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2023-04-16鹤壁市广播电视台张子龙
■ 鹤壁市广播电视台:张子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催生了新的媒体形式,形成了全新的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甚至重塑了新的新闻媒体生态格局。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广播电视主持人面对AI主播的替代压力,必须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广大受众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同时,重新审视和利用“人”的优势,实现角色转变和创新,塑造鲜明的个人风格,提高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开辟传媒行业的新路径。
1.人工智能和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内涵
1.1 人工智能
所谓的人工智能就是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一种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涉及计算机科学、控制论、数学、心理学、不定性论等众多学科,是新时代最为前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具有学习能力强、存储空间大、工作时间长、准确率高等优点,在新闻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AI主播,可以替代一些重复性、知识积累性、特殊极限环境的主持工作,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准确性。但人工智能程序化的模式,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无法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媒介环境以及栏目环境中的受众、嘉宾、语境、文化等众多因素,缺少对于人性的考虑、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主持中的应用仍然存着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广播电视主持人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信息传播的桥梁作用,主要负责广播电视节目相关信息的采编和审查、节目制作以及节目主持等工作,对于语言基本功力、语言个性化、语言表达亲和力、体态语言、人文素养、精神面貌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近些年随着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尽管对于广播电视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广播电视媒体仍然是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仍然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而把握节目进度、以有声语言引导观众舆论、以个体行为直面观众的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泛娱乐化、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不鲜明、语言表达方式单一、舆论引导功能弱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AI主播”的出现,既是对于目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缺陷的有效弥补,也使其陷入了被“AI主播”替代的风险。
2.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 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面临的严峻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普及,让广播电视主持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部分主持工作正在被加速替代。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人类外形、语言、动作和知识等方面惟妙惟肖,使得人工智能与真人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另外,拟人化人工智能主持可以批量复制,多语言、多风格主持,满足了不同类型的主持需求,还可以24小时待命应急,随时随地都可以上岗,这是真人主持所无法胜任的。很多传统广播电视主持岗位将面临淘汰的风险,并且这种被替代的风险正在加剧。
2.2 人工智能时代为广播电视主持人带来的发展机遇
首先,提高了节目主持人工作效率和质量。人工智能凭借大量信息知识储备,以及对知识内容的快速更新、搜索、检测和识别能力,可以辅助主持人完成一些麻烦、重复的工作内容以及一些分析、判断的智力任务,有效弥补了传统主持的缺陷,提高了广播电视主持的工作效率。
其次,有助于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形成。在大数据智能化盛行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媒介环境不断更新,使得传统的主持形式、信息传播方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致使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不断下降、影响力大不如前等现象日渐显著。而随着智能化媒体的强势崛起,大数据的精确定位使得节目内容的传播更具针对性,为广播电视主持的成长和风格创新提供了机遇。另外,人工智能技术与真人主持的相互配合,有助于真人主持可以生成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可以吸纳更多流行元素,形成更多样化的主持风格,带给大众更为真实而新鲜的体验。
再次,增强了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广播电视主持借助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和风格的语言、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传播符号,来实现信息、情感的个人化传播。这种高语境传播在具体的广播电视主持活动和信息传播活动中,主要是依靠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人际互动来实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可以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人机互动的优势得以结合,提高观众在节目中的参与度,让主持人能够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受众的想法和需求,提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互动交流的真实度,创新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提高互动交流效率。
3.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优势分析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异常迅猛,并且“AI主播”也确实替代了部分主持工作,节省了一些人力,但是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中的广泛应用并不能完全取代真人主持。职业主持人在语言艺术、情感温度、新闻深度等方面仍然存着在无不比拟的显著优势。
3.1 语言艺术
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分不仅仅是简单地背诵稿件、串串词、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那么简单,也必须要具备把握语言的准确性、注重语言的通俗性以及多样化的语言风格等语言艺术,这也是机械、生硬、冰冷的AI语言所不具备的语言特点。比如新闻节目主持人在依据新闻稿件播报时,依据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以及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来适时调整语言的语调、语速、语音,以达到情真意切、清晰明确的播音效果;在综艺节目主持人则需要凭借良好的语感、语流、语形以及语义,来增强综艺节目的感染力、掌控节目场面。比如尼格买在主持《星光大道》节目时,凭借通俗易懂、流畅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不仅营造了十分热烈融洽的节目氛围,而且通过亲切、流畅的语言拉近了观众与舞台之间的距离。
3.2 情感温度
