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构游戏活动的实施路径
2023-04-16陆佳楠
【摘要】建构游戏是幼儿集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并有意识地做好建构游戏的前期准备工作,调整活动细节以及优化欣赏评述环节,能够促进幼儿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获得全面成长。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建构游戏;幼儿园
作者简介:陆佳楠(1998—),女,江苏省启东市紫薇幼儿园。
STEAM教育理念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融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元素,塑造综合性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儿童获得科学素养、实践素养、艺术素养等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幼儿集体活动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能够优化传统的活动形式,让集体活动变得更有价值,让幼儿的成长更加全面。
建构游戏活动是广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强化身体协调能力,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把握开展建构游戏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入STEAM教育理念,优化建构游戏活动,以便幼儿更加享受建构游戏活动,并从中获得全面发展。
一、前期准备,渗透STEAM教育理念
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后续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作用,当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时,幼儿的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学习过程会更加有序。为了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有效引入STEAM教育理念,教师有必要基于建构游戏活动的特点,从多个方面出发进行活动安排,并结合活动需求准备相应的材料,以便幼儿有序参与建构游戏活动,获得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1]。
(一)综合多方因素,完善准备活动
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直接关系着整个建构游戏活动的质量。然而,部分教师过多地将精力放在活动本身上,较少精心设定活动目标和安排活动过程,也较少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最终导致游戏活动难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建构游戏活动,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有意识地分析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还要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基本诉求,合理地设定活动目标、安排活动过程,以便推动STEAM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2]。
例如,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房子”时,教师便从引导幼儿掌握科学知识,发展幼儿艺术素养和逻辑思维等方面出发,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教师结合以往的活动经验,分析了幼儿此前的游戏表现,全面把握幼儿的发展情况。随后,教师基于STEAM教育理念,分析本次活动的目的,将“引导幼儿了解建构材料的特征,让幼儿掌握搭建房屋的步骤,带领幼儿创造性地完成房子的搭建,发展审美素养”等,设定为本次活动期望达到的目标。
基于此,教师为幼儿设定了如下活动目标:1.知道活动的目的,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搭建的步骤;2.对建构材料产生探究兴趣,主动感受建构材料的特点,熟悉操作建构材料的基本方法;3.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插、搭高等技巧,搭建出美观的房子。
之后,教师再基于上述目标,组织幼儿开展观察材料、以问启思等环节,在确保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切实地发展艺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重视活动的准备工作,有意识地关注和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并结合STEAM教育理念,进行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的设计,能够对整个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建构游戏活动的质量。
(二)有效准备材料,丰富建构游戏
幼儿在参与建构游戏活动时,当活动的材料相对单一和枯燥,幼儿的积极性就會受到影响,活动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而当活动材料的颜色丰富,结构化较低,幼儿就会获得“大展身手”的机会,能够基于多种自由组合的方式完成建构,创造出更多结构完整、新颖美观的作品[3]。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活动的要求,科学准备活动材料,以便幼儿在活动中完成科学知识的内化、实践能力的锻炼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夏天的游乐园”这一建构游戏中,教师便从STEAM教育理念对应的五个方面出发,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保障活动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首先,教师为幼儿准备了积木、积塑、插塑等材料,促使幼儿在探索这些材料特征的过程中强化工程学思维,有效利用积木、积塑等较好地完成建构活动。
其次,教师提供尺子等测量工具,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开展测量、记录等活动。紧接着,教师准备了游乐园的图片,以便幼儿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建构灵感,制作出更具美感的“游乐园”。此外,教师还鼓励幼儿自主准备材料,这能够在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之余,让活动材料更加丰富。
教师从STEAM教育理念的多个角度出发,为幼儿准备活动材料,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工程思维,发展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二、以幼为本,践行STEAM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习惯于占据活动的主体地位,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感较低,综合素养也难以获得有效发展。对此,为了提高幼儿的参与性,调动幼儿建构的活力,教师有必要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基于幼儿的发展需求组织建构游戏活动[4]。
(一)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建构游戏
建构游戏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指导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生活,让现实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相较于直接对幼儿提出建构任务,基于生活情境开展建构游戏更能调动幼儿的活力,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热情。对此,教师有必要从生活角度出发,给幼儿布置建构游戏的具体任务,引导幼儿培养工程学思维、艺术素养等,从而有效践行STEAM教育理念。
教师可以基于对常规学习活动的观察,组织幼儿开展建构游戏。比如,冬天室内室外的温差较大,幼儿进入室内后会将羽绒服脱下来,但是教室内没有放置羽绒服的地方,造成了许多不便。在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拍摄的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并提出“看完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的问题,引导幼儿基于图片提出“要是有个专门放羽绒服的地方就好了”等想法。
