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
2023-04-16何纪新
何纪新
1961年3月25日,在首都各界公祭陈赓同志大会上,开国大将罗瑞卿在悼词中指出,抗日战争中,太岳地区反日伪“扫荡”的屡战屡捷,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挺进豫西的巨大胜利,都显示了陈赓同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军事天才。
作战指挥,实事求是
到敌后开展游击战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七七事变爆发后,陈赓被任命为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迎击日军。陈赓认真对比敌我状况,经过反复考虑,认为日军装备较好,战斗力强,不宜正面抗击,更宜采取突袭和伏击手段。1937年10月21日,陈赓派王近山在长生口伏击一小队日军,消灭了日军50多人,取得了长生口伏击战的胜利。此外,在七亘村两次伏击战中,陈赓大胆利用日军骄傲麻痹及指挥机械呆板的弱点,指挥部队在同一地点连续设伏,取得了抗战初期晋东南前线的一次较大胜利。
在山西潞城神头岭开展的伏击战中,陈赓率领部队打得敌人落花流水,被称为“典型的游击战”。当时,在指挥决策时,单从地图上看,神头岭是一个不错的伏击地形,但陈赓没有马上作结论,还是决定亲自到现场观察。结果一到现场,陈赓就皱起了眉头。原来,那里是一片黄土坡,因为长期的风雨侵蚀,高度降低了许多,已经不适合埋伏了。
陈赓回去后立即组织开会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应该放弃这里,另选址埋伏。这时候,陈赓的“反向思维”活跃起来,大手一拍说:“看来大家都觉得神头岭不是个埋伏的好地方,日寇恐怕也是这么想的,那咱就偏偏埋伏在这里,让他猝不及防!”
结果不出所料,三八六旅在神头岭打了一个非常大的胜仗,一下子消灭了日伪军1500多人。
陈赓率领的三八六旅屡出奇兵,引起敌人极大的恐惧和仇恨,成为日军的眼中钉。香城固伏击战的第二天,日军出动70辆汽车,满载2000余名士兵,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配合下气势汹汹地向三八六旅扑来,其先头的装甲车上还贴着“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但陈赓率领部队机动作战、灵活转移,让日军整整追寻了7天都没有见其踪影,只能恼恨而归。
由于陈赓在军事指挥上坚持“实事求是”的战争策略,三八六旅捷报频传,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卡尔逊到三八六旅访问时由衷地赞扬说:“第三八六旅战略、战术卓越,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在神头岭伏击战取得胜利后,陈赓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根据地必须不断扩展,豫北必须很快开辟出来,而开辟的关键则在群众,没有群众,我们就会像树没有根,“戏”就唱不起来。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继续积极发动群众。1947年秋,陈赓大军挺进豫西后,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争夺,在连续作战的同时,积极开展群众工作。
“我们根据毛泽东同志‘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思想,在保持主力部队战斗力的条件下,先后抽出了十二个团作为地方武装的骨干,又抽调了两千多干部作地方工作,并且发动整个部队做群众工作。”陈赓要求部队团以上机关都成立地方工作队,每个连都要设有民运小组,班里还设有民运战士。这样就迅速铺开了摊子,广泛展开了群众工作。
当时,许多群众轻信反动宣传逃走了,部队就在门上贴上封条,写着“房主不在家,不得擅自进入”。隆冬季节,部队供应困难,大家宁愿吃粗糠、咽野菜,也不动群众一针一线。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偷偷回到家中,看见水满缸、地光光、肉没动、牛更肥,不禁感动得流下泪来,连夜上山把躲藏的群众叫了回来。
群众对陈赓部队逐渐产生了信任,但是盘踞当地的匪霸武装并未消灭,给群众留下了重重顾虑。在南召县杨家庄,有一个匪首叫杨八老虎,方圆几十里的农民几乎都受到了他的侵扰剥削。为此,陈赓部队联合群众,一举歼灭了300多名匪徒,杨八老虎也被民主政府组织的临时法庭宣判死刑。正是这一仗,打开了群众工作的局面,各地纷纷成立了农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我军也乘势迅速建立起大批基层政权和人民武装。
陈赓在日记中写道:“群众对我们的信仰更加提高,吃粮食完全不成问题。群众说:‘供给八路军粮食,我们不吃都应该供给……’”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卡尔逊也称赞陈赓动员群众的能力是世所罕见的。
与时俱进,科技强军
1952年6月,陈赓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后,向毛泽东汇报了战争形势。他提出,我军政治上强,技术上弱,技术成了决定战争的重要因素,为了取得战争的彻底胜利,必须加紧培养技术人才,掌握现代化技术,改善我军落后状态,把我军建设成为优良的现代化军队。
陈赓这一想法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毛泽东随即问陈赓有没有看过中央决定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草案,陈赓点了点头。毛泽东又问道:“谁来办?”他望了望在座的周恩来,又对陈赓说:“你来办吧!”
原来,就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同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也深刻认识到中国需加强国防现代化,并急需大批军事技术干部。经过多方评估,大家一致认为陈赓是负责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不二人选,这才火急火燎地将他从前线调下来。就这样,陈赓领下了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
筹办这所学院,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师资力量。因此,陈赓首先抓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为从全国各地选调有真才实学的教授,陈赓专门请人草拟了一份名单。名单一出来,陈赓就立马拿去请周恩来批复。
由于周恩来工作繁忙,上班时间抽不出空隙,陈赓只好早晨或夜间到周恩来家里去“堵”他。有天早上,陈赓到了西花厅,看见周恩来正在接见民主人士,他不好进去,便趁着周恩来上厕所的间隙跟了进去。周恩来见他匆匆忙忙跟进来,问道:“陈赓,你来干什么?”陈赓忙递上拟选调的教授名单:“请批一下。”
在陈赓的坚持与周恩来的支持下,数以百计的教授陆续调来学院,陈赓把他们看作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实际工作中,陈赓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真正做到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尽可能予以照顾。
在陈赓的坚强领导下,軍事工程学院发展很快,到1957年就初具规模,校舍达60万平方米,教师1600人,专业34个,实验室149个。钱学森到学院参观时曾评价说:“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内办起这样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校,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1960年11月8日,陈赓在病中亲笔给当时主持学院工作的领导和党委写信,对学院工作提出6条建议:要抓思想,发挥老教授的积极性,培养更多青年知识分子,大力抓科学研究工作,改善师生生活,给予师生充分研究和自学时间。随后不到半年,他就与世长辞。这封语重心长、深谋远虑的信,实际上成为他对办好军事工程学院的遗嘱。
(作者单位:湖南党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