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渔业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4-16林金华赵胜东蔡真珍

黑龙江水产 2023年1期
关键词:高素质渔业培育

林金华,赵胜东,蔡真珍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门 361100)

渔业职业农民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新型主体之一,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反复提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2021 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1]。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必须人力资源,是实现改革推进成功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障[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门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要素,产业兴离不开人才兴。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及乡村振兴更加需要人才的强有力依托。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着力聚焦海洋类专业集群传统优势,向海图强,致力于发展现代渔业,打造“蓝色粮仓”,在推进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中探索建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模式,培养扎根养殖一线的“鱼香型”渔业高素质职业农民,助力实现人才振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1 培育渔业职业农民的制约因素

1.1 渔业农民的素质现状不能满足产业的人才质量需求

传统渔业从业者往往重“技”轻“德”,各类教育中课程思政融入欠缺,年轻一代渔业从业者往往缺乏敬业乐农精神,特别是在“生态产业观、产业生态观、粮食安全观”等方面长期无法更新理念,也往往基本法律意识淡薄,不能适应渔业转型升级需要。

1.2 相对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匹配多元化学员结构

参差不齐的知识结构、年龄各异是渔业农民群体典型特点,所从事覆盖鱼虾贝藻等各不相同的领域,实施一刀切的常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匹配渔业农民群体典型特点,难于提升培养成效。

1.3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产业对技术工艺的新要求

现代渔业产业对从业者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学员技术技能与产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的有效对接,教学效果差。

1.4 期限式的阶段性培训不能为学员职业生涯持久赋能

渔业农民通常以一贯所从事专业为终身职业,在实施阶段性期限式的培训中,毕业后往往淡化与学校之间的关联关系,也难于满足学员对知识技能持续更新的长远需求。

2 提升新型渔业职业农民培育成效的举措

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等重要论述为指导,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政校企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管理制度[3]。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农民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效率[4]。为此,着力探索新型渔业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精心培养一个学员有效播撒一粒技术种子,助力带动一个渔业项目发展,推动整个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加快“渔旅融合”产业转型,激活休闲渔业,以星火燎原之势实现乡村振兴。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反馈机制”为“四位一体”,创新性地建构了“全方位、长链条”新型高素质渔业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并有效组建“学校师资、行业师资、学员师资”等多元化师资团队、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信息化、实践项目真实化、课堂载体双轨化”等多元化资源、有机集成“问题导向式、项目驱动式、预约定制式、适时切换式”等多元化教法,持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2.1 树立“德技双馨、以德为先”的理念

年轻一代渔业农民的敬业乐农精神相对缺乏,往往重“技”轻“德”。基于此,确立了“以德为先、德技双馨”的培养目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于心,将校本特色嘉庚精神—“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有机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也将“绿色发展、食品安全、科学发展观、法制教育”等思政育人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促其树立正确养殖理念,培养爱渔、懂渔的厚德强技新时代高素质职业农民。

2.2 实施“应需而教、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针对参差不齐的知识结构、年龄各异的渔业农民群体典型特点,以及所从事覆盖鱼虾贝藻等各不相同领域,改进实施一刀切的常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目标,基于工作任务情境优化“应需而教、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2.3 实施“三管齐下、多元耦合”的教学手段

现代渔业产业对从业者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学员技术技能与产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的有效对接。组建一支结构多元的师资队伍,教学过程中覆盖科研技术、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管理经验等多个方面。在“教师、资源、教法”方面,实施三管齐下,推进多元一体化改革,以教师为引擎,着力推动三者相互有机耦合、教学相长。以“数字乡村”为目标导向,营造数字乡村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思维对接农耕文化、产业文化,让学生掌握以农耕数字文化为中心的心智模式,依托学校主持的国家级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创新的现代智慧渔业应用技术,围绕学员实际生产经营中急需了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开设了各类实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通过三年系统性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渔业职业农民人才队伍。优化整合“校内教室、生物实训室、校外养殖基地、酒店会场、远程教育线上平台”等优势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实施“点对面”集中式面授或针对关键操作实施“点对点”师徒式指导。学员根据需要可以自助“点餐”,老师针对性“下厨”开席,进行分小组或单个学员辅导。学员在农忙时节,针对养殖场现场实际,通过手机“云课堂”在线自助学习,并实时将文字、照片与视频等传送后台在线咨询问题,与教师实时互动。全省30多个现代渔业示范县,150家“水乡渔村”,300多个现代渔业实训基地,都是学员生产实践的“练兵场”。

2.4 强化“长效跟踪、鱼渔兼授”的运行机制

期限式的阶段性培训不能为渔业农民学员职业生涯持久赋能,基于此,创设反馈和跟踪机制,根据水产养殖周期提供生产经营指导和技术支持,进行“点对线”跟踪式教学,帮助学员开展经验交流、技术研讨、产销对接等,将教育从阶段性知识技能传授的“鱼”转向长效性自我造血的“渔”,达到鱼渔兼授、永续发展的教育目的。

乡村农户富裕的程度能够从正面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工程所取得成就的大小[5]。学校10年来,培育了2847名“鱼香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25%学员自主创业,创办企业超过300多家,其中来自省内23个贫困县的有1062名,如今他们全部实现脱贫且带动当地共计5600多户村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大黄鱼致富了宁德三都澳,仙女蛤致富了平潭海坛湾,近江蛏致富了龙海紫泥镇,牡蛎致富了漳浦霞美镇,河鲀致富了漳浦东坂村,稻田鱼致富了光泽仁厚村,同时创新现代智慧渔业推广应用东南亚30多万亩。业内佳话盛传,先后有《农民日报》等国家、省、市20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对我校培育成果进行100多次宣传报道,引起极大反响。

3 结束语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实现现代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将加大力度推进新型渔业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推广培育“德技双馨”新型渔业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模式辐射应用,助力实现“蓝色粮仓”丰收,助力乡村振兴踏上新征程。

猜你喜欢

高素质渔业培育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