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西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

2023-04-16李晓娟谢婉君段高娜

西藏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藏科技人才

李晓娟 谢婉君 段高娜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西藏是我国同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商贸与产业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目前,西藏正在布局实施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川藏铁路、重要江河梯级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与重大建设项目,对西藏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很强的牵引和推动作用,西藏产业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在各自产业领域取得技术创新突破,将带来西藏产业发展质量的重大突破,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

1 西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成效

1.1 强化平台与协同共建设,释放动能促进转化

在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西藏已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定位清晰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首个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林芝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拉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拉萨国家级创新型城市获批创建。在推动联合协同发展方面,主动链接中科院地理所、自治区农科院、浙江大学、西藏大学等区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一批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征集多项技术成果在拉萨市技术产权与人才交易市场线上平台进行发布,助推区内外高校科技成果在藏落地。在深化科技领域管理机制改革方面,抓紧实施科技人文、科技平台、科技服务、科技激励等管理制度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完成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多项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事项,西藏科技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如期完成,符合西藏现实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1.2 坚持要素与项目齐带动,激发活力助推创新

在加快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方面,立足西藏资源禀赋和特殊区情,以特色轻工业、光伏产业创新、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医疗设备制造、航天产业为发展重点,以产业化为目标,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各行业领域科技创新资源,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创优良综合环境。在切实推动项目建设实施方面,西藏宁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算科技集团一体化产业项目—双创支撑平台”和西藏华东水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高原电力试验研发中心”成功获批国家双创支撑平台项目。同时,高原地区多功能烹饪炊具研发及产业发展工作、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均在稳步推进。在拓展科技合作交流方面,强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相关援藏省市及重点高等院校间的科技交流合作,签署多维度、多学科、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协议。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服务和吸引外国专家来藏开展科学研究。

1.3 实施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锻炼队伍造就人才

在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方面,西藏已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为纽带、以平台为依托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已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及创新人才。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三区”人才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率先在全国实现建制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采取“一县一团”与“一产一团”相结合的选派方式。在培养教育本土科技人才各项方面,充分利用并发挥援藏优秀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乡村振兴、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培育并提升了本土科技人员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增强了农牧游民创新创业实力,为西藏打造出一支高水平、成建制、肯吃苦、能战斗的高素质综合型本土科技人才队伍。

2 西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存在问题

2.1 创新载体参差不齐

西藏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育种、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科技项目偏少,企业孵化器与创客空间等产业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与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相对偏少,领军人才、科技专才和创新团队缺乏,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不足,难以实现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西藏发展战略支撑和四个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平台搭建参差不一,创新资源流动不畅,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成果的互动性较弱,互馈性较慢,平均转化率低。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建设滞后,未能形成强有力的体系化布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组织机制仍需进行完善。企业普遍反映缺乏精准化服务渠道,运营服务能力水平不高,欠缺专业化、精细化的孵化服务。

2.2 鼓励创新政策不够精准

政府目录制定赶不上创新产品的发展步伐,存在“标准下来了、技术过时了”的问题,限制创新产品及时投入市场应用。当前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口径标准不一,范围规定有大有小,具体核算要求不同,税务机关核实困难,企业会计成本增加,企业权衡利弊后往往放弃申报。在藏财政性投资基金或投融资平台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够活、力度不够大,受益数量少,“闲置”资金多[2]。产业投资基金注重资金安全,在基金招商中企业出资比例较高,吸引力不足。

2.3 创新要素保障不够充分

中小企业亟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引进支持措施缺乏,造成这类人才往内地跑、往沿海省份跑,到西藏就业创业的理工科大学生、大专生总体数量不多[3]。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量的放贷规模和进度,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在孵企业管理、人才招引、科技含量等方面质量不高,很难获得银行、风投等金融机构的青睐。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增信增贷作用有限,价值实现渠道较为单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能力对标其他地区仍有差距,帮助民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调解的机构较少,缺乏提供知识产权维权监控、协同保护、金融服务、展示交易等全链条服务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3 西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实施路径