与固化、冰冷的人工智能相比,真人主持还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温度,将节目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和真挚的情感融入到节目创作中,才能让节目中的嘉宾、观众想感受到对方的心路历程,进而实现情感融通和精神交流。比如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主持人董卿为了表达对于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尊重以及对其身体健康的考虑,足足单膝跪地采访了3分钟,自然大方且充满情感温度的动作彰显了职业主持人独有的道德情怀和人性魅力,这是人工智能主持人所无法完成的。
3.3 新闻深度
新闻传播不仅仅是表面信息的复述和传递,而是借助信息的传播实现对于社会舆论、大众价值观念的引导,对于新闻内在价值的判断、挖掘和传达也是人工智能主持人所不具备的。一方面真人主持可以借助话题引导、追问、旁敲侧击等方式,更深次地挖掘新闻信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给观众以不同的分析和体验;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经验积累的职业主持人,在遇到各类突发事件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准确判断形势,解决现场危机,把控主场现场。比如2020年春晚节目《爱是桥梁》在没有彩排的情况下,白岩松、康辉等6位主持人通过朗诵为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致敬、加油,这种隐藏在语言和节目形式中的深层次正能量传播完美展现了真人主持所具备的无可替代的优势。
4.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创新路径
4.1 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角色转变
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角色必须要进行创新与转变,一方面要准确把握社会动向,做海量新闻信息的“把关者”。面对网络时代乱象丛生、鱼龙混杂的新闻信息,作为广播电视主持人需要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深厚的文化修养,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强大的信息筛选能力,做好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信息传播的把关者,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和谐社会交响乐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声部。
另一方面,打破业务边界,做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态的“全媒体人”。面对着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受众不断提高的审美品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必须要转变思维、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树立个性鲜明的风格、打破新闻业态边界,争做集采、写、编、播于一体的“全媒体人”。只有如此才能在人工智能科技赋能的基础上,扮演好社会文明、传统文化、正确价值观传播者的角色,为广大受众呈现更为优质的内容。
4.2 人工智能与真人主持之间的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不能再作新闻信息的搬运工和传声筒,而是要探索出一条和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发展之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真人主持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主持风格的形成。
首先,利用人工智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形成鲜明的主持风格。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有效补充真人主持的知识缺陷,拓展主持人的知识维度,提升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比如在《超次元偶像》主持人何炅的引导下,微软小冰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测试选手颜值、读取明星嘉宾脑电波,为主持人何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让何炅以及观众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每一位创业者。
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提高主持的质量。未来广播电视主持要掌握人工智能的知识和技能,并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丰富节目的内容、创新节目传播形式、拓展节目传播渠道。另外,可以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与真人主持的个性化、情感化相结合,让新闻信息的传递更为高效,进而引起广大受众的情感共鸣。比如2022年央视节目《“冠”察两会》就创新应用了真人主持人与“AI主持”同框出镜的新型主持方式,“AI主播”与真人主持王冠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重塑了节目生产流程、创新了节目结构、丰富了节目内容,而且大大提升了节目观感,提高了节目主持质量。
再次,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节目主持效率,将节目主持人从枯燥、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节目创作中去。借助“AI主持”担任无需投入过多情感和随机应变要求的节目主持,充分发挥其“全天候在线”“程序性播报”“低成本运维”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工作的质量、效率、传播价值,降低节目制作成本。比如央视网AI主播“小智”、新华社的3D版AI主播“新小微”、人民网的“小晴”、广视新闻的“小逸”、澎湃新闻的“小菲”、齐鲁壹点的“小壹”等虚拟主持可以替代部分早间、深夜时段的重复性新闻播报工作,让真人主播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对于主持人的思想情感、互动亲和力、应变能力、审美能力、政治觉悟、个性魅力、跨领域思考等具有较高要求的主持工作中去。
4.3 充分发挥主持人“人”的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重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基本业务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主持人“人”的优势,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找准自身定位。找准广播电视节目和主持人的定位,重新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既要适当增加主持语言的趣味性元素,避免节目形式的单一和枯燥,又要避免节目走向低俗化和泛娱乐化;另外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大众需求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因地制宜创新节目形式,形成节目风格,让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努力成长为有思想、有深度、有个性魅力、有人性温度的优秀主持人。另一方面,开展多方位全面培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工智能时代的节目主持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根据节目内容、观众需求不断调换语言表达技巧和主持风格,提高自身灵魂的趣味性、保障言语温度,才能让广大受众在愉悦的氛围中转变心境,进而提高节目主持效果,实现舆论引导功能。
5.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广播电视主持人之间的相互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但是新时代新科技的加入也导致各种挑战与机遇并存。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上下而求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优势助力自身成长,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竞争力,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工智能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