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基于《能力标准》的视角

2023-04-16延边大学杨晰婷崔梅花

成才 2023年1期
关键词:师德师范生育人

■ 延边大学 杨晰婷 崔梅花

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是无法超越他的教师质量的。全面系统化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小学教师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过程性及终身学习的特点,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归于职后教师的培训与自我学习,更重要的是在职前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这既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基本着力点,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外在路径。

1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1.1 内涵

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小学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它是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表现,是小学教师一般能力的整合和特殊发展。

1.2 构成要素

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能力有所差异,但是其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连续性和动态性,其构成要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能力标准》着眼于新时代的培养目标,提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应该具有的四大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这四种能力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循环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整体。同时对每一层面的专业能力要求做了具体规定,师德践行能力包括遵守师德规范、涵养教育情怀两方面,强调知行合一,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引导师范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教学实践能力主要从掌握专业知识、学会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所需的基本能力提出了细化要求;综合育人能力,主要从开展班级指导、实施课程育人、组织活动育人等方面强调教育“育人为本”的本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主发展能力,从注重专业成长、主动交流合作两方面,突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以及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意识和能力。

2 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的价值意蕴

2.1 顺应新时代发展对师范生培养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且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相连,如《能力标准》增加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或“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要求,教师要掌握课程育人方法,结合课程内容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因此师范生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注重专业能力的新要求,努力锤炼育人实践本领。

2.2 提高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质量

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基本能力,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决定因素,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尤为重要。探索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的路径可以推动高校进一步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上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为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同时也大大缩短师范生入职后从新手教师变成成手教师的时间。

2.3 增强小学教育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新标准的出台,对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要求。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对手增加了师范院校的学科如汉语言、数学和英语等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成为激烈竞争中的核心要素。那些具有高能力、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范生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构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能力提升路径

3.1 践行师德——重构培养体系,深化师德体验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有崇高的师德。师范生培养阶段是师德形成的起点,加强一体化的师德培育能使师范生真正从内心和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职业,并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德。首先,学校应把师德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构建新时代师德要求的教育体系,分层次、多渠道从专业教学、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党团建设和文化培育方面来实现,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和全时空覆盖。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可通过专业课,通识课、校本课程、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和其他如党课、主题报告、座谈交流等来进行显性和隐性的师德培育。其次,师德理论内容需要通过教育实践不断深化理解,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因此要系统设计师德培育的实践环节,并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师德体验。最后,要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为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整个评价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贯通于整个师范生的培养过程。

3.2 学会教学——重塑课程体系,实现螺旋进阶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最核心的能力,需要相应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来转化。在新能力标准的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还要有实施教学的各项能力,这与常珊珊、郭元祥在2021年提出的职前教师课程能力具有一致性,他们认为教师课程能力大致上包含课程理解、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要素。这些能力的培养最终要通过师范生完备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因此课程的完善是保障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与前提。首先,要改变传统师范教育倾向知识和技能培养,各级各类课程设置要创新,注重提升素养与能力,如新时代必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能力等。其次,根据培养方案的定位与要求,可将这些能力分层、分阶段地融入培养过程,形成逐级递进、全程贯通的螺旋式课程体系,并以多元的课程方式实施。最后,师范生可通过教学技能大赛、教学研究课题,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等方式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3.3 学会育人——实行多级联动,深化协同育人机制

学会育人的核心是树立育人的理念,掌握育人的实践能力。在学校育人的根本途径是课程育人和活动育人,无论课程与活动,都是基于实践,体现了育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首先,继续实行多级联动,深化高校、地方政府、学校协同育人机制(UGS),强化培养供需对接,整合教育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同时支持跨校和跨界合作,形成培养联盟,推动优质资源,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其次,强化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教育类实践课程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育人能力。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在不同学年阶段强化实践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和分层实施,如充分发挥教育实习的作用,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模式,积极参加教学技能竞赛等,从而把理论学习的输入的过程转变为育人活动的输出过程。再次,学校要完善实践载体,包括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平台等,实施立体化培养,提高师范生综合育人素质,如义务支教,教学观摩和教育调研等活动。最后,针对师范生开展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教师能力赋予的新要求,教师要学会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体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3.4 学会发展——多层次引领,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首先,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人士,教师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积极进行自主发展。因此要引导师范生不断地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提升专业发展质量。其次,制定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针对不同学年段师范生的特点,规划每个阶段发展目标和路径,既能为其发展提供目标与动力,也有利于解决教师培养缺乏系统规划的问题。再次,增加教育科研及研究型课程,加大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力度,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与能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最终能把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模式,加强学生反思思维、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自主反思、行为反馈等形式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结语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师德为先,素养为基,能力为本。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拓宽师范生的专业视野,丰富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技能,使他们在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中提升并在自我的专业成长中实现超越。

猜你喜欢

师德师范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