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有效建立基础教育帮扶机制
2023-04-16哈尔滨商业大学于博洋
■ 哈尔滨商业大学 魏 薇 于博洋
基础教育帮扶工作主要是为了实现教育均衡与公平,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其是促进国家整体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手段。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帮扶主要是省、市、县级基础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开展帮扶。为了确保帮扶工作效果,以下就如何有效建立基础教育帮扶机制进行探讨分析。
1 基础教育帮扶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是一般所说的义务教育阶段,其是国家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享有教育权利的阶段。基础教育帮扶是通过省市县级的优秀教学资源(包括名师与名校长的指导与培养等)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的帮扶工作。基础教育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体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措施。
2 基础教育帮扶的主要形式
2.1 嵌入式的帮扶形式
嵌入式的帮扶形式是通过所在地区相关基础教育学校开展试点改革,在取得改革成果后,把试点基础教育学校的经验、技术向所在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进行推广,从而促进该地区学校的进步。该帮扶形式的涵义为将成功的经验与先进技术等嵌入到所需要帮扶的基础教育学校,从而加强涉及基础教育各方的联系(主要包括学校、政府等),确保帮扶学校组织运行效率的提升。比如,通过试点成功学校的所得经验嵌入于被帮扶学校,其中经验之一就是把需要帮扶学校的教师与教育管理从业人员,送入相关高校实施培训,培训过程中需要结合帮扶学校所在地区的发展特点与学校的学情,使教师的知识结构能结合地区发展与当地学校的学情。另外,先进技术嵌入于被帮扶学校主要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方式等,通过教师的学习嵌入被帮扶学校,从而确保基础教育的帮扶效果。
2.2 有效开展“研训赛”教学方式的帮扶形式
“研训赛”教学方式的有效开展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是利用该教学方式,对所需要帮扶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实施培训。强化教师所担任学科的教研任务、教学训练以及开展该学科的竞赛等结合的一种帮扶形式,尤其是涉及现代信息技术方面(信息化教育是提升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现代基础教育的结合。“研训赛”教学方式的帮扶形式开展具体表现为:教研任务方面,主要是帮助所帮扶的基础教育学校相关任课教师对其教研任务开展培训指导,并且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相关教师的线上与线下指导,旨在确保现代基础教育需求;具体的教学训练方面,主要是结合被帮扶学校与学科教师的实际,开展教学训练(主要是在教案制订、实际开展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帮扶效果的有效性;学科竞赛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科竞赛来达到帮扶目的,比如,通过线上教学方面的竞赛,以提升相关教师适应现代基础教育的能力。
2.3 成立混合式工作室的帮扶形式
该帮扶形式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由基础教育的专家、市县级基础教育学校的先进教师、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等一起成立混合式的工作室,开展基础教育的帮扶工作。其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帮扶地区的实际,由专家指导、先进教师传授经验,实现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帮扶形式。该类帮扶形式主要是对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学科进行帮扶工作(如音乐、体育等科目),这类科目的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相对比较缺乏,且专业素养较低,所以需要成立这样的混合式工作室来完成帮扶目的。
2.4 名师与名校长培养的帮扶形式
(1)名师培养的帮扶形式,是结合实际状况,选择数量不等的帮扶地区优秀基础教育教师,结合名师的培训标准(如教学理念、专业素养、职业操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对所选教师开展培训;(2)名校长培养的帮扶形式。依据校长要求,选取帮扶地区的若干名基础教育优秀校长,通过相关专家与学者对所选的基础教育优秀校长从思维及管理理念、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训,以达到名校长的培训要求。
3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教育不平衡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进步,使得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硬件得到有效改进(包括教学楼、教学设备、体育器材等),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都可以获得教育权利。但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师资配置等方面区别比较大,使得城乡基础教育存在不平衡问题。
3.2 缺少优秀的教育资源
农村基础教育普遍缺少优秀的教育资源,通常发现农村优秀的教育资源都会被市县级学校挖走(如优秀学生、名师、名校长等),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很难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此外还没有名校帮扶、名师与名校长培养等,使得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缺少优秀的教育资源。
3.3 教育思维落后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源日渐变少,并且诸多从事相关教育工作的从业人员,教育思维仍然运用过去的教育思维形式,未能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农村基础教育教学。
3.4 成绩偏差
由于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生源素质不高(如部分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监督,自控能力较差)、名师与名校长少、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资源少,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要低于城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
3.5 师资不雄厚
农村地区经济相对发展比较慢,使得农村基础教育从业人员的待遇比较低,教学条件艰苦,很多优秀教师都不愿去农村从事教学。尤其是涉及素质教育方面的学科(如美术、体育学科等),严重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导致这些学科是由文化学科教师兼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4 有效建立基础教育帮扶机制的措施
4.1 有效建立校地协同机制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为了贯彻基础教育帮扶机制,必须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的结合,有效建立校地协同机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是学校与当地政府的相同任务与目标,所以强化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可以有效配置当地的教育资源,并且通过定期协同沟通,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师资等教学条件的落实到位。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不同问题(如教学楼质量等),需要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处理,为基础教育帮扶机制的贯彻提供条件。
4.2 有效建立多方联动帮扶机制
上述有说明有效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协同机制,为了确保帮扶效果的稳固,还需要有效建立多方联动帮扶机制。其具体是由上级部门协助,通过省市县级的优秀教师,在帮扶的基础教育学校进行走教、兼教等形式开展帮扶活动。加强地方名校的联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帮扶学校实施线上指导与线下教学扶持(如在线上开展县乡教师的指导与沟通、名师支教等形式),通过多方联动的形式,确保扶持效果的实现。
4.3 有效建立专家学者帮扶机制
通过上级主管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协助,引进专家学者队伍,为基础教育帮扶地区开展名师与名校长的培训。通过专业系统化的训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提高教师的教案制订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促进优秀校长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进步,可以使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4.4 有效建立长期帮扶机制
建立名师指导等长期帮扶机制,能常态化对所帮扶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开展帮扶活动,在提高帮扶学校基础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去模范学校进行学习,在获得先进教学思维的同时,把先进教学的信息技术带到帮扶学校;此外,还要定期开展教案、课件制定等竞赛,总结教学方法,确保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合理运用。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还能促进教师职业规划发展。
4.5 有效建立共享帮扶机制
共享帮扶机制的有效建立,主要是对帮扶所在地区的优秀资源进行共同享有。主要帮扶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共享省市县级优秀资源的支持,同时结合地区特点,共享当地的特色教学资源。具体而言,就是帮扶地区共享模范学校、名师等的支持(包括教学硬件建设、教学思维、教学管理等支持),同时共享当地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如当地的红色文化、传统体育等),从而提升帮扶学校的基础教育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国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教育相关部门、教育学者等都对建立基础教育帮扶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笔者认为,有效建立基础教育帮扶机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需要采取有效建立校地协同、多方联动、引进专家学者、长期以及共享帮扶机制等措施,从而确保基础教育帮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