3.1 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支持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落实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品质提升计划,稳步增强企业研发机构绩效产出,积极带动本土研发机构革新,加强加大创新政策优创新资源扶持,鼓励以企业为主导,深化西藏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战略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或共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高水平研发机构,带动本土整体创新实力,建设符合西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着力打造新一批集前沿科技攻关、重大产品研发、新兴产业培育、核心技术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4]。整合创新资源与要素,加快创新平台的建设进度,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协同创新集聚企业创新合力,完切实推进国家、区、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联动培育、梯次发展。加强创新平台联动协同建设,鼓励支持有优势与储备的中央企业在区内组建中央研究院、专门领域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重大战略产品的研发、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高级人才的培养。不断扩大创新型企业群体的发展队伍,鼓励优秀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培育新一批资源与优势集成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角色,强化科技、专才、融资、财税、培训等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西藏特色鲜明的核心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3.2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激发企业创新潜能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建造,集聚整合创新要素,打造多批各行业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着力完善企业成长培育机制,充分挖掘和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积极带动培育雏鹰企业,助推更多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5]。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研究制定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办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按增长数额给予财政资金后提供补助支持,引导企业大幅度增加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投身创新第一线,激发创新活力,开展“遍地开花”式的创新,支持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稳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实力。大力推进大、中、小型企业融通创新,鼓励和引导创新研究平台协同搭建,制定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的各项具体政策举措,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强化龙头企业垂直整合实力,加强企业主导创新团队建设,联合高校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牵头建设一批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的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稳定型产学研结合关系,共同承担国家和自治区两级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从传统市场应用型创新到新时代前沿技术推动型创新的过渡转变。

3.3 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引导工程,刺激企业创新活力

强调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主体作用,依托资源与规模优势,整合创新力量,加快成果转化,激发创新活力。引导创新资源和要素整合集聚企业,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充分运用企业在创新建设中的的独特引导和撬动功能。建立研发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研发资金投入持续稳步增长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最大限度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和价值。加强高水平、高素质、综合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技术人员与科研人才的联合流动培养,促进企业人才良性循环。完善自治区科技人才计划,优化人才收入分配机制,多形式集聚一流创新人才队伍,重点支持高原优势学科领军人才、特色产业优秀人才和重点领域带头研究团队。支持推进内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高新区、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等设立研发孵化平台,带动挖掘本土科研、企业与人才力量[6]。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建设科技特派员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西藏科技特派员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加大研发机构向企业开放的力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专题服务,实现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的双向转化。充分利用藏医药、清洁能源、绿色矿业等特色产业链的固有优势与现有资源,培育新一批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园区、普及先行区和产业集聚区,提升企业专业化协作与产业带动能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性、推广性强等特点的行业应用领航者,丰富延伸现代优势产业链,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3.4 实施企业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增强企业创新动力

营造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与潜能的良好市场环境,激发强化企业树立创新理念,逐步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协同联动创新体系建设,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的扶持政策,细化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职责并督促政策落实。出台高原地区多功能烹饪炊具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市场所需、百姓所望、民生所向”为原则,打造具有西藏特点的优质品牌,推动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更好服务高原地区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鼓励科技型企业广泛参与高校院所牵头的项目,助推科技型企业牵头申报自治区级以上的科技计划项目及产业化项目,引导满足要求的企业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与考核培养机制,推进人才法规政策体系完善,助力带动以研发机构为单位凝聚一批高端领军人才、优秀科技专才和重点创新团队[7]。鼓励探索建立灵活多样、效果显著、因地制宜的创新型人才集聚方式,完善落实人事考核评价制度,强化高等院校研究人员、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与企业技术员的交流合作、协同攻关,营造良好用人、用材氛围。重视强调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加强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力度。建立人才需求监测体系,树立强化人才自主培养理念,在产业招商、技改投资项目征集对接过程中完善人才需求有关信息,建立产业人才供需情况监测体系,分析产业人才供需现状,绘制产业人才地图,有针对性地培养与引进西藏紧缺急需的产业人才。在政策制定、产业规划时,同步考虑产业人才规划和储备,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与用好人才。

猜你喜欢

西藏科技人才
都是西藏的“错”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神奇瑰丽的西藏
科技在线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