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春期孩子对话
2023-04-16李荣志
李荣志
我家大宝读初一,正处于青春期。可能是因为我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原因,很多家长朋友问我,能否传递些经验,来应对与青春期孩子的交流困惑。我想先从一个小事说起。
最近,大宝的学校组织春游,因为我是学校家委会成员,大宝又是学校的大队委,所以提前几天就知道了春游消息,我们约定不能提前透露,以免同学们过于兴奋。可是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消息还是不胫而走。于是班主任就找到了我,问消息是不是我们外传的。我第一时间否定了,并且把提醒家长不要外传的做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强调同学们说消息源就是大宝。
面对这个状况,我该怎么处理呢?
春游前一天,大宝放学到家,还没等我开启每日的亲子话题,大宝就问:“老妈,明天春游,您帮我准备好东西了吗?”我爱人回应:“在餐椅上,一个大包,你自己收拾一下吧。”我瞄了一眼他的小表情,兴奋中带着感激。我接着问:“够吗?”大宝幸福地回应着:“必须够啊,谢谢老爸老妈。”
我感觉继续深入聊一聊的基础已经具备,就接着问:“你们这次春游的消息好像提前泄露了,老师没说什么吧?”
“没有啊,就是数学老师警告我们说不要太兴奋,否则取消我们班的计划,搞得大家都很紧张。你说会不会明天取消啊?”
“应该不会的,老师就是想借此提醒你们,要主次分清。知道消息是谁走漏的吗?”
“有很多人知道,大队委、教职工子女,都有可能啊。”
“班主任今天也来问我了,问我是不是我们提前透漏的,被我否定了。我相信你也不会乱说的。”
“那当然。”
“不过老师说同学们说都是从你那得知的。”
大宝沉默了。
“如果真是那样,说明我们大宝人缘很好,大家都比较相信你。哈哈。”
“对对对。”儿子笑了。
“不过回过头来看这个事情,首先我们还得遵守保守秘密的约定,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其次,在学校要学会读懂老师,老师不愿意看到的场景还是要避免,不要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是的,爸爸说得对。”
这是我和大宝之间针对消息泄露事件的一段对话,最后大宝平静地接受了我的建议,我们没有因此而发生亲子矛盾。
在此,我想用“两要”和“两不”,来分享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平等对话。
首先是“两要”:要同理、要划界。
同理心在人际关系中是一个高频词,但做到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在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中尤为不易。因为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寻求自我同一性,其内在的需求就是追求独立,不受干涉。而作为家长,还是用教育小孩的手段去应对,往往就会碰壁。
关注青春期孩子,可以了解一个三层楼理念。第一层楼就是要共情,用简单的“噢、怎么了、后来呢”等语言就可以做到,有时一个身体语言如拍拍肩膀、搂搂肩等,也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层楼是与孩子探讨是非,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一起把原则性问题说清楚;第三层楼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孩子自主判断。前面两层楼到位了,第三层自然也就有了答案。
因此,父母首先要有同理心与孩子共情,在这个基础上,再从正反两个方面跟孩子分析做法的对错,这就叫划界。比如孩子在处理人际冲突时采取的方式,我们先不予评价,而是对这种方式进行正反划界,“我认为这种做法的好处有1、2、3,这种做法的不足有1、2、3”,在划界的过程中,也可引导孩子一起说出优点和不足,引发孩子自主思考。亲子在辨析优劣的基础上实现了共同成长。
其次说“两不”。
第一个”不”:不要刻意索取孩子的信息反馈。有些家长喜欢格式化地与孩子交流,比如一遇到什么事情了,就说“来来来,坐下来我们好好聊聊”,实际上这是青春期孩子不喜欢的交流方式。这个阶段的孩子交往中心转移到同伴,家长要做好退场的准备,学会当“若即若離”和“根据孩子需要出现”的父母。根据心理学研究,人们印象深刻的亲子事件往往发生在青春期阶段父母给予的无声讯息,比如一封书信、一段鼓励、一次远足。我青春期时父亲带我打一场篮球,父亲潇洒上篮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
第二个“不”:不否定孩子的主观想法。有的家长说青春期的孩子根本不愿意和自己交流,背后的原因是家长总喜欢用评判的方式去回应,久而久之,孩子就在你面前封闭了。简单的做法是如果遇到一个特别愿意说的孩子,那你就一直听他说完,不打断,不评价;如果是遇到一个相对内向的孩子,尽量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开口,然后听孩子说,说着说着,孩子就向你打开心扉了。表达是一个调适自我、塑造自我的过程,没有这个亲子过程,你就会把孩子推向一个未知的交友世界,后果可能会变得不可控制。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接近成年人的个体,更需要我们用成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与之相处,正所谓“青春期的亲子关系是前十年亲子共处的成绩单,同时也是我们修复亲子关系的末班车”。让我们和青春期孩子守护在一起,不抱怨缺点、不声张矛盾,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编辑 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