根據幼儿的讨论,教师顺势提出“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放置羽绒服的架子吧”的提议,引导幼儿参与制作衣架的活动。在制作衣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现实生活情况,提出“大家平时都将羽绒服放在哪里呢?”“大家认为衣架应该如何制作?”“应该如何设计衣架的大小?”“如何让衣架更美观?”等问题,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思考,优化衣架的制作。
有了这样的活动经验,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基于经验,应用科学知识、工程学思维、工具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并基于幼儿的生活需求,组织幼儿开展生活化的建构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基于自主思考,实现对科学、工程、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应用,从而真正地强化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活动效率
STEAM教育理念不仅倡导发展幼儿的科学、艺术等多种素养,还倡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指导幼儿开展建构活动时,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幼儿在彰显自身主体地位之余,培养合作能力。
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恰当分配小组组员,确保组内幼儿之间的互补性,以便幼儿在相互探讨中共享创造思维,在互相辅助中提高建构效率。
例如,在开展建构游戏活动“搭建水库”时,教师便将幼儿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幼儿在组内大胆尝试,完成“水库”的建构。在活动中,教师先为幼儿展示水库的图片,让幼儿发现水库之美。
之后,教师基于以往的活动经验,分析幼儿的建构能力、材料收集能力、思维能力等,以便采取互补的原则分配组员。在分好小组后,教师鼓励幼儿各司其职,让每一个幼儿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提高建构的效率。
比如,思维能力较强的幼儿负责分析水库的图片,帮助小组弄清水库的布局特点;材料收集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负责进行建构材料的收集,如纸盒子、泡沫等,丰富建构活动的素材;建构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负责搭建较为复杂的部分,确保“水库”的成功搭建。
教师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进行分析,再基于科学的原则安排小组人员,能够更好地集中幼儿的集体智慧,促使幼儿高效完成建构游戏,并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重视评价,落实STEAM教育理念
建构游戏活动的实践性特点促使幼儿能够通过建构游戏活动收获一定的成果,这一成果不仅代表了幼儿审美素养的发展水平,也代表了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并引导幼儿开展审美鉴赏、评价活动,以便幼儿的审美素养和反思总结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一)鼓励幼儿展示,提高审美情趣
STEAM教育理念强调了艺术素养的重要性,期望幼儿在学习之余培养审美鉴赏的能力,进而懂得发现美,欣赏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展示建构游戏活动的成果,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过程,以便幼儿在鉴赏和评价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强化审美素养,从而有效落实STEAM教育理念。
以“我的幼儿园”建构游戏活动为例,教师在幼儿完成建构游戏活动后,为幼儿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引导幼儿开展鉴赏评价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讨论搭建“幼儿园”的方法和步骤,再为幼儿提供用牛奶盒制作的砖块、积木、泡沫等材料,组织幼儿搭建心目中的“幼儿园”。
在幼儿搭建完毕后,教师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随后,教师给予幼儿自由交流的时间,鼓励幼儿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提问,如有的幼儿提问:“你建的‘幼儿园’好漂亮,有好多绿植,你是怎么想到的呢?”而建造这一“幼儿园”的幼儿则根据自己的设想回答,幼儿们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了解了更多的创造设计灵感,积累了更多创造美的经验。
在幼儿完成动手实践活动后,教师为幼儿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并引导幼儿开展审美鉴赏、自由交流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一步推动STEAM教育理念在建构游戏中的渗透。
(二)重视游戏评价,引导幼儿反思
评价环节是幼儿反思和回顾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教师能够掌握幼儿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的发展水平,从而精准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助推STEAM教育理念在建构游戏中的渗透。然而,在以往的建构游戏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是单一地评价幼儿的活动成果,而忽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导致评价活动未能发挥实效。为了发挥评价的实效性,教师有必要打破常规,设计互评和自评的环节,以便幼儿在点评他人作品和反思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反思总结能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完成“搭建停车场”的游戏后,教师组织了多元主体化的评价活动,让幼儿获得多重点评意见。首先,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互评活动,使幼儿在点评同伴作品的同时,对比自己的作品。接着,教师再基于专业角度,对幼儿建构步骤的条理性、应用材料的科学性、设计制作的艺术性等进行点评,让幼儿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最后,教师再组织幼儿进行反思,并让幼儿结合多元意见,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使自己建构的“停车场”更加美观,更具实用性。这样,在后续的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审美素养、评价能力、反思能力等都能获得一定的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STEAM教育理念对优化和完善建构游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在组织幼儿参与建构游戏时,教师应当引入STEAM教育理念,并在建构游戏中寻找STEAM教育理念的落脚点,以便促进幼儿通过建构游戏活动获得科学素养、工程学思维、艺术素养等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婷.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施策略[J].幸福家庭,2021(06):77-78.
[2]叶生,吴傲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STEAM教育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1(18):4-7.
[3]邬玉花.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实施策略[J].新智慧,2021(24):31-32.
[4]韩苹.STEA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建构游戏推进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1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