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下陕西高校教育与秦文化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2023-04-16西安财经大学汤雯雯
■ 西安财经大学 汤雯雯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构建地方高校教育与地域文化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1.1 协同创新能够促进文化传播新成长
随着高校日益走向社会中心,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也日渐增多,不断吸收区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特点,高校再将这些精英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创造,形成新知识、新思想和先进的文化理论向外传播和辐射,使带有地域特色的精英文化转化为大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文化。因此,构建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协同创新能够增强文化传播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文化传播新成长使地域文化繁衍生存、世代相传,使大众对地域文化建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进而通过高校先进理念和育人模式使优秀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
1.2 协同创新能够丰富文化交流新途径
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组织形式,是指不同创新资源和多种要素之间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各创新主体间的障碍,充分发挥各要素的资源优势而进行的深度合作。文化传播和文化共建需要各主体和要素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发展必然需要协同创新提供新的文化交流途径,建立各要素之间的不同链接和联系,形成高校引领的文化传播多途径子系统,从而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建新的文化交流模式和途径。
1.3 协同创新能够激发文化创新新理念
文化发展的本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日益丰富、焕发新的生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繁荣。文化的继承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失去其文化根基,但另一方面,文化创新也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使其换发新的活力。因此,实现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需要博采众长,通过地方高校与文化的联接,在互动碰撞中不断形成新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和创新理念,不段推动地方高校与地域文化协同创新,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陕西高校与秦文化互生共存
2.1 陕西高校是培育秦文化强国人才和强国文化的主要阵地
陕西高校在文化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下,从城市变迁和文化发展中汲取营养,形成自身独有的优势教育资源和文化特点,同时又对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沃土和营养。其中,陕西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成为传承强国文化、培育强军人才的主要阵地。
西北工业大学是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致力打造“三航文化”引领的国防强国文化底蕴,该校在扎根西部献身国防的伟大使命中培育领军人才,在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该校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和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资源,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优势对陕西发展的支撑作用,对标西部大开发和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智力创新、培育创新强国文化,为秦文化创新发展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成为陕西强国文化的发动机和动力源泉。
2.2 陕西高校是传承秦文化与创新优秀传统美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高校美育关乎培根铸魂,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高校只有立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办学实践,才能在地域文化发展与创新中找到自身办学特色,切实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责。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从古至今流传和继承了丰富的文化产物,孕育了丰富而独特的民俗文化。秦腔、皮影戏、唐三彩等都是陕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结晶。其中,陕西师范大学成为继承与发展创新陕西皮影传统文化的高校之一,在陕西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为优秀传统美育文化承担着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学校不断开展皮影文化研究,通过陕西皮影传承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课,让学员和学生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育实践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切实将传承基地打造成本校的特色和品牌。
2.3 秦文化是陕西高校办学实践和办学特色的文化根基
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也使地方高校有了独特的文化烙印和办学特色,成为高校办学实践和办学特色的文化根基。
秦商文化和秦商精神就是带有典型地域特色烙印的传统文化,是陕西人宝贵的文化财富,对秦商文化的研究和精神的传承,对丰富陕西商业文化,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西安财经大学成为秦商文化和秦商精神的主要研究高校。该校秦商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秦商历史,传承秦商文化和秦商智慧,着力打造文化交流平台,为秦商文化的传承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助力,将优秀的秦商精神融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中,讲好秦商故事,弘扬秦商精神,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企业家服务,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2.4 陕西高校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和传承法治文化的重要战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大学生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法治素养,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其面对新时代走上工作岗位必需的核心素质和基本能力。
陕西省“十四五”时期重点推动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之一就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其中西北政法大学是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政法人才培养国家队的“五院四系”之一,学校扎根陕西,将地域文化融入办学实践,注重法治文化和国家精神对学校文化的熏陶,形成办学特色,投身“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构筑丝绸之路法学理论研究创新高地和法治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阵地,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库平台,不断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治理人才,在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履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传承法治文化的职责,实现地方高校的价值,洋溢蓬勃向上的时代风采。
3 陕西高校教育与秦文化协同创新路径探析
3.1 凝聚共识、长远规划,搭建协同创新共建基础理念
陕西作为我国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既有利于省域文化软实力提升,也有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一方面要实现高校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创新,准确把握高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长远规划,提升高校文化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凝聚共识形成协同创新理念,汇聚各类优势资源,借助高校思想教育资源和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强高校文化教育,丰富文化理论基础。同时,各高校要依据地域文化特色长远规划,明确人才培养理念,积极与秦文化发展创新贴近,为秦文化不断培养优质后备资源。
3.2 共建共享、集群发展,强化陕西高校协同创新效力
高校的集群发展不仅要求各高校个体优势最大化,而且还要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各高校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一方面要整合聚集各高校的特色文化资源和创新要素,打造各高校引领的秦文化建设的重大网络集群,依据高校其相似学科专业和地域文化特色分别纳入不同文化创建系统,搭建高校育人新格局。另一方面各高校要将自身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率最大化,创造更大的文化影响,实现陕西文化传承创新的“互利共赢”。另外,各高校要着力解决各自资源分散、平台不强等问题,依据自身的“地位”和“优势”,开展学术研究、文化产业合作研究和科技创新研究,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中加强校际合作共建,践行协同创新理念,积极发起协同倡议,制定区域高校协同创新合作章程,深入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3.3 汲取地域文化精髓,形成秦文化传承品牌特色
高校作为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在引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一方面地方高校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凝练文化,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以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开展特色文化研究,形成高校特色文化品牌,讲好陕西故事,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此外,陕西高校要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创新创业园区成为企业的孵化器,使高校特色地域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成为提升秦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桥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