科学现代,具有鲜明的生态环境特色;具有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专职部门,配备专兼职环境教育人员;具有网站、微信、微博等对外宣传渠道;具有策划、创作、开发环境教育产品和课程的能力”。这6个分项,每个分值5分。
在“工作开展”一项中,“制定工作计划,提供经费保障,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坚持有效做好世界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全年生态环境节日宣传”,分值分别为5分。“坚持有效做好生态环境主題宣传活动,全年6次以上和坚持有效做好向公众开放工作,全年接待公众1万人次以上”,分值分别为15分。“坚持有效做好环保公益宣传,加强与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及周边社区、农村、学校、基层单位的联系与互动”,分值为10分。
在“示范效应”一项中,“在当地具有品牌效应,得到公众认可,深受群众欢迎”,分值为10分。“在行业产生示范效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和获得国家、省、市表彰奖励”,分值分别为5分。
争奇斗艳,各吐芬芳。细数起来,此次获评的16家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在均彰显出鲜明的自身特色。
早在1980年,华南植物园就成立了专职管理机构——科普旅游部,全面开展科普旅游工作,持续推进环境教育,在1997年,又与广东省科学协会率先共建“广东省植物学科学普及基地”,开创了全国科普基地建设的先河。华南植物园充分发掘科学内涵,以科学、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通过主题活动、专题讲座、特色营期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生态文明,每年入园人数达110万人次,青少年20余万人次,科普导览讲解1000多批次。
作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直属事业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环境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搭建起生态环境部门与社会公众联系沟通的桥梁,让公众更多了解生态环境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开展“我为群众讲监测”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作为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生的一个综合性素质教育基地,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校园占地三十万平方米,绿化率高达80%,山清水秀、花繁林茂、环境优美。利用自己的特色,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创建了七大主题的“生态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将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学农劳动周、科技夏令营等学习活动中系统化、特色化地开展。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现拥有专兼职科普宣教团队50多人,专业科普志愿者133名,园区建有丰富的科普场域设施,持续为公众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科普教育服务。近6年来,海珠湿地开展精品环境教育课程及大型科普活动共3000多场次,累计参与者达上百万人次。
而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则把固废处理项目纳入环保科普设施,并建有地球蓝朋友·南海科普馆和环保公园。园区参观路线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通过真实的场景体验、故事情境引导以及置身其中的参与感,让参观者认识到无尽的欲望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并唤起如何创造美好绿色未来的思考。自2007年产业园开放参观以来,每年接待珠三角、港澳地区等各年级学生和市民,以及各省市的政府代表等超过一万人。
回顾梳理——从简单创建到多元共进
正如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中所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能在25年间蓬勃发展,日益提升绝非偶然。
首先是得益于加强财政扶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了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环境教育基地良性运营发展自然也是一句空谈。
因此广东近年来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仅在2020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就共计投入2740万元,支持清远、梅州、肇庆、湛江、河源、中山6个市生态环境局建设环境教育场馆,开拓了全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新局面。目前,清远、梅州、肇庆、湛江4地的场馆已建成,广州、深圳、东莞、江门等市也陆续建成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环境教育场馆。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又合计投入840万元,改造提升27个现有省级环境教育基地,每个基地给予40万元或20万元的支持,着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这在全国来讲,支持力度也是较大的。
省里的有力举措也带动了省内各市的积极响应。2020年,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21年度深圳市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将支持全民生态环境教育纳入了支持的领域当中。
对此,深圳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负责人说:“通过生态环境专项资金补贴扶持,对环境教育基地、自然学校和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开展申报创建、举办环境教育活动进行适当补贴,能进一步提升我市环境教育能力,鼓励环境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公众环境教育,推动全市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固有的观念里,不管何种领域,一旦一家单位挂了牌,就万事大吉很难再摘下来,为了打破这种偏见,让环境教育基地真正发挥作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还严格核查把关,于2021年3月对已命名的基地开展了全面复查工作,
2022年3月25—29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公众网上发布了拟取消31家单位命名的公示,同时对其中仍符合“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条件的164家单位予以保留“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命名。至此,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不再“只进不出”,基地动态管理机制逐步落实,退出机制初步形成。
“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经过20多年实践,目前已经命名的省级环境教育基地也逐渐呈现出不同的运营状况,大部分基地不管是场馆设施还是活动课程都能跟随最新的环境教育政策及形势适时调整更新,但是有些基地的设施及活动形式均不再符合现阶段环境教育的需要。”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障基地质量,最终清退全省31家已不具备环境基地功能的单位。
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科技监测教育科负责人也表示:“复查工作很有意义,通过这次对全市基地全覆盖检查,我们掌握了基地真实情况,加强了和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便于今后合作推进基地宣教项目;基地复查也能使相关单位对该项工作的开展不敢懈怠,毕竟摘牌也是一件大事,希望以后也能阶段性地开展基地复查,时不时给一些单位打打‘强心针。”
在传统印象中,提到环境教育基地,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学校、公园、展览馆这样本身就敞开大门、接待公众的地方。但为了让更多类型的场所为公众所熟知,进一步丰富环境教育基地的内涵,在2020年以来新基地申报工作中,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创新理念,将一批治污单位、企业、农村纳入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范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来到广汽本田增城工厂,这里除了正常进行汽车生产,也欢迎各界公众在固定时间进入参观。工厂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元素,并且将工厂的“绿色故事”可视化、成体系地传达给参观人员,让来访者了解汽车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环保投入”。还通过影像资料播放、实地参观等环节,了解工厂的光伏发电和“废水零排放”,更全面地对“绿色工厂”加以认识。
为了将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科学化,广东还积极开展开展理论研究‘探索与交流。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自2022年6月起筹备首届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并配套开展论文征集、教学案例征集活动。活动共收到征文50余篇、教案190多个,并从中精选优秀作品汇编成册。预计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将于2023年3月份召开
另外,创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也是广东省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创建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创建,进一步激发了环境教育基地赛龙夺锦、勇争上游的建设活力,为全省环境教育基地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提